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蛋白

搜索文档
港股罕见!首钢朗泽IPO两度“临门撤脚”背后:融资打新者每笔损失100港元,涉诉或牵连公司原料供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22:34
罕见IPO推迟事件 - 首钢朗泽(HK02553)在港股IPO过程中两度推迟发售并退回投资者股款,原定7月9日上市因涉诉推迟至7月15日,后于7月11日再次公告延迟[1][2][8] - 首次推迟可能与避开同日5家公司上市有关,第二次推迟原因未明确说明,投资者若融资打新每次损失100港元手续费[1] - 类似案例包括2022年乐华娱乐和2023年巨星传奇,均在通过聆讯后临时宣布延迟上市[11] 诉讼纠纷详情 - 诉讼由子公司宁夏首朗第二大股东海南吉元提起,涉及1.6亿元投资争议和产品定价权纠纷[2][5][12] - 海南吉元指控公司单方面增加投资1.6亿元和擅自设定乙醇产品售价,要求建立合规决策机制[12] - 公司回应称投资决议经全体董事一致通过,定价符合法律规定,认为诉讼缺乏法律依据[12] 生产运营影响 - 诉讼可能影响原材料供应,宁夏首朗主要尾气供应商宁夏吉元与海南吉元受同一股东控制[13] - 宁夏首朗生产设施7月1日起进行1个月年度检修,2023年曾因供应商故障停产56天[13] - 公司已与新尾气供应商达成协议,预计10月完成管道建设,若现有供应商停止供气8-9月可能停产[14]
首钢朗泽第二次叫停IPO,相关民事纠纷仍在持续
新浪财经· 2025-07-11 14:09
上市进程延迟 - 由于与首朗吉元相关的纠纷持续,公司决定进一步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且不会根据补充招股章程进行[2] - 公司及独家整体协调人正在谨慎评估全球发售及上市的更新时间表[2] - 公司最初于6月30日开始招股,7月2日晚宣布延迟上市进程,7月7日再次启动招股,原定于7月15日上市[2] 招股详情 - 公司原计划全球发售2015.98万股H股,每股发售价14.50港元~18.88港元,最多募资约3.81亿港元[2] - 招股日期为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0日,上市日期原定为2025年7月15日[4] - 发行比例为5.30%,上市市值预计为55.12亿~71.77亿港元[4] - 每手200股,入场费3,814.08港元[4] 公司业务 - 公司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CCUS行业),专注于通过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并提供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3] - 公司是CCUS行业中首家利用经过验证的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低碳产品生产商业化及规模化的公司[3] - 公司实现了全球首套利用钢铁厂、铁合金厂产生的含碳工业尾气通过生物发酵工艺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装置等多个突破性创新[3] 保荐及包销 - 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及稳定价格操作人[2][4] - 包销商包括国泰君安国际、中信证券、复星国际证券、迈时资本、中银国际、建银国际、星展亚洲、民银证券、浙商国际、富途证券、利弗莫尔证券[4]
招股进行时,透视稀缺性标的首钢朗泽(02553.HK)的多重投资亮点与价值
格隆汇· 2025-07-07 08:34
港股新股市场稀缺标的 - 首钢朗泽作为CCUS行业首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低碳产品商业化的公司,具备独特商业范式,将为港股ESG概念股注入新活力 [1] - 公司上市恰逢港股IPO市场情绪回升,布鲁可、蜜雪冰城等现象级IPO出现,基本面优秀企业有望获得较好估值表现 [2] 行业与市场机遇 - 全球CCUS行业年投资额预计从2023年126亿美元增至2028年7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43.5% [3] - 中国碳捕集需求到2040年将增长20倍以上,从2025年2000万吨/年增至2040年6.3亿吨/年 [3] - 工业尾气制乙醇细分市场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4.4%,显著高于粮食乙醇(4.4%)、甘蔗乙醇(3.3%)等传统路径 [5][6]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业务模式涵盖乙醇、微生物蛋白销售及工业低碳解决方案,是中国唯一利用工业尾气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 [3] - 合成生物技术将碳捕集与利用结合,生产高价值环保产品(如乙醇、微生物蛋白),对比传统碳捕集下游产品(纯碱、小苏打)更具竞争力 [9] - 公司拥有241项授权专利及102项申请专利,覆盖菌株构建到工业应用全链条研发体系,实现一代减碳到二代负碳技术突破 [10] 竞争壁垒与成长性 - 公司技术是CCUS行业唯一经过商业化验证的合成生物技术,具备气体发酵国际领先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设施 [10] - 先发优势显著,工业尾气制乙醇技术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32.4%,技术商业化能力已获验证 [6][8] 上市前景 - 公司作为港股稀缺的CCUS赛道标杆,兼具行业爆发潜力与技术领先性,有望持续享受增长红利 [12] - 此次IPO正值港股新股回暖窗口,有利于价值释放 [12]
「合成生物+CCUS」第一股首钢朗泽推迟港股上市,涉民事诉讼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6 12:05
首钢朗泽上市计划延迟 - 公司原定于7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但全球发售及上市计划延迟,将退回申请股款 [1] - 延迟原因是6月27日公司收到一份民事起诉状,被列为被告 [2] - 公司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1] 公司融资及市场反应 - 计划发行约2,016万股H股,招股价介乎14.5港元至18.88港元,集资最多3.8亿港元 [4] - 公开发售部分仅占一成,每手200股,一手入场费3,814.1港元 [4] - 认购反应平平,孖展仅录超购5.41倍 [4] - 国泰君安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4] 公司业务概况 - 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CCUS行业) [4] - 专注于通过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 [4] - 乙醇可应用于车用燃料及香水、运动时装、清洁剂、包装材料等产品原料 [4] - 微生物蛋白是中国第一种新型饲料蛋白原料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 [6]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4亿元,同比扩大1.1倍 [6] - 2022-2024年财务数据详见表格 [7] 募集资金用途 - 37.9%用于内蒙古包头SAF生产设施建设 [8] - 21.2%用于河北首朗二期设施 [8] - 11.4%用于菌株、生产设备及工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 [8] - 14.1%用于四个生产设施的技术升级 [8] - 5.3%用于新产品开发 [8] - 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和营运资金需求 [8]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10]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 [10]
港股上市前夕遭控股子公司小股东提起诉讼,首钢朗泽方面人士称对方为诬告 目前已推迟上市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5 00:42
上市推迟事件 - 首钢朗泽原定于7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HK02553),但因涉诉推迟上市时间 [1] - 公司在一家主要经营子公司的股东提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列为被告,导致全球发售及上市延迟 [1] - 诉讼由控股子公司宁夏首朗第二大股东海南吉元君熠生物科技在平罗县人民法院提起 [2] - 公司称诉讼是因股东有不合理诉求,属于"诬告"和"恶意诽谤、敲诈行为"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CCUS),通过技术将工业尾气转化为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 [4] - 四大生产设施合计年产能为21万吨乙醇、2.32万吨微生物蛋白 [4] - 是CCUS行业中首家实现低碳产品生产商业化及规模化的公司 [4] - 每生产一吨乙醇可减排约4.36吨二氧化碳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2385.5万元、1.1亿元和2.46亿元 [4] - 亏损主要由于2023-2024年乙醇平均售价大幅下降 [4] - 四大生产设施投资回报期在8-11年之间 [4] - 一套设施已在2022年实现盈亏平衡,其余三套预计分别在2026年、2026年和2027年达到盈亏平衡 [4][5] 子公司情况 - 在宁夏平罗县设有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和宁夏滨泽新能源科技两家控股子公司 [2] - 宁夏首朗股权结构为首钢朗泽持股58%,海南吉元持股42% [2] - 海南吉元由宁夏吉元循环发展全资控股,后者注册资本2.6亿元,员工1400人 [3]
工业富碳气体生物制造的 4 大工业挑战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2 22:35
工业富碳气体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技术 核心观点 - 新型碳源开发及生物技术转化成为产业关注焦点[1] - 工业富碳气体生物发酵制乙醇技术因常温常压、低能耗、高转化效率等优势被广泛研究[2][3] - 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核心挑战包括气源稳定性、反应器设计、过程控制及分离提纯[3][8] 技术优势 - 工艺条件温和:常温常压操作,能耗低且安全性高[3] - 微生物特性:酶底物专一性强(转化效率高)、原料气组分配比要求低、痕量污染物耐受性高[3] - 产物多样性:通过Wood-Ljungdahl途径可合成乙酸、乙醇等[3] 产业化进展 - **LanzaTech**:气体发酵领域领军企业,已实现工业化装置建设[4] - **首钢朗泽**:2025年在中国运营四大生产基地,年产21万吨燃料乙醇和2.32万吨微生物蛋白[4] - **巨鹏生物**:全球唯一拥有生物质气化+气体发酵+菌体蛋白全产业链技术的公司,2024年在内蒙古建设10万吨/年乙醇商业化装置[6] - **食气生化**:2023年建成10t级装置,转化煤制甲醇弛放气[7] - **吉态来博生物**:开发气体发酵与酵母发酵耦合工艺,实现乙酸至单细胞蛋白的工业化应用[7] 主要挑战 1. **气源稳定性** - 工业富碳气体组分和气量波动影响发酵系统稳定性[9] - 需优化菌种以提高对气体波动的适应性[9] 2. **过程控制** - 缺乏CO在线检测装置,依赖进/尾气含量计算消耗量[11] - 样品检测周期长导致调控滞后[12] - 染菌问题(如厌氧甲烷菌竞争底物)需控制[13] 3. **反应器设计** - 现有反应器单位容积小、产能低,首钢朗泽通过增加数量解决但成本线性上升[16] - 大型化(>1000m³)需优化气液传质、能耗及气体分布[16][17] 4. **分离提纯** - 菌体低密度发酵导致膜过滤易堵塞,维护成本高[18] - 乙醇精馏能耗高,需开发膜分离耦合技术[20] - CO₂利用率低,需开发新型菌种[22] 行业活动 - **SynBioCon 2025大会**:8月20-22日宁波举办,设绿色化工与新材料论坛探讨新型碳源生物制造产业化机遇[23][28] - 分论坛覆盖一碳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未来食品等领域[24][25]
首钢朗泽拟全球发售2015.98万股H股 7月9日上市
智通财经· 2025-06-30 07:31
公司招股信息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7月4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2015 98万股H股 其中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1] - 发售价不超过每股18 88港元 预期不低于每股14 50港元 每手200股H股 预期H股将于2025年7月9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碳捕集 利用和封存行业(CCUS) 通过碳捕集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 并提供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 [1] - 公司是CCUS行业中首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低碳产品生产商业化及规模化的企业 完成全球首套利用工业尾气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装置 [1] - 公司开发了以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的二代负碳技术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在中国成功运营四套规模化生产设施 [1]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3 895亿元增至2023年5 93亿元 增幅52 1% 2024年收入降至5 64亿元 降幅4 9% [2] - 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分别亏损2390万元 1 10亿元及2 46亿元 同期EBITDA分别为3310万元 1420万元及-8250万元 [2] 募集资金用途 -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2 84亿港元(假设发售价中位数16 69港元) [3] - 37 9%用于内蒙古包头SAF生产设施建设 21 2%用于河北首朗二期生产设施 [3] - 11 4%用于菌株 生产设备及工艺研发 14 1%用于四个生产设施技术升级 5 3%用于新产品开发 10 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3]
新股消息 | 首钢朗泽通过港交所聆讯 深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提供低碳产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07:53
公司上市进展 - 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国泰君安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行业 通过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 并提供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 [3] - 公司是全球CCUS行业中唯一一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低碳产品生产商业化及规模化的企业 [3] - 公司完成全球首套利用含碳工业尾气通过生物发酵工艺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装置 [3] - 乙醇产品可应用于车用燃料及香水、运动时装等原料 微生物蛋白是中国第一种新型饲料蛋白原料 [3] 商业模式与产能 - 商业模式包括产品销售(乙醇、微生物蛋白)和为工业客户提供低碳解决方案 乙醇及微生物蛋白销售是主要收入来源 [3] - 公司在河北、宁夏、贵州运营四个生产设施 合计年产能为21万吨乙醇和2.32万吨微生物蛋白 [3] 行业前景 - 全球CCUS行业年投资额预计从2023年126亿美元增至2028年768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43.5% [4] - 中国CCUS行业年投资额预计从2023年216亿元人民币增至2028年993亿元人民币 复合年增长率35.7% [4] 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2.1%、86.0%、78.9%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7.5%、46.5%、26.3%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9亿元、5.93亿元、5.64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2385.5万元、1.1亿元、2.46亿元人民币 [4] - 2024年销售成本6.57亿元 毛利亏损9334.5万元 研发开支4202.5万元 [5]
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11日开幕,联动全年农时活动持续至10月
新京报· 2025-06-11 16:00
大会概况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于9月11日至14日举行,主题为"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设置"1+7"个会场(通州主会场+7区分会场)[1] - 推出"1+1+1+10+N"系列精彩活动,包括主论坛、科技成果交流体验、10场专业论坛及全年农时联动活动[1][4] 主会场亮点 - 通州主会场聚焦生物育种、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三大板块,展示抗蓝耳病猪新品种、基因编辑育种技术、生物培育肉、智能农业装备等前沿成果[2] - 首次由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举办,组织50个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200家品牌新主体,展示上千个玉米蔬菜新品种[3] 科技成果转化 - 举办百项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百项冠名发布及百家农业经济主体直播互动,推动供需精准匹配[3] - 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河北、应用在全国"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加速玉米"五良"技术集成等成果落地[3][5] 专业论坛与活动 - 10场专业论坛覆盖玉米种业、微生物种业、畜禽种业等细分领域,由各区分会场承办[4] - 全年农时联动活动包括6月芳香蔬菜展、7月鲜食玉米采摘、8-9月玉米新品种观摩、10月特色蔬菜展示等[5] 北京种业全球影响力 - 北京建成全球最大西瓜玉米DNA指纹库,基因编辑工具、白羽肉鸡"沃德188"等7个物种育种水平居世界第一方阵[6] - 玉米品种占全国18%,转基因玉米大豆性状应用占全国73.3%,肉种鸭市场份额达80%[6][7] - 北京种业成果已输出至坦桑尼亚、巴西、俄罗斯等国家,涵盖蛋种鸡、转基因作物、蔬菜种子等领域[7]
北京平谷加快替代蛋白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1 06:24
替代蛋白产业发展计划 - 北京市平谷区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北京市平谷区加快替代蛋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将平谷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千亿级替代蛋白产业集群 [1] 战略方向与重点任务 - 《计划》聚焦五大战略方向:突破底层关键技术、平台赋能成果转化、场景驱动示范推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协同推进区域发展 [2] - 系统部署四大领域共14项重点任务,到2027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引领力的替代蛋白创新应用高地 [2] - 平谷区将依托农业中关村的科技优势及替代蛋白产业联盟协同效应,构建"研发-转化-产业-生态"全链条发展体系 [2] 核心技术攻关 - 借助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等国家级平台资源,重点攻关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及细胞培育蛋白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 [2] - 支持科技型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打造"研发-孵化-转化"综合性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与市场化应用 [2] 产业体系构建 - 构建"3+X"产业培育体系,包括植物蛋白产业、微生物蛋白产业、细胞培育蛋白产业及其他发展方向 [2][3] - 植物蛋白产业聚焦植物基肉类及奶类替代品技术升级与规模化生产,开发针对过敏人群、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的营养新产品 [2] - 微生物蛋白产业致力于攻克丝状真菌等生物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打通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技术路径 [2] - 细胞培育蛋白产业重点支持底盘技术研究,在细胞高效增殖与分化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稳定化生长 [2] 其他发展方向 - 鼓励探索昆虫蛋白、合成蛋白等其他发展方向,推动在动物饲料、功能性食品等多元领域的创新应用 [3] 保障措施 - 平谷区计划搭建替代蛋白生物制造平台等一系列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