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经济日报· 2025-08-07 06:31
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 -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有力支撑 [1] - 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1] - 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福祉,关系乡村可持续发展 [1] 当前挑战与治理方向 -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仍面临挑战:围湖造田、过度养殖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尚未根除,部分农村"脏乱差"面貌未根本改变 [2] - 生活垃圾与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一些地方整治标准不高、推进力度不够 [2] - 必须着力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题,扎实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修复 [2] 系统治理与价值转化 - 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和科学有序的空间布局体系 [2] -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修复、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2] - 以"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将田园风光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 [2] 因地制宜与精准施策 - 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人文传统,聚焦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3] - 既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也不回避"脏乱差"的现实问题 [3] -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让每一项整治措施都贴合乡村肌理、契合农民期盼 [3] 长效治理与战略定力 - 生态环境改善非一日之功,需以"钉钉子"精神抓常抓长 [3] - 从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到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再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 [3] - 浙江"千万工程"二十余年久久为功,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动例证 [3] 生态宜居与可持续发展 -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关乎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更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4] - 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4] -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系统治理、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才能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乡村根基 [4]
五位第一书记的乡情笔记(守望·特别策划)
人民日报· 2025-05-07 05:59
产业振兴 - 山东省东营市史口镇西高村通过种植富硒红薯实现差异化竞争,价格比普通红薯高出15% [9] - 驻村第一书记张贝贝通过直播销售红薯,累计开展103场直播,销售10万余斤,销售额超过40万元 [9][10] - 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发展研学文旅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 [11][12] 人才振兴 - 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吸引12个年轻创业团队共43人返乡,改善村干部老龄化问题 [11][12] - 大学毕业生练珍金回乡担任村党委委员,负责农业公司运营,优化班子结构 [11] - 创业团队宁恩东返乡打造研学基地,吸引游客并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11][12] 文化振兴 -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组建"1867"歌舞队,旅游旺季单日最高收入超千元 [14] - 黎苗童声合唱团赴法国演出,并在多地标景点进行"快闪"表演 [14] - 2024年毛纳村实现旅游收入851万元,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14] 生态振兴 - 云南省砚山县维摩彝族乡长岭街村种植2300株绿化苗和1400株经济林果苗木,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16][17] - 驻村第一书记潘薏珊推动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 [17] - 通过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当地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16] 组织振兴 - 江西省横峰县童家村设立"老管热线",全天候受理村民咨询、求助和纠纷调解 [20][21] - 探索"香樟树下说家事"治理模式,组织群众座谈解决矛盾纠纷 [21] - 驻村第一书记管仲贵推动和美乡村项目,改善村庄基础设施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