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SU7
icon
搜索文档
25万级纯电轿车,谁的日子最好过?
车fans· 2025-09-18 09:17
我们邀请了五个品牌的一线销售,分别是智界、小鹏、小米、 极氪、 特斯拉,让大家各自聊聊现在店里的轿车卖得怎么样,主要竞品又是谁。 每天来看这车的客户占比是多少?会提出哪些观点? 买这车的用户,最终看重的是什么? 主要竞品有哪些?哪个最好打,哪个最难打? 目前鸿蒙智行的轿车是智界S7,主销配置是智界S7 M ax,2026款是8月26日上市的。目前属于首销期阶段,最高是53000元购车权益,包含10000元选配 金,20000元ADS高阶辅助驾驶抵扣补贴,10000元的运动套件限时免费,价值9000元的极光绿和幻影紫外观免费选配,4000元的辅助驾驶保险。 以10个进店客户为例,看 S7的 大概占比1-2个,客户主要关注价格政策、智驾软硬件升级。因为相比老款智界S7,新款全系升级高阶辅助驾驶,入门 M ax版本就携带192线激光雷达,也有少部分客户会提及到售后门店相对较少,后期会不会降价等疑惑。 话题拆分: 自家这价位的轿车是哪些?目前主销配置和权益是什么? 其实买纯电轿车的,大部分是个人市区出行代步,而且也是女性客户为主,对于外观有一定的要求,一些科技舒适性配置倒是关注没那么高。能够做到吸引 客户的主要是价格 ...
全国第一辆小米SU7出租车司机被同行举报、踢出司机群,吐槽他“太卷了”,本人回应:一年能省3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8:55
据西海都市报报道,近日,全国第一辆小米SU7出租车在青海德令哈完成喷漆投入运营。 车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行都说自己"这么好的车拿来跑出租太卷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司机愿 意,乘客愿意,同行不愿意了。 另据密度财经报道,该出租车司机在个人社媒的最新动态中表示,自己所在的城市大部分同行选择加气 驱动,成本在120-140元左右,自己每天充电的话需要花费40-60元左右,还是蛮省钱的。 "一天省80元,一个月就是2400元,一年就是3万元。我很喜欢它,它能省钱,能多帮我挣钱。"该司机 还表示,因其特色的车型,不少人会选择预约或包车服务,让自己不仅能覆盖车辆成本,更能从中受 益。 责任编辑:凌辰 ...
21天卖光俩月产能,特斯拉等来救命稻草
36氪· 2025-09-18 08:00
不同于国内车企,新车上市至少举办两个发布会,特斯拉首款六座车Model Y L没有任何预告,就直接在官网开售,在开售之前很多特斯拉销售人员也完 全没有提前接到消息。 价格上,Model Y L的价格几乎超出了所有人预期,高盛此前预测其价格为40万元,但实际只要33.9万,却比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本多了一排座位, 且只贵2万元。虽然其价格比理想i8仅便宜800元,但车身更轻、更小、续航更长。 虽然,在马斯克看来,他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剩下的大多是一些更琐碎的事情,比如推出新车型以及迎合华尔街分析师的情绪。 无论Robotaxi,还是职能机器人都需要海量资金投入,这依然需要汽车业务输血。而特斯拉的销量神话从2023年开始增速放缓,它失去了全球销量冠军的 地位,也并没有像国内车企一样不停推新品,反而通过不断降价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改善效果有限。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共交付12.9万辆,为特斯拉贡献了34%的销量。不同于以往,这款车优先在中国发布,被认为是专门为酷爱 SUV车型的中国人设计的六座车,它被认为是拯救特斯拉销量的关键。 但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特斯拉 ...
新娘不要BBA?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18 07:08
撰文 / 莫 莉 编辑 / 黄大 路 设计 / 张 萌 十年前,婚礼头车是劳斯莱斯,车队排成长龙曾是标配,一辆光鲜的婚车是新人面子的硬通货;如今,在结婚降温、晚婚常态与预算挤压叠加下,曾 作为"结婚刚需"的婚车,正悄然退居配角。 事实上,"婚车"通常涵盖两类消费:一是婚礼当天租赁使用的车队,二是新人因结婚而购置的家庭用车。 从前者来看,婚车选择正日趋多元。早年间,大城市的劳斯莱斯、小城市的BBA(奔驰、宝马、奥迪)乃至帕萨特,曾共同构成婚车"鄙视链"。 一个周期闭合,又一个周期开启。婚车的未来,会指向哪里? 从"三成多"退到"一成多" 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造车新势力崛起,新势力也成为新的选择:蔚来曾推出官方婚车服务,最低1699元起;婚庆公司借势推出"小米SU7婚车套餐", 9辆车9万元寓意"长长久久";还有些新人选择五菱宏光MINI EV甚至公交车队、自行车队,形式新鲜多样。 然而真正长期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并非这些"面子消费",而是年轻人因安家需求而实际购入的那辆车,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有报告显示,我国婚车年销量已从十年前的七百万辆峰值,滑落至如今不足三百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从"三成多"萎缩到"一成 ...
“字母标”首车落地,上汽奥迪“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9-17 22:06
奥迪E5 Sportback上市信息 - 奥迪E5 Sportback正式上市 全系推出4款配置车型 官方指导价23.59万-31.99万元[2] - 该车型在上汽奥迪AUDI智造基地量产 结合万元保险现金权益后进入22万级价格区间[2][5] 上汽奥迪合作背景 - 上汽集团与奥迪汽车2022年5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智能数字平台"[2] - 双方2016年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21年推出首款车型A7L 后续推出Q6和Q5 e-tron[3] 市场环境变化 - 今年8月豪华车零售21万辆 同比下降5% 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0.5% 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3] - 传统自主品牌与造车新势力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不断上探BBA等传统豪华车企市场[3] 产品技术特点 - 搭载全新AUDI OS操作系统 融合高通骁龙8295数字座舱芯片构建超感互动数智座舱[4] - 座舱中央搭载基于火山引擎大语言模型"豆包"的奥迪助手 具备强大语义理解和多轮对话能力[4] - 中央扶手区集成50多项可定制快捷盲操功能的奥迪智慧岛[4] - 与Momenta深度合作开发"德系Driving DNA+端到端飞轮大模型"方案 覆盖城市/高速/泊车全场景[5] 供应链本土化 - 百度/零束/宁德时代/Momenta等中国供应商出现在AUDI供应链列表中[5] - 本土供应链带来成本优势 使定价更具竞争力[5][6] 市场竞争格局 - 25万-30万元级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 小米SU7/极氪007/小鹏P7等车型通过高配低价分食市场[5] - 特斯拉长续航后驱版Model 3上市不足一个月即降价1万元至25.95万元起售[5] 市场反响 - 奥迪E5 Sportback上市30分钟订单突破1万辆[6] - 该车型被定位为"无需在德系工程技术传承与中国前沿数字创新之间妥协"的宣言式产品[3]
23.59万元起售!AUDI首款电车上市,30分钟订单达10153台,宋斐明:它更是一份宣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20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奥迪E5 Sportback作为AUDI新品牌首款车型正式上市 推出4款配置 官方价格区间为23.59万至31.99万元[1] - 用户可享受万元保险现金权益 使新车实际进入22万元价格区间[1] - 上市30分钟内订单量达到10153台[1] 市场竞争定位 - 新车直接对标小米SU7 Model 3 极氪001 智己L6等竞品车型[1] - 定位为豪华电动品牌 是奥迪深化中国电动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1] 核心技术配置 - 搭载宁德时代CTP无模组电池 最高续航里程达773公里[6] - 采用800伏高压平台架构 支持10分钟快速补能370公里[6] - 配备双电机quattro智能四驱系统[6] 智能化系统 - 与Momenta合作开发基于飞轮大模型的辅助驾驶方案[6] - 搭载全新AUDI OS操作系统 融合高通骁龙8295数字座舱芯片[6] - 全系车型提供奥迪全景辅助驾驶系统终身免费福利[6] 生产合作模式 - 基于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的全新智能数字平台打造[7] - 采用全新合作模式使产品更新周期缩短30%[7] - 项目从成立到交付仅用16个月 体现"中国速度"[7] 渠道拓展计划 - 计划在年底前将代理商门店拓展至240家[6] - 销售网络将覆盖超过100个核心城市[6] 未来产品规划 - 未来三年内将继续推出更多纯电动车型[7] - 新产品将覆盖B级和C级市场[7] - 旨在完善奥迪在华产品矩阵 扩大并补充现有产品阵容[7] 品牌定位宣言 - 定位为德系工程技术传承与中国前沿数字创新的结合体[4] - 用户无需在德系传统与中国创新之间做妥协[4]
23.59万元起 !AUDI首款车型上市 宋斐明:它不仅是一款车,更是一份宣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21:32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奥迪E5 Sportback作为奥迪新品牌首款车型正式上市 推出4款配置 官方价格区间为23.59万至31.99万元 用户可享万元保险现金权益 实际起售价进入22万元区间[1] - 新车定位直面小米SU7、Model 3、极氪001、智己L6等竞争对手[1] 技术配置与性能 - 搭载宁德时代CTP无模组电池 最高续航达773公里 配合800伏高压平台架构 实现10分钟快速补能370公里[4] - 配备双电机quattro智能四驱系统 强化性能与驾控表现[4] 智能化与自动驾驶 - 联合Momenta开发基于飞轮大模型的辅助驾驶方案 搭载全新AUDI OS操作系统及高通骁龙8295数字座舱芯片[5] - 全系车型提供奥迪全景辅助驾驶系统终身免费福利[5] 销售网络与产能布局 - 上汽奥迪销售渠道已为新车做好准备 计划年底前将代理商门店拓展至240家 覆盖超100个核心城市[5] 合作模式与战略规划 - 车型基于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的全新智能数字平台打造 采用全新合作模式使产品更新周期缩短30%[5] - 未来三年将推出更多纯电动车型 覆盖B级和C级市场 以完善奥迪在华产品矩阵[5]
自主品牌以质量突围 8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6 17:03
整体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达201.9万辆,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9.5% [1] - 1-8月累计零售1476.5万辆,同比增长9.7%,呈现"前低中高后平"走势特征 [1] 车型类别表现 - 新能源车销量111.5万辆,同比增长8.8% [3] - SUV销量102.6万辆,同比增长10.2% [3] - 轿车销量90.4万辆,同比增长2.3% [3] - MPV销量8.9万辆,同比下滑2.7% [3] 品牌阵营分化 - 自主品牌零售量132万辆,同比增长9%,零售份额65.7%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3][4] - 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2% [4] - 豪华车零售21万辆,同比下降5%,零售份额10.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4] 厂商零售排名(8月单月) - 比亚迪汽车310,200辆位居榜首,环比增长12.9%但同比下降18.3%,市场份额15.4% [5][6] - 吉利汽车214,090辆同比大增57.2%,成为增速最快厂商 [5][6] - 长安汽车121,944辆同比增长24.4% [6][8] - 长城汽车62,310辆同比增长38.8% [6][10] 累计销量表现(1-8月) - 比亚迪汽车累计2,194,886辆同比增长5.5%,市场份额14.9% [10][11] - 吉利汽车累计1,642,696辆同比大幅增长62.1%,增速居前十厂商之首 [10][11] - 一汽大众累计975,888辆同比下降3.8% [11][14] 新能源厂商格局 - 比亚迪新能源车310,200辆保持首位,市场份额27.8% [15] - 吉利新能源车134,405辆同比大增81.4%,位居第二 [15] - 零跑汽车51,162辆同比增长82.7%,领跑新势力阵营 [15][17] - 小米汽车36,396辆同比飙升177.6%,首次跻身前十 [15][20] 产品与战略动向 - 吉利新能源转型见效,增长来自新能源车型及海外市场拓展 [6] - 特斯拉推出Model Y L六座SUV针对中国家庭需求 [17] - 零跑汽车覆盖6-20万元主流消费区间形成均衡产品矩阵 [17] - 小米汽车凭借SU7和YU7在20-30万元纯电市场站稳脚跟 [20]
汽车芯片的预制菜陷阱
虎嗅· 2025-09-16 08:32
"付了现炒,没拿到现炒"被吵上了热搜。 罗永浩和西贝,一个是炒话题的网红明星,一个是炒菜的网红店,因为怎么才是好的"炒作"争得不可开 交。为啥? 西贝那句"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搭配明厨亮灶、儿童友好的宣传,让消费者默认吃的是现炒菜; 结果罗永浩一扒,不少菜是预制菜;媒体报道称,有的菜年龄来就餐的孩子还大——这不是钱的事,是 预期被违背,愤怒由此而生。 乍看之下,这些车都符合国家标准,就像预制菜也能通过卫生评级,但"符合标准"和"消费者想要的安 心",从来不是一回事。 小米SU7把消费级骁龙8Gen3塞进智能座舱,靠着手机芯片的成熟生态把成本压到极致,可这颗芯片在 极特殊环境下能否经受住考验?更早之前,特斯拉干过类似的事儿,也因此引发过车辆召回。 也难怪一汽奥迪的高管会当着所有媒体的面不客气地说,"绝不拿消费者当小白鼠",坚持全系标配车规 级,即便是每辆车要多花一些硬件成本。 当汽车芯片行业高歌猛进,背后的泡沫、选择的两难、未来的方向都藏在细节里——如何瞅准哪家能 赢,如何穿透数据水分看清真相,需要的是"不被热闹带偏"的清醒:毕竟不是所有海量出货都算真业 绩,也不是所有国产芯片都能扛住替代大旗。 汽车芯片 ...
北京“十四五”的数字内涵
北京青年报· 2025-09-16 02:54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2021—2025,五年跨越,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之际,北京,交出了时代答卷。 在这张答卷上,我们读到了浓墨重彩的"优"——首都功能持续优化。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 京围绕"都"的功能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 在这张答卷上,我们读到了承载荣耀的"大"——办成一系列大事喜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喜庆新中国75周年华诞,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80周年。 在这张答卷上,我们读到了光霞万丈的"新"——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引领京 津冀"纵深协同",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点燃创业梦想,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 成,"车轮上的京津冀"不再是构想。 在这张答卷上,还有科创融合之"深",改革开放之"利",民生福祉之"实",城市宜居之"美"…… 在这张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壮阔答卷上,我们看不尽东风花千树,阅不完流锦大繁华。而数字,也许是另 外一种"阅卷"角度——"一"项方案,"两"翼齐飞,"三"个万亿,"双双"得四,"五"万亿台阶,6%强 度,"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