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私有化
搜索文档
又一央企开发商要退市!大悦城私有化获批,港股上市地位将撤销
国际金融报· 2025-11-18 23:23
私有化方案与股权结构 - 公司私有化退市议案已于11月17日获批 [2] - 私有化方案为以每股0.62港元的注销价现金回购约47.29亿股股份,涉及最高现金金额约29.32亿港元 [5]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大悦城控股(000031.SZ)及得茂将分别持有公司约96.13%及3.87%的股份 [5] 私有化退市原因 - 退市主要原因为公司受A股上市公司股东控制,现行架构导致公司治理复杂化并影响决策效率 [5] - 私有化旨在精简公司治理架构、企业结构及股权关系,以提升管理效能,未来业务策略、投资及资本运作将无需遵循上市规则,可缩短决策周期、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 [5] - 公司作为上市平台,股权融资能力及优势有限 [6] - 公司股价持续低于每股资产净值,整体流动性处于低位 [7] - 过去1年、2年、3年、4年及5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量仅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0.080%、0.056%、0.046%、0.044%及0.045%,占公众持股量的约0.24%、0.167%、0.139%、0.131%及0.136%,限制了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 [10] - 鉴于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公司的上市地位难以提供充足的境外融资支持,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太可能出现重大改善 [10] 公司近期经营与财务状况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81.24亿元,同比下降5.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6.6%至1.05亿元 [10] - 物业开发业务营收54.81亿元,同比下降8.3%;投资物业租金及相关服务营收约20.38亿元,同比下降2.5%;酒店经营业务收入约4.66亿元;管理输出项目收入总额为1.07亿元 [10] - 截至6月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44亿元,同比下滑近53%,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7.7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24% [11] - 截至6月末,公司有息借款总额约420亿元,同比下滑4.9%,其中固定利率借贷占比约为31% [11] - 今年10月,公司与一组金融机构订立了总额为1.5亿美元或等值港元的定期贷款授信协议,该协议设定了关于最大股东在私有化前后持股比例的要求,否则可能构成违约事件 [11]
福建前首富交棒“80后”女儿,达利食品完成二代接班
搜狐财经· 2025-11-17 12:02
管理层交接 - 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正式接任集团总裁,全面接手企业管理运营,标志着成立超过30年的公司正式实现二代接班 [1] - 许阳阳出生于1983年,2008年留学归国后进入公司,从生产、研发等基层岗位稳步晋升,历经全业务链条锤炼 [1] - 许阳阳自2014年担任集团执行董事及副总裁起深度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并于2015年牵头完成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创下当年全球消费品领域最大IPO纪录 [1]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财富 - 达利食品由许世辉于1989年创立,拥有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和其正、乐虎等品牌,涉及蛋黄派、饼干、薯片、凉茶、功能饮料等多个赛道 [1] - 胡润研究院2025年百富榜显示,许世辉家族财富达530亿元,连续四年蝉联福建首富,其中许阳阳与母亲陈丽玲合计身家约260亿元,为福建女首富 [1] - 2018年,许世辉家族曾超越娃哈哈宗庆后家族成为中国食品业首富,股权层面许阳阳已通过家族信托及直接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1] 近期财务表现与私有化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利润双降,规模跌破200亿元,2022年营收199.57亿元,下滑10.5%,净利润29.90亿元,同比下滑19.7% [3] - 2023年公司营收约188.6亿元,继续下滑,2024年同一口径营收180.7亿元,同比再降约4%,已回到2017年前水平 [3] - 因股价长期表现低迷,公司于2023年6月公告将实现私有化,公告时股价为2.72港元/股,较上市发行价5.25港元/股跌幅近50%,并于2023年9月1日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3]
福建前首富许世辉交棒,80后女儿上位!其家族财富曾超宗庆后家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5 17:11
公司领导层变动 - 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正式接任集团总裁,全面接手企业管理运营,完成代际交接 [1] - 此次接班并非空降,许阳阳已在企业内部深耕17年,从基层岗位稳步晋升 [6] 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 - 公司于1989年由许世辉在福建泉州创立,从一条二手饼干生产线、一间月租300元的厂房起步,迄今已有36年历史 [2][4] - 公司拥有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和其正、乐虎等国民品牌,卡位蛋黄派、饼干、薯片、凉茶、功能饮料等多个赛道 [4] - 公司为年营收近200亿元的食品巨头 [1] 公司历史财务表现 - 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从178.42亿元增长至213.75亿元 [4] -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9.62亿元、222.94亿元与199.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49亿元、37.25亿元与29.90亿元,经营情况整体下滑 [6] - 根据榜单显示,2023和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8.6亿元和180.7亿元 [8] 资本市场表现 - 2015年,公司完成香港主板上市,创下当年全球消费品领域最大IPO纪录,发行价为5.25港元/股 [6] - 2023年6月,公司股价为2.72港元/股,较发行价跌幅近50%,并于2023年9月1日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8] 新任总裁过往贡献 - 许阳阳自2014年担任集团执行董事及副总裁起,便深度参与公司经营决策 [6] - 2017年,其推动上新"豆本豆"豆奶,开辟植物基赛道,该产品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就破10亿元 [6] 创始人财富状况 - 据2025胡润榜,许世辉家族财富高达530亿元,在榜单中排名第105位 [4][5] - 许世辉家族在2016年到2019年蝉联胡润百富榜福建首富,并在2018年超越娃哈哈宗庆后家族成为中国食品业首富 [4]
福建前首富许世辉交棒,80后女儿上位!其家族财富曾超宗庆后家族,妻女仍是福建女首富!旗下有达利园、可比克、和其正等品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5 15:58
公司领导层变更 - 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正式接任集团总裁,全面接手企业管理运营 [1] - 此次接班标志着这家年营收近200亿元的食品巨头完成了平稳的代际交接 [1] 公司历史与规模 - 公司由许世辉于1989年在福建泉州创立,前身为"惠安美利食品厂" [2] - 公司从一条二手饼干生产线、一间月租300元的厂房起步,迄今已有36年历史 [4] - 公司拥有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和其正、乐虎等国民品牌,卡位蛋黄派、饼干、薯片、凉茶、功能饮料等多个赛道 [4] 财务业绩与财富 - 公司年营收近200亿元 [1] - 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从178.42亿元增长至213.75亿元 [4] - 据2025胡润榜,许世辉家族财富高达530亿元,其中许阳阳与母亲陈丽玲身家为260亿元,是福建女首富 [4] - 在福布斯"2018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中,许世辉家族超越娃哈哈宗庆后家族,成为中国食品业首富 [4] 新任总裁背景与贡献 - 许阳阳出生于1983年,2005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远赴英国深造,2008年留学归国后进入达利历练 [6] - 她从生产、研发等基层岗位稳步晋升,历经全业务链条锤炼,已在企业内部深耕17年 [5][6] - 自2014年担任集团执行董事及副总裁起,便深度参与公司经营决策 [7] - 2015年,时年32岁的她牵头完成达利食品香港主板上市,创下当年全球消费品领域最大IPO纪录 [7] - 2017年,她又推动上新"豆本豆"豆奶,开辟植物基赛道,该产品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就破10亿,成为公司增长引擎 [7] 公司面临的挑战 -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9.62亿元、222.94亿元与199.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49亿元、37.25亿元与29.90亿元,经营情况整体下滑 [7] - 2023年6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因股价长期表现低迷将实现私有化,截至公告发布时股价为2.72港元/股,较上市时5.25港元/股的发行价跌幅近50% [10] - 2023年9月1日,公司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10] - 根据"福建企业100强"等榜单显示,2023和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8.6亿元和180.7亿元 [10] -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与主力产品表现,公司面临增长压力加剧的考验 [10]
前福建首富许世辉交棒,“80后”女儿许阳阳接任达利食品总裁
搜狐财经· 2025-11-15 15:57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正式接任集团总裁,全面接手企业管理运营,完成代际交接 [1] - 许阳阳自2008年进入公司,从基层岗位稳步晋升,已在企业内部深耕17年 [5] - 许阳阳自2014年担任集团执行董事及副总裁起,便深度参与公司经营决策 [7] 公司历史与业务概览 - 公司由许世辉于1989年在福建泉州创立,已有36年历史,从一条二手饼干生产线起步 [1] - 公司拥有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和其正、乐虎等国民品牌,卡位蛋黄派、饼干、薯片、凉茶、功能饮料等多个赛道 [1] - 公司年营收近200亿元 [1] 公司财务表现与资本市场历程 - 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从178.42亿元增长至213.75亿元 [2] -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9.62亿元、222.94亿元与199.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49亿元、37.25亿元与29.90亿元 [7] - 根据榜单数据,2023和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8.6亿元和180.7亿元 [9] - 公司于201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创下当年全球消费品领域最大IPO纪录,发行价为5.25港元/股 [7][9] - 2023年公司因股价长期表现低迷而私有化退市,退市时股价为2.72港元/股,较发行价跌幅近50% [9] 公司重要发展节点 - 2015年,许阳阳牵头完成公司香港上市 [7] - 2017年,公司推出"豆本豆"豆奶,开辟植物基赛道,该产品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就破10亿元 [7] 创始人财富状况 - 许世辉家族在2016年到2019年蝉联胡润百富榜福建首富,并在2018年超越娃哈哈宗庆后家族成为中国食品业首富 [2] - 据2025胡润榜,许世辉家族财富高达530亿元 [2][4] 新任管理层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 公司面临经营情况整体下滑和增长压力加剧的挑战 [7][9] - 新掌门的核心课题是如何在保持主业优势的同时,通过数字化、年轻化与国际化举措应对消费市场变化 [9]
神州租车(0699.HK):安博凯现金收购要约倒计时!中小投资者接纳要约或为最优解
格隆汇· 2025-11-10 09:26
私有化要约状态 - 安博凯旗下基金对神州租车的收购要约已于2月18日在所有方面成为无条件 [1] - 该无条件要约将维持可供接纳至少14天 并于3月4日下午四时截止 [1] 中小投资者选择分析 - 投资者面临三种选择:接纳要约、二级市场出售或保留股份 [3] - 神州租车股份流动性极低 最后交易日前6个月的日均交易量约为11,513,872股 仅占已发行流通股总数的约0.54% [3] - 通过二级市场出售变现的方式行不通 强行抛售可能导致股价波动得不偿失 [3] - 安博凯给出的4港元/股收购价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3.39港元溢价约17.99% 较最后交易日止30个交易日收市均价约2.63港元溢价约52.17% [3]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国内租车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增长疲态持续显现 [5] - 公司接连遭受瑞幸造假事件和新冠疫情的冲击 导致股价断崖式下跌 [5] - 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整体营收18.068亿元 同比下降37.2% [5] - 其中汽车租赁业务收入为16.50亿元 同比减少34.1% 车队租赁及其他收入为1.57亿元 同比下降57.9% [5] - 尽管财务成本减少了20.1% 但2020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43.38亿元 而2019年同期净利润为2.79亿元 [6] 行业与市场预期 - 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影响及行业竞争依旧激烈 公司业绩短期仍难有起色 [6] - 若股份要约结束时公众持股量少于21.6%且无法恢复 则可能长时间暂停股份交易 [6] - 在当前的行业及市场预期综合形势下 接纳并促进要约达成是中小投资者的最优解 [8]
抄底!潘石屹夫妇以356亿为美国上了一课
搜狐财经· 2025-11-08 21:12
潘石屹张欣纽约地产投资 - 潘石屹张欣通过家族办公室Closer Properties以7600万美元现金购买纽约上东区六套房产 总估价约1.3亿美元 相当于近五折价格购入[2] - 交易核心目标为占地十万平方呎的地皮 计划于2026年拆除现有建筑 重新开发包含底层商业和楼上豪华公寓的综合大楼[2] - 此次收购被视为开端 公司计划在纽约西村 切尔西等老城区继续寻找开发机会 张欣指出当地精品公寓需求火爆[4] SOHO中国资产处置 - 2014年至2019年间 SOHO中国持续出售中国境内资产 套现总额约370亿元[9][10] - 2014年出售上海SOHO海伦广场和静安广场予金融街控股 交易金额52.3亿元[9] - 2019年计划整体出售北京上海13个核心项目(八大金刚)但未成功 2020年黑石集团曾提出40亿美元私有化要约但终止[9][10] 家族资产与业务布局 - 潘氏家族办公室Closer Properties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亿美元(约356亿人民币) 在美国家族办公室中排名靠前[4] - 家族持有SOHO中国股权价值约2亿美元 置于开曼群岛家族信托中[4] - 除地产外 业务涉足好莱坞电影投资与制作 并投资流媒体平台 张欣作为制片人参与多部影片[15][16] 公司历史与创始人背景 - 潘石屹早期在海南通过房地产获得第一桶金 后在北京开发SOHO系列项目获得成功[6] - SOHO中国于2007年完成当时最大规模商业地产IPO 2012年公司收入达到顶峰后转型为纯租赁模式[7][8] - 潘石屹张欣目前已定居纽约 家族资产主要依靠核心地段物业租金收入[13]
上市4年拟退市!安能物流获财团143亿港元私有化要约
搜狐财经· 2025-10-30 22:23
私有化交易方案 - 由大钜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1] - 公司估值约为143亿港元,较其最后交易日市值溢价近三成[1] - 私有化所需资金总额超过125.7亿港元已全部落实到位[4] - 股东可选择收取现金或转换为新控股公司TopCo的A类股份,换股选项初始上限为约5%,最高可升至7.5%[4] 创始人角色与股权变动 -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将卸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调任集团高级顾问[3][5] - 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等核心管理层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支持私有化并将其合计持有的约8.51%股份全部接受现金选择[4] - 秦兴华持有约9710万股股份,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将获得约11.83亿港元现金[4] 私有化原因与战略考量 - 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长期承压,股份交易流动性持续处于低位[7] - 退市旨在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和繁重的上市合规成本,以获得实施有利于长期竞争力的战略决策的更大灵活性[7] 公司近期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零担货运总量为682万吨,同比增长6.2%[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6.25亿元,同比增长6.4%[7]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76亿元,同比增长10.7%[7]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8.8亿元,毛利率为15.6%[7] - 公司于2023年全年利润成功扭亏为盈,此前2021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亏损超20亿元,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达2.18亿元[7] 行业竞争格局 - 快运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通过积极应对策略重新拉开与中通等同行的差距[8] - 近两年中国零担物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包括新玩家进入大票零担赛道以及老对手进一步争夺市场[8] - 首席运营官金云表示公司会对行业竞争情况保持高度关注,并灵活调整价格政策[8]
大钲资本要私有化安能物流 秦兴华将出局:卸任CEO职务 套现超10亿
搜狐财经· 2025-10-30 19:20
私有化要约核心条款 - 由大钲资本、淡马锡、淡明资本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拟以协议安排将公司退市,作价143亿港元 [2] - 私有化现金选择为每股12.18港元,较2025年9月3日收盘价8.20港元溢价48.54%,较60个交易日和9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分别溢价50.18%和48.18% [2] - 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5.74%,使出现其他竞争提案的可能性极低 [2] - 私有化提案须于2026年2月28日前满足所有先决条件,并于2026年6月30日前满足所有提案条件方可生效 [14] 公司近期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56.2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2.89亿元增长6.4% [7][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8.80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毛利率保持稳定 [7][8]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为4.7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0亿元增长10.7% [7][8]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52亿元下降29.1% [8]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当前市值135亿港元,与顺丰控股、京东物流等竞争对手存在明显差距,甚至不及京东物流旗下的德邦物流 [4] - 京东物流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985.3亿元,同比增长14.1%;经调整净利为33.39亿元,同比增长7.1% [8] - 顺丰控股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扣非后净利为45.51亿元,同比增长9.72% [9] - 在外部环境不利及股票流动性不足的影响下,公司股价持续承压,股东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出售股份将承受显著折价 [10] 私有化动机与战略意图 - 买方团认为私有化可使公司在宏观经济逆风和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更灵活高效地作出长期业务决策,并聚焦核心业务 [4] - 分析认为大钲资本对现状不满,意图复制瑞幸模式,通过私有化进行业务改造后重新包装上市,实现利益最大化 [4] - 私有化后公司作为非上市实体,可摆脱短期资本市场预期和股价波动压力,更有效推进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的战略举措 [5][10]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变更 - 交易前,大钲资本实体合计持股24.32%,创始人兼CEO秦兴华持股8.26%,COO金云持股0.26%,各方为一致行动人 [12][14][15] - 若纯现金收购完成,大钲资本将持股54.25%,淡马锡和淡明资本将各持股22.06%,股权激励计划受托人持股1.63% [17] - 私有化方案实施后,创始人秦兴华将卸任联席主席及CEO职务,调任为高级顾问,并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获得约11.83亿港元 [17][18] - COO金云将继续担任集团执行董事 [17]
130亿大交易,物流巨头将退市!创始人套现超10亿元退居幕后,他曾是战斗机飞行员,扔掉“铁饭碗”创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8:41
私有化交易核心条款 - 由大钜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12.18港元 [1] - 按此价格计算,公司估值约为143亿港元,较其2024年10月24日市值溢价近三成 [1] - 私有化所需资金总额超过125.7亿港元已全部落实到位 [3] - 股东可选择全部收取现金,或将其持股转换为新控股公司TopCo的A类股份,换股选项初始上限为约5%的已发行股份,最高可升至7.5% [3] 创始人角色与股权变动 - 创始人兼CEO秦兴华将卸任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转任集团高级顾问 [1][5] - 秦兴华及首席运营官金云等核心管理层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支持私有化并将其合计持有的约8.51%股份全部接受现金选择 [5] - 秦兴华目前持有约9710万股股份,选择全额收取现金对价,将获得约11.83亿港元 [5] 私有化原因与战略意图 - 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长期承压,股份交易流动性持续处于低位 [7] - 私有化旨在使公司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和繁重的上市合规成本 [7] - 退市后公司将获得更大灵活性,以实施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但有利于长期竞争力的战略决策 [7] 公司近期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6.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 [8][9]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 [8][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8.80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5.6% [8][9] - 2025年上半年零担货运总量为682万吨,同比增长6.2% [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1% [8] 行业竞争格局 - 快运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公司通过积极应对策略重新拉开与中通等同行的差距 [9] - 近两年中国零担物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玩家陆续进入大票零担赛道,老对手也在进一步争夺市场 [9] - 公司表示会对行业竞争情况保持高度关注,并灵活调整价格政策 [9] 交易后续步骤 - 私有化仍需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监管机构的批准,以及在法院会议和股东特别大会上获得无利益关系股东的法定多数支持,并最终获得开曼群岛大法院的认许 [5] - 公司股份自2024年10月30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 [6] - 综合协议安排文件将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寄发给股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