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北疆文化活动季│听听内蒙古“最美”“优秀”村歌背后的故事
内蒙古日报· 2025-06-28 19:24
内蒙古村歌大擂台活动 - 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圆满举办 评选出10首"内蒙古自治区最美村歌"和10首"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村歌" [1] - 活动通过村歌形式唱响内蒙古好声音 讲述乡村故事 推动基层文化文艺发展 [3][7] - 专业评审团队由区内外著名作曲人 作词人 歌唱家 乐评人等组成 确保评选专业性 [7] 最美村歌评选结果 - 《天下兴和》以98.5分位列最美村歌第一名 [2] - 第二名《快乐村排》98.47分 第三名《赛汗乌素》98.28分 [2] - 前十名分数区间为97.78-98.5分 竞争激烈 [2] 优秀村歌评选结果 - 《草和尔图》和《牵挂》并列优秀村歌第一名 均为97.77分 [3] - 第三名《梦回大发街》97.73分 第四名《水美乡村》97.72分 [3] - 优秀村歌前十名分数区间为96.88-97.77分 [3] 特色村歌案例 - 《快乐村排》为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草原村排赛事量身打造 通过音乐推广赛事知名度 [3][5] - 《水美乡村》融入蒙古族刺绣非遗元素 展现科右中旗乡土情怀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5][7] - 8月将在鄂尔多斯举办"村歌嘹亮"全国集中展演 进一步推广内蒙古乡村文化 [5] 活动影响与意义 - 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7] - 为基层文化发展提供平台 参与团体越来越专业 作品质量持续提升 [7] - 通过村歌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各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5][7]
青年筑梦乡村 助力文化振兴(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②)
人民日报· 2025-06-08 08:39
乡村文化振兴与青年参与 -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青年人在其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1] - 通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可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个人成长的双向奔赴 [1] - 青年人通过创业、非遗传承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大山,如90后侗族女孩石贤回乡创立非遗工坊 [2][3] 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 - 石贤通过非遗工坊将苗族银饰、侗蜡染、侗绣等传统手艺转化为畅销商品,目前已发展200余名绣娘 [2][3] - 非遗工坊提供免费教学和技能培训公益班,帮助绣娘适应市场需求 [4] - 注重培养年轻非遗传承人,吸引年轻人从事非遗手艺人、乡村主播等工作,形成行业正向循环 [4]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 - 福建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通过"古村修复计划"抢救性修复500多栋古民居 [6] - 90后民宿主理人胡文亮将老宅改造为民宿,保留夯土墙等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设施 [5][6] - 龙潭村目前拥有3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300多张民宿床位,新增12家经营主体 [8] 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兴德村制陶历史近290年,全家久返乡传承制陶工艺 [11] - 全家久通过引进搅拌器、炼泥机等设备改良工艺,成品率提高到85% [13] - 创新陶器样式,新增茶罐、花盆等文创产品,2023年已烧制600件供不应求 [13] 文旅融合新模式 - 全家久将陶艺作坊升级为文旅体验点,打造"非遗+旅游""非遗+研学"运营模式 [14] - 龙潭村通过文创空间、音乐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8][9] - 石贤通过民族文化推介活动吸引游客,带动村寨文化复兴 [3]
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6-08 08:39
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青年参与 - 政策支持为青年在乡村创业就业提供保障 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 [1] - 乡村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激发青年创造力 提供创作空间 [1] - 基础设施改善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生活便利性 [1] 青年人的优势与贡献 - 青年人具备文化自觉和自信 积极投身乡村文化传承 [2] - 青年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文化艺术 创意设计 市场营销等 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2] - 青年人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 改变乡村文化呈现和传播方式 提升产业附加值 [3] 青年推动的乡村产业变化 - 乡村文化振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如乡村旅游 特色文化产业 农村电商等 [2] - 青年人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丰富市场供给 提升乡村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 [3] - 青年人组织文化活动 如文艺演出 文化讲座等 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3] 吸引青年返乡的措施 - 出台税收减免 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 降低青年创业成本 [4] - 强化人才下乡激励机制 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4] - 设立专项基金 为乡村文化项目和文旅融合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5]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 制定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规划 引导青年参与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农业等项目 [5]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交通 通信等 提升乡村生活和工作便利性 [5] - 开展专业培训 如文化艺术 旅游管理等 提高青年专业技能 [5]
西湖区文化特派员创新“传帮带”模式
杭州日报· 2025-05-30 11:39
现场重磅发布的《三墩庙前街口述史》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这部著作收录了30余位老街坊口述材 料,抢救性记录了三墩镇庙前街的市井文化、老字号故事和生活记忆。80岁的钱楠楠回忆绸布庄往事, 钟表匠祝卧龙揭秘0.01毫米修表哲学,生动留存了三墩从"古镇码头"到"科创小镇"的时代变迁。文化特 派员李忠慈团队在编纂中坚持"真声音、真事儿、真传承",参与该书编撰的文化站站长朱嫣红则感慨, 口述史项目不仅是"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工程",更是"激活文化生命力的创新工程"。 "文化振兴不是少数人的坚守,而是全民参与的'接力赛'。"西湖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指出,自浙江 省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工作制度以来,西湖区立足属地特色,从项目联动、服务联通、宣传联推三方面 发力,以"传帮带"为抓手,以"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为引擎,着力培育一批深耕基层、身怀绝技的 时代新人,构建起专家指导、本土造血、全民参与的文化生态,书写具有"西湖韵味"的现代化文化新篇 章。 近日,西湖区文化特派员"传帮带"活动暨三墩镇文化特派员项目成果发布仪式在东巢·碾米厂当代 艺术中心举行。活动现场不仅发布了首部《三墩庙前街口述史》,更以传统拜师礼创新演绎文化传承新 范 ...
评论 | 乡村歌手“三重奏”,奏响“百千万”文化强音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20:05
文化盛事与乡村振兴 - 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在广州荔湾白鹅潭启幕 吸引数万名音乐爱好者参与 全网观看量破亿 [2][3] - 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 累计吸引数万名乡村音乐爱好者 涌现238首原创村歌 [9][10] - 赛事与"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节点相遇 成为观察广东以文化激活乡村动能的重要窗口 [4][5] 赛事创新与城乡联动 - 本届大赛海选下沉至镇村一级 全省21地市竞逐承办权 最终十地市获得分赛区承办权 [15][16] - 舞台从城市转向乡村 形成"赛事+产业+文旅"融合模式 文化消费转化为乡村振兴增量价值 [18][19][20] - 汕尾陆河斩获半决赛举办权 反映基层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高度认同 [16] 原创音乐与文化传承 - 启动仪式发布广东首张原创乡村音乐专辑 从238首村歌中精选16首精品 [22][23] - 作品涵盖对"百千万工程"礼赞、乡村新貌抒怀及非遗民歌现代演绎 标志创作从自发转向体系化培育 [23][24] - 歌曲如《海洋牧场》《荔song》融合传统与现代 成为记录时代变迁的"文化年轮" [25][26][27] 文化赋能深层逻辑 - 大赛进阶反映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逻辑:乡音成为时代强音 舞台深入田间地头 创作扎根人民心间 [28][29] - 音乐突破娱乐属性 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成为乡村振兴鲜活注脚 [27][29][30]
5月28日相约广州白鹅潭,悦享天籁“乡”音视听盛宴
南方农村报· 2025-05-22 21:02
活动概述 - 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启动仪式将于5月28日晚在广州白鹅潭举办,主题为"天籁'乡'音 时代'粤'章" [5][7][8] - 活动旨在发掘优秀乡村音乐人才,通过原创音乐和特色文化展现新时代乡村音乐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8][9][54] 活动亮点 - 歌王返场与名家献唱:首届大赛冠军大永宁组合、十强选手温尚辉等实力唱将返场,著名歌唱家唐彪、崔峥嵘将压轴献唱《春风十万里》 [15][16][18][19] - 创意表演:"山·海·硕果"创意T台秀由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和汕尾市新港渔歌队联袂演出,展示乡村文化魅力与现代农业成果 [21][22][23] - 广东首张原创乡村音乐专辑《天籁乡音》发布:收录16首原创乡村曲目,分为"沃野""归园""牵念"三个篇章 [29][31][32][33] 活动特色 - 选址广州白鹅潭,融合江畔生态与都市美学,打造"江与城"相融的特色舞台 [38][39] - 设置"乡村K吧"互动打卡区和"乡村音乐"记忆墙,再现原生态舞台场景和岭南音乐发展历程 [40][41][42] 赛事信息 - 赛制升级:设置原创曲目打榜,鼓励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歌曲演绎 [45] - 奖项设置:年度冠亚季军、十大乡村歌手、广东乡村人气歌手,最高奖金10万元或等值奖品 [46] - 报名时间:2025年5月-6月,支持个人/团体/单位多形式报名 [55][56] - 赛程安排:网络报名、镇街初赛、市级复赛、网络投票、半决赛、总决赛 [58][59][60][61][62][63]
国家级平台赋能县域发展 文博会首设乡村文化振兴展区
深圳商报· 2025-05-21 04:04
【深圳商报讯】(记者胡星访)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将 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记者获悉,本届文博会创新设立乡村文化振兴展 区。 乡村文化振兴展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支持指导,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公司联合宏博 昌荣传媒集团、视觉中国、视觉华瀚等10余家机构共同打造,汇聚县域经济与乡村文化发展成果,展示 乡村文化振兴新风貌。 乡村文化振兴展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立足深圳对口帮扶合作地区及其他乡村振兴重点县域等,创新构 建"文化+产业"双轨展示模式,从县域文旅、文创及特色物产三大维度,精选20余个极具特色的乡村振 兴标杆县和近百家单位,通过"县域主题馆""文旅推介""招商发布"三大板块,系统呈现乡村振兴帮扶成 果。 乡村文化振兴展区不仅搭建了"文化传播-品牌打造-产业赋能"三位一体平台,更联动政企媒资源,推动 县域经济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升级。通过文博会国际窗口,向全球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 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本。 本届展区聚焦三大核心亮点,全域呈现。一是县域主题馆矩阵让乡村文化"可触可 ...
构建以人才资源牵引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新型模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文化特派员制度创新 - 浙江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 系统性遴选首批1570余名优秀文化人才派驻基层开展文化建设帮扶 [1] - 该制度通过"外发促内生"与"内联促外引"有机结合 破解城乡区域优质文化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1] - 制度注重整合性视角 实现对多方资源的综合高效协同应用 重构基层文化服务供需结构 [1] 文化资源下沉机制 - 文化特派员作为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新型力量 创新资源投送渠道 [2] - 通过选拔宣传思想文化机关干部 媒体记者 文艺院团职员等优秀文化人才担任特派员 [2] - 以活动开展 平台搭建 培训指导等方式激活派驻地的文化资源 [2] 文化经济发展成效 - 文化特派员通过文旅规划 文创产品销售等方式帮助派驻地增收1.9亿多元 [3] - 大力发展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乡村文化产业 促进经济与人文共生共荣 [3] - 推动乡村从文化资源持有者转变为文化生产力发展主体 [3] 区域文化均衡发展 - 根据乡镇村的经济文化条件分类定级 量身定制文化特派员资源 [4] - 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向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倾斜 [4] - 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与均等化水平 [4]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涵盖人员选派 职责界定 服务管控及评价激励的全链条工作体系 [5] - 明确"选什么人""派下去做什么""如何管理保障"等具体细则 [6] - 文化特派员两年服务周期内每年驻点服务100天左右 每月至少赴基层指导一次 [6] 项目管理机制 - 打造"服务库""项目库""专家库"数字化工作平台 [7] - 建立"中期评估 届满评价"全过程考评机制 [7] - 组建三级文化特派员工作组 促进资源共享和项目协作 [7] 特色文化项目 - 涵盖保护文化遗产 指导乡风文明建设 丰富文化服务等不同类目 [10] - 龙泉市溪头村"文化激活文旅产业融合"项目 安吉县"大余村大研学"项目等典型案例 [10] - 保留乡土文化个性 展现新时代价值观 [10] 人才队伍建设 - 已累计组建近4000支基层文化队伍 [13] - 文化特派员与科技特派员协同促进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13] - 注重双向选择机制 做到人村匹配 精准对接 [14]
“种”出一方文化好风景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文化指导员制度推行 - 金乡县推行文化指导员制度 选派170名具备专业技能的文化指导员下沉村社区开展指导帮扶 [1] - 制度按照"基层点单 按需派单 全面覆盖"原则运作 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 [1] - 四平调市级非遗传承人褚庆勋作为文化指导员 为社区戏曲爱好者提供专业演唱技巧指导 [1] 非遗文化传承创新 - 徐楼村设立花鼓传习所 省级非遗传承人姬生私指导村民学习花鼓戏 解决传承人老龄化问题 [2] - 文化指导员李海梁推动花鼓戏进课堂计划 挖掘潜在传承人才 [2] - 四平调与花鼓戏通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 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1][2] 基层文化服务升级 - 文化指导员制度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激活基层文化内生动力 [3] - 采取"送文化+种文化"模式 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元化文化需求 [3] - 县委宣传部协调资源 建立"群众需求-街道上报-县级调配"的三级响应机制 [1][3]
以文赋能推动海南乡村全面振兴
海南日报· 2025-05-08 08:56
涂刚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 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文化振兴把脉定向,科学擘画乡村文化振兴的 时代图景。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聚力推 动海南乡村文化振兴,为海南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文化力量。 文化振兴是实现海南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答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海南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以更 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着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之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因子",展现具有海 南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之魂,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 量源泉。推动海南乡村文化振兴,能够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 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为海南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文化根基。 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添活力。产业振兴是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