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工
搜索文档
中印尼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平台落地雅加达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21 15:02
印尼驻华大使馆教育文化参赞李健认为,联盟和新学院的成立,使两国职业教育合作更加专业化、更贴近产业需求,将为印尼青年提供更优质的职业教 育资源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副校长特里亚表示:"联盟的成立将推动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和绿色化工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成立大会上发布了《关于成立中国—东盟绿色化工产教联盟的倡议》,并为印尼扬工学院及石油化工分院揭牌。据悉,该学院将创新采用"园区办学"模 式,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印尼江苏商会和印尼维普等产业园区共建,开设企业订单班,实施"2+1+1"分段式人才培养,学生前两年在印尼完成基础 学习,第三年由中方院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在印尼进行联合培养,第四年进入在印尼中资企业顶岗实习,能力达标可优先聘用,实现"学习—实训—就业"无缝 衔接。 人民网雅加达11月21日电 (记者曹师韵)11月20日,中国—东盟绿色化工产教联盟暨印尼扬工学院及石油化工分院成立大会在位于印尼雅加达的穆罕 默迪亚大学举行。中印尼两国政府部门、院校、行业组织和企业代表参会,共同见证两国职业教育合作开启新篇章。 参会学生代表参观位于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的"印度尼西亚鲁班工坊"。主办方供图 ...
荆门“十四五”产业突围:链动转型 赋能未来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 2025-11-04 13:58
产业体系构建 - 构建“4211”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壮大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及大健康4个支柱产业,培育绿色建材、数字经济2个优势产业,发展低空经济1个特色产业,打造1个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2] - 以“链主牵引、链企协同”为抓手,推动产业发展从“单兵作战”转向“集群攻坚” [2] - 出台9个制造业产业链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 [4] 汽车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 长城汽车荆门基地总投资60亿元,总装车间每120秒下线一辆车,带动50余家配套企业,本地配套率达70%,单台车物流成本降低30% [2] - 2024年长城汽车荆门基地产值突破333亿元,带动全市汽车产业产值从2022年的182.4亿元飙升至524.6亿元 [2]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 依托亿纬动力链主企业,聚集恩捷股份、科达利、格林美等40家锂电头部配套企业,形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3] - 2024年亿纬动力产值突破440亿元,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52.12亿元,同比增长28.6% [3] - 格林美2024年基地产值达300亿元,超细钴粉全球市场占有率超50% [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荆门石化启动“油转特”转型,总投资超百亿元的60万吨/年环烷基特种油项目于2024年9月开工,2026年投产后特种油产能将从79万吨跃升至136.7万吨,每吨产品利润较传统成品油翻十倍 [3] - 新洋丰将普通磷复肥升级为电子级磷酸,每吨售价达传统化肥的300倍 [5] - 钟祥胡集化工园区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15%跃升至82% [5]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3.9%,较2020年提高18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数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9%、17.7%和24.4% [6] - 京山市一道新能源光伏组件产业园两年实现产值34.5亿元,带动京山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亿元 [6] - 建成12平方公里低空经济产业园,中航特飞所AS700载人飞艇成本降低60%,2024年斩获187架订单,晨龙飞机开通低空物流专线 [6]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累计完成153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85家企业达到二级以上智能制造水平,规上工业数字化覆盖率达78% [7] - 湖北固润科技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车间,产品良品率从95%提升至99.2% [7] - 湖北楚大智能搭建5G+远程维护平台,生产效率提升20%,2024年节省差旅费300多万元 [7] 产业整体发展成效 -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从5.45%提升至16% [1] - 百亿企业数量从2家增至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从70家扩容至395家 [1] - 规上工业企业从890家增至近1100家,工业经济连续18个月保持11%以上高速增长 [4]
“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创效行动滨州行北鲲科创篇活动举行
央视网· 2025-10-27 09:55
活动概述 - 活动于10月23日在山东滨州举办,主题为“专精特新”绿色化工 [1] - 活动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优质科技项目及投资机构 [1] - 活动采用“主会场专项报告+分会场项目路演”联动模式同步推进 [3] 战略目标与模式 - 活动旨在通过链主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带动产业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助力滨州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向高端化转型 [3] - 专场路演紧密围绕“421”科技发展战略开展,是“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创效行动的具体实践 [3] 项目与参与方 - 活动围绕滨州市产业集群建设和技术合作需求,引进30多个优质路演项目及多家实力投资机构参与 [3] - 滨州市投资促进中心、滨州市科技局、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组成滨州专场招商团队全程对接服务 [3] - 路演团队展示了专业技术、应用场景与成果转化阶段,行业专家、技术顾问及投资人围绕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合作模式等维度深度互动 [3]
辉煌“十四五”壮美新答卷丨自贸试验区扬帆破浪
广西日报· 2025-10-21 10:56
制度创新与改革成效 - 南宁片区推行全国首创的涉企经营事项“免审即得”改革,企业实现准入即准营,缩短筹备期2至3个月 [2] - 累计推出2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项获海关总署备案,5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项纳入国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文件推广 [4] - 实施“铁路笼车+滚装船”创新模式,助力汽车出口沙特,成本降低8%以上 [2] - 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等突破性举措有效激发企业活力 [2] 物流与通关效率提升 - 南宁空港智慧联合调度中心通过“虚拟卡口”、“机坪直转”等模式,使单吨货物通关成本锐减千余元 [4] - 崇左片区创新中越跨境快递物流服务标准,实现“一次托运、一单直达”,快递从南宁到越南河内最快12小时内送达 [4] 经济发展关键指标 - 截至2025年8月,广西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区42%的实际使用外资和39.6%的外贸进出口额 [4] - 自设立以来新设企业数量激增32倍,突破12万家 [5] - 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5%,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4.3%,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6.1% [5] 产业集群发展 - 南宁片区依托国际通信枢纽,发展数字经济,培育规上数字经济企业124家,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已促成超60个项目签约,40个项目落地,与22家海外企业携手,14家海外企业入驻 [5] - 钦州港片区形成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等五大临港产业集群,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62亿元,6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12亿美元 [5] - 崇左片区主攻电子信息、东盟特色加工等百亿产业链,吸引42家东部企业“组团入桂” [5] 面向东盟的跨境服务平台 - 建成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汇聚东盟10国787万户企业信息,已服务超912万户企业 [6] - 探索搭建“中华文化AIGC文创平台”,以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出海并创新数字版权确权机制 [6] - 在新加坡落地全国首个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支持中国—东盟气象合作 [6] 企业集聚与生态构建 - 南宁片区已吸引2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2家中国500强企业布局 [2]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打造向海经济 聚集群奔高端
中国化工报· 2025-10-13 15:00
政策驱动与行业方向 - 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战略驱动下,化工园区正经历以零碳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 [1] - 2024年8月工信部等部门发布通知推动化工园区对标改造和提级进步,9月出台的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优质化工园区和产业集群 [1] 产业集群与发展格局 -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形成以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高端纸业、硅基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为引领,生态铝、海工装备产业齐头并进的5+2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2] - 工业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2024年1月至8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02亿元 [2] - 龙头企业中国石化北海炼化2024年加工原油662万吨,年营业收入超440亿元,带动广西川化、新鑫能源等一批企业协同发展形成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2] 产业链延伸与升级 - 工业区推动北海炼化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引进甲烷氯化物等氯碱产业链项目,并瞄准生物质精加工、煤基高端化学品等重大项目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3] - 香港建滔化工配套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增强工业区物料循环与增值能力 [3] 绿色与零碳实践 - 工业区联合三峡集团、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以海上风电高效利用为核心开展零碳场景促外资工作,构建政府统筹+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零碳建设模式 [4] - 十四五以来北海炼化、北港新材料、太阳纸业等13家企业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电量累计166.57亿千瓦时,工业区获批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4] - 工业区培育斯道拉恩索等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及4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4] 循环经济体系 - 工业区坚持走临港产业与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4] - 北港新材料将一般固废炉渣出售给鱼峰环保等建筑类企业用于生产水泥、建筑用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 广西北海中航化石油每年约有10万吨原料来源于北海炼化,生产成产品后有三分之一回销北海炼化,形成循环互补模式 [5] 智慧管理与招商引资 - 工业区建成智慧监管平台,已接入62处重大危险源、68套气体监测数据,下设8大模块动态感知并处置风险 [6] - 自2024年7月实施封闭管理以来,智慧监管平台每日精准管控300余辆危化车辆,对14家重点企业实现一企一策动态防控 [6] - 工业区制定2025年招商引资扩量增效实施方案,成立6个招商小组,2024年以来已开展41批次外出招商,114批次请进来客商接洽 [6]
10倍需求引爆绿色甲醇概念 嘉泽新能却炸板翻绿 公司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5:05
绿色甲醇概念股市场表现 - 多只绿色甲醇概念股集体上涨 东华科技和佛燃能源涨停 复洁环保涨16.29% [2] - 嘉泽新能一度涨停收获三连板 但午后急速下跌转绿跌1.97% [2] 行业政策与需求驱动 - 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框架获批并将于10月表决通过 船东正从准备阶段转向实际行动 [2] - 可使用替代燃料的运营船舶数量预计到2028年实现近翻倍增长 [2] - 未来总计约300艘船舶下水对甲醇燃料需求约为679万吨 [2] 绿色甲醇供需状况 - 2024年全球绿色甲醇产能仅为约70万吨 短期供需或难以匹配 [2] - 全球绿色甲醇需求起量前夕 供需缺口显著 [2] 嘉泽新能项目布局 - 公司实控人控制的宁夏嘉泽集团在黑龙江投资80亿元建设绿氢醇航油化工联产项目 [3] - 项目以生物质秸秆为原料 年产绿色甲醇45万吨 绿色乙醇15万吨 绿色航煤12万吨 [3] - 华源证券预测该项目年产值约43.8亿元 绿色化工类业务有望大幅打开增长空间 [3] 公司业务进展与风险提示 - 公司绿色化工业务尚处于论证和起步阶段 短期内对业绩无实质影响 [3] - 公司享受一定国家补贴 可对经营业务形成支撑 [2] - IMO净零框架对整个行业有一定影响 不限于单家公司 [2]
贵港三年攻坚构建起“6+5”工业体系
广西日报· 2025-09-29 10:44
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 贵港市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构建"6+5"工业体系,六大产业集群包括绿色化工、木业家居、粮油食品加工、冶金建材、能源电力、现代纸业,五个特色产业包括新能源电动车、纺织服装、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1] - 产业布局基本完成、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优势初步显现,目标为"一年优布局、两年有突破、三年成格局" [1] - 平陆运河加快建设为贵港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工业经济增长表现 -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制造业投资增长13.3%,增速均高于全国和全区水平 [1]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 推动"人工智能+制造",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2023年以来新签约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133.4亿元 [2] - 新增自治区级智能工厂7家,新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制造"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典型案例12个,工业互联网暨人工智能优秀案例14个 [2] - 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8家,广西创新型中小企业3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 [2] 产业结构优化举措 - 推动新兴产业"育苗成大树",引进PCB电子电路产业,规划建设电子电路产业园,其中牛河园开园、鲤江园开工,已落户企业26家 [2] - 加快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双百双新"项目53个、"千企技改"项目188个,推动广业贵糖、爱玛车业等企业智改数转 [2] - 新增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7家 [2] 产业集群发展成果 - 贵港市加快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现有500亿元以上集群1个,百亿元以上集群4个 [2] - 2个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产业集群获评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 [2] 营商环境与企业服务 -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集成服务办理时限提速65%、环节压缩71%、申请材料压减70% [3] - 深入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900多个,推动企业降成本、扩市场、增效益 [3] - 2023年以来共引进工业项目428个,合同投资额达2020亿元 [3]
广西贵港建设面向东盟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08:24
文章核心观点 - 广西贵港市正加快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重点构建"6+5"工业体系 并已取得显著进展 包括建成中国—东盟生活用纸产业园 成为中国第四大电动车生产基地 [1][3] 工业体系与产业集群 - 贵港市构建"6+5"工业体系 重点培育绿色化工 木业家居 粮油食品加工 冶金建材 能源电力 现代纸业等六大产业集群 做大做优新能源电动车 纺织服装 船舶制造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等五个特色产业 [3] - 2个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个产业集群获评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 [3] 重大项目投资 - 近年来引进多个重大项目 包括投资超200亿元的心连心绿色化工 投资100亿元的抽水蓄能 投资100亿元的理文纸业 投资137亿元的植护纸业 投资135亿元的泰盛纸业 投资159亿元的云图化工 投资125亿元的绿色纤维新材料等项目 [3] 新能源电动车产业 - 贵港市是中国第四大电动车生产基地 产品销往泰国 越南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等国家 [1] - 现有整车生产企业17家 配套企业100余家 年产能达500万辆两轮电动车 50万辆三轮电动车 500万台(套)零部件 [3] - 今年1月至7月 生产整车252万辆 电动车行业规上产值同比增长68.7% 整车及零配件出口额同比增长52.6% [3] 地理与战略优势 - 贵港市是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是中国西南地区东向出海的便捷通道 [3] -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区 贵港市抢抓平陆运河建设机遇 [3]
绘就一张图,管好一盘棋,聊城市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4:47
空间格局优化 -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划定耕地755.6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74.70万亩,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754.75平方公里 [1] - 推动形成“一核六星五廊多片”的总体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划定314.9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实际增量达到57.18平方公里,为东昌府主城区与茌平副城区互动发展预留用地 [1] - 建立“五年评估+年度优化”机制,每年编制一次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以应对重大项目落地和行政区划调整需求 [1] 产业发展与要素保障 - 聚焦农副食品加工业、医养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绿色化工产业六个方向,加强产业空间布局和集聚引导 [2] - 持续提升重大项目用地审批服务效能,高效完成济郑高铁、冠县大沙河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用地审查,保障项目及时落地 [2] - 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预留了用地,形成“轴串双城、蓝绿织网”的空间结构以支持发展 [1] 城市品质与承载能力 - 优化形成“蓝绿织网、双轴领航、点线串城”的城市空间结构,依托徒骇河等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和生态网络 [2] - 规划创新发展轴与历史文化轴,串联城区主要节点,并沿东昌路串联景观资源,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2] - 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 历史文化保护 - 系统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重点保护聊城、临清历史城区和米市街等历史文化街区 [3] - 整体保护运河商贸、黄河农耕文化带,以彰显城市人文底蕴 [3] 规划管理与技术创新 - 建成运行市县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整合各类空间数据,形成覆盖全市、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数据体系 [3] - 借助系统“智脑”参与项目选址选线,例如在济临高速项目中合理避让村庄16个、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约200公顷、减少桥梁涵洞36处 [3] - 该系统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不被占用,同时有效保障了项目及时开工,是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 [3]
四川乐山: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签约金额达260.5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9-17 22:31
行业活动与签约成果 - 2025中国(乐山)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 签约项目11个 金额达260.5亿元 涉及生物农药、半导体材料、工业助剂领域 [1] - 大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 会期三天 聚焦产业热点、难点、痛点 吸引600余名企业、协会、科研院所及智库嘉宾参与交流 [1] 区域产业基础与发展现状 - 乐山形成以盐磷化工为主的绿色化工产业体系 草甘膦原药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远销80余个国家和地区 [1] - 2024年绿色化工产业产值279.9亿元 同比增长11.2% 2025年1至7月产值141.3亿元 [1] 战略定位与产业规划 - 乐山作为四川省绿色化工重要承载地 聚焦绿色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三大方向 [1] - 目标打造西部电子化学品产业基地、西部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全国一流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1] - 当前储备绿色化工项目36个 计划总投资621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