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估值
icon
搜索文档
极氪:上市不到一年,“纯电黑马” 为何选择私有化退市?
海豚投研· 2025-05-08 08:58
私有化交易核心信息 - 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5.7%股本,计划以25.66美元/股收购剩余34.4%股份实现全资控股,较公告前收盘价22.6美元溢价13.6% [1] - 收购支付方式提供现金与换股双选项:现金方案为每股25.66美元,换股方案为1极氪ADS兑换12.3股吉利股票(按吉利30日均价16.14港元/股及汇率1:7.7503计算)[1] - 私有化资金将通过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组合方式筹集 [2] 私有化动因分析 - 极氪估值持续走低:2024年汽车业务P/S仅0.9倍(不含关联交易收入),显著低于蔚小理(1.2-1.5倍),当前估值进一步降至0.4-0.5倍 [3][5] - 关联交易问题突出:三电和研发收入主要来自吉利体系内关联交易,固定资产仅30亿(占总资产<10%),远低于理想(221亿)/蔚来(258亿) [6][7] - 资产负债率高达1.31倍,因厂房等核心资产不在表内但需支付吉利生产费,形成大量应付关联方款项 [8] 业务运营挑战 - 车型竞争力下滑:主力车型极氪001销量从峰值1.4万辆/月跌至0.3万辆/月,007车型销量从1万辆/月降至0.5万辆/月,受小米SU7等竞品冲击明显 [12] - 智驾技术落后:三电优势被新势力追平,智驾进展缓慢,在智驾重要性提升背景下处于竞争劣势 [13] - 现金流紧张:2024年底现金90亿元,显著低于小鹏(420亿)/理想(超1000亿),智能化投入压力大 [15] 品牌整合问题 - 领克合并后战略执行偏差:燃油车占比仍达40-50%,与规划的新能源定位冲突,领克900插混SUV(定价28.99-39.69万)反成爆款车型 [10] - 内部协同低效:原定极氪聚焦中型纯电/大型混动、领克专注小型纯电/中型混动的分工未落实,导致品牌定位混乱 [9][17] 私有化后续影响 - 吉利短期资金压力:全额现金收购需支付22.4亿美元(162亿RMB),占吉利436亿现金流的37%,可能需发新股/发债融资 [18] - 长期整合机遇:私有化后有利于解决内耗问题,推动极氪与领克等品牌的资源深度整合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