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碳源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工业富碳气体生物制造的 4 大工业挑战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2 22:35
工业富碳气体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技术 核心观点 - 新型碳源开发及生物技术转化成为产业关注焦点[1] - 工业富碳气体生物发酵制乙醇技术因常温常压、低能耗、高转化效率等优势被广泛研究[2][3] - 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核心挑战包括气源稳定性、反应器设计、过程控制及分离提纯[3][8] 技术优势 - 工艺条件温和:常温常压操作,能耗低且安全性高[3] - 微生物特性:酶底物专一性强(转化效率高)、原料气组分配比要求低、痕量污染物耐受性高[3] - 产物多样性:通过Wood-Ljungdahl途径可合成乙酸、乙醇等[3] 产业化进展 - **LanzaTech**:气体发酵领域领军企业,已实现工业化装置建设[4] - **首钢朗泽**:2025年在中国运营四大生产基地,年产21万吨燃料乙醇和2.32万吨微生物蛋白[4] - **巨鹏生物**:全球唯一拥有生物质气化+气体发酵+菌体蛋白全产业链技术的公司,2024年在内蒙古建设10万吨/年乙醇商业化装置[6] - **食气生化**:2023年建成10t级装置,转化煤制甲醇弛放气[7] - **吉态来博生物**:开发气体发酵与酵母发酵耦合工艺,实现乙酸至单细胞蛋白的工业化应用[7] 主要挑战 1. **气源稳定性** - 工业富碳气体组分和气量波动影响发酵系统稳定性[9] - 需优化菌种以提高对气体波动的适应性[9] 2. **过程控制** - 缺乏CO在线检测装置,依赖进/尾气含量计算消耗量[11] - 样品检测周期长导致调控滞后[12] - 染菌问题(如厌氧甲烷菌竞争底物)需控制[13] 3. **反应器设计** - 现有反应器单位容积小、产能低,首钢朗泽通过增加数量解决但成本线性上升[16] - 大型化(>1000m³)需优化气液传质、能耗及气体分布[16][17] 4. **分离提纯** - 菌体低密度发酵导致膜过滤易堵塞,维护成本高[18] - 乙醇精馏能耗高,需开发膜分离耦合技术[20] - CO₂利用率低,需开发新型菌种[22] 行业活动 - **SynBioCon 2025大会**:8月20-22日宁波举办,设绿色化工与新材料论坛探讨新型碳源生物制造产业化机遇[23][28] - 分论坛覆盖一碳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未来食品等领域[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