Workflow
文创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文创行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河南华冠参与起草和制定
搜狐财经· 2025-06-23 14:45
行业标准发布 - 中华文化促进会牵头发布《文创产品策划运营人员要求》和《文创产品策划运营管理规范》两项团体标准 填补行业空白 [1][2]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管理规范》系统规范文创产品从市场调研到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运营体系 [2]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人员要求》首次明确从业人员等级划分及能力标准 涵盖教育背景、专业技能等维度 [2] - 标准编号分别为T/CCPS 0023-2025和T/CCPS 0024-2025 实施日期为2025年6月15日 [3] 行业影响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被列入人社部2024年发布的19个新职业 反映社会新需求 [2] - 标准推动文创产业从"经验驱动"向"标准化、专业化"升级 助力高质量发展 [2] - 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故宫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机构 [3] 公司参与 - 河南华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核心起草单位参与标准制定 董事长梁兴为起草人之一 [1][3] - 公司创新提出"新文创IP六化模式"和从小文创、大文创到泛文创的发展理念 [3] - 成功打造唐宫夜宴文创项目、功夫郑州文创产品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案例 [3] 未来发展 - 公司将持续深化"新文创IP六化模式" 服务更多文旅文创融合项目 [5] - 计划与行业内企业交流合作 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5] - 目标是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行业规范高效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成都推出“政策包”支持数字文创产业发展 打造更多现象级“成都创”“成都造”
四川日报· 2025-06-04 15:27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政策 - 成都力争到2027年数字文创产业六大核心产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2030年建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2024年成都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达690家,核心产业总规模3819亿元 [1] - 政策包含1个总体实施意见及影视、游戏电竞、科幻、初创企业4个细分领域扶持政策 [1] 影视产业扶持政策 - "影视17条"涵盖剧本孵化、内容创作、取景拍摄、后期制作、宣发播映、衍生品开发全产业链 [2] - 创作阶段精品项目最高扶持超2100万元,公映后获奖或优秀播映作品最高奖励1000万元 [2] - 政策与四川省、成都市及区县三级联动,同一项目可叠加享受补贴 [2] 科幻产业扶持政策 - "科幻13条"是全国首个城市级科幻内容创育扶持政策,覆盖创作-孵化-消费全链条 [3] - 创作端单部作品最高扶持10万元,重点支持融入天府文化元素的作品 [4] - 转化端对优质科幻IP按版权交易额20%(受让方)或10%(出让方)给予支持,单IP最高150万元 [4] 游戏电竞产业扶持政策 - "游戏电竞15条"实施电竞赛事、电竞场馆、电竞俱乐部三大计划 [5] - 国际/国内/本土品牌电竞赛事最高支持800万/300万/500万元 [5] - 新建或改建专业电竞场馆按投入30%支持,最高1000万元 [5] 初创企业扶持政策 - 成立6个月至3年的小微初创企业可享2万元"开办即享"补贴 [6] - 研发投入达一定水平按10%给予补贴,最高20万元 [6] - 重点项目分3年按30%/30%/40%比例累计扶持100万元 [6]
“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我们的DNA之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3 06:50
"中华文化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不会被短暂的政治因素所消除""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 和文化基因,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历史的自然,更是历史的必然"……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海 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叙中华文化,表 达反对民进党当局制造"文化台独"的共同心声。 本届峰会设有多场分论坛,并同步举办非遗展、摄影展、皮影戏布袋戏表演、两岸大学生电影展映等多 场展演展示。大家纷纷表示,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可以携手传承中华经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合作发展文化产业,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进人心、走得更远更深。"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我们的 DNA之中。" 文化根基无法撼动 "端午节来临,两岸同胞都要吃粽子,这正源于我们有共同的饮食传统,共同的文化寄托。"本届峰会 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受访时表示,两岸有共同的历史和未来,最能团结人、引领人、安慰人的就 是中华文化。 参与峰会的两岸文化界人士普遍认为,从语言文字到饮食习俗再到宗教信仰,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台 湾社会,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文化根基非政治操弄可动摇。 来自台湾的制作人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推文创产业繁荣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01:04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多地博物馆推出新展以及"文物盲盒""文创体验空间"等新玩法,让古 老文物焕发新活力,吸引不少游客前往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我国带动文化消费的新场景与新载体。 近些年以来,随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增强,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转化为对博物馆 日益增加的兴趣。与此同时,经过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博物馆也不再只是在建筑里放着"冷冰冰"的文 物,而是通过把各种灯光、科技与艺术、时尚等结合起来,打造成为学生研学的基地、网红打卡的圣 地,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参观博物馆而奔赴一座城市。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备案博物馆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全年全国博物馆 接待观众高达14.9亿人次,而2023年为12.9亿人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事实上,暑假等假期期 间,很多热门博物馆门票一票难求,最近几年警方持续打击黄牛现象。 我国一些文创产品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文创重在创意设计,但是,我国一些博物馆或景区的文创纪 念品,主要是将本地特有的文物、景区标志物、诗句等印制在钥匙扣、冰箱贴、马克杯等常见物品上, 缺乏对文物或IP本身的独特的创意表达。而且有一些文创纪念品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