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达人

搜索文档
短视频平台“Top100新闻达人”洞察报告
36氪· 2025-07-15 15:47
短视频时代的新闻传播变革 - 短视频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入口,87%受访者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远高于综合社交平台(60.8%)和传统资讯App(57.1%) [7][8] - 用户行为变化推动媒体机构采用"自建渠道+借船出海"双轮驱动战略,融入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流量生态 [1] - 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亿,占网民总数93.8%,渗透率持续攀升 [7] 新闻达人群体特征 - 粉丝量级呈金字塔分布:100万以下占比61%,500万以上占12%,头部账号如"新闻姐"粉丝突破2000万 [17][19] - 地域集聚效应明显,北京、浙江、山东为聚集前三省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比高 [19][20] - 性别分布均衡,男性56% vs 女性44%,内容领域高度集中于时政社会类(近80%) [23][25] 内容生产与运营策略 - 作品时长普遍2-3分钟,日更节奏为主,头部账号月均发布20-30条 [28][30] - 发布时间集中在17-19时(峰值达日均2.91倍)和10-11时(1.42倍) [28] - 流量密码为"专业立身+人格破圈",通过故事化表达和身份祛魅实现传播破圈 [37][38] 用户认知与行为 - 用户信息偏好呈三位一体:快讯(72.6%)+事实(66.3%)+评论(66.1%) [40][41] - 79%用户认为新闻达人提升认知深度,64.8%产生情感共鸣,27.5%影响消费决策 [42][43] - 83.7%用户首选主流媒体官方账号,但47.1%会通过新闻达人获取新闻,相当于官方账号的56.2% [8][9] 行业发展趋势 - 人机协同智能化创作将重塑生产流程,AI承担信息处理而人类聚焦观点创新 [56][57] - IP智能体实现实时互动,推动从内容输出者向知识服务者转型 [58] - 直播成为公共参与关键阵地,增强在地性和服务性 [59][60] - 个体IP向机构化演进,59%未签约MCN但逐步形成团队化运营 [34][61] - Glocalization(全球本土化)叙事兴起,连接全球议题与本地关切 [63] 平台与媒体转型 - 传统媒体面临表达风格与流量表现的两难困境,新闻达人实现主流叙事"转码" [14] - 多家传媒集团启动系统性改革,设立新媒体中心打造百万级账号矩阵 [53] - 商业变现探索知识付费、内容电商等新路径,突破传统新闻变现困境 [15]
短视频平台“Top100新闻达人”洞察报告|附2万字报告下载
腾讯研究院· 2025-07-15 13:04
短视频平台新闻达人洞察报告核心观点 - 短视频已成为新闻传播主战场,87%用户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远超其他渠道[1][17] - 新闻达人群体崛起,兼具专业性与人格化特征,12%头部达人粉丝超500万[2][33] - 专业立身与人格破圈形成双轨驱动,70.1%用户认为达人表达更生动有趣[23][53] - 用户画像呈现中龄化特征,31岁以上用户占比达82%,年轻用户渗透率仅17%[47][48] - 直播和AI技术将成为未来关键趋势,推动内容生产与互动模式革新[81][82] 短视频时代的媒介重构 - 用户新闻消费转向短视频平台,87%首选率显著高于社交平台(60.8%)和传统资讯App(57.1%)[17][18] - 美国市场同步显现趋势,18-29岁年轻人中近40%通过TikTok获取新闻[18] - 83.7%用户仍依赖主流媒体官方账号,但新闻达人账号选择率达47.1%,相当于官方渠道的56.2%[19][21] 新闻达人群体画像 - 粉丝呈金字塔分布:61%在100万以下,12%超500万,头部如"新闻姐"突破2000万[33] - 地域集聚效应显著:北京(央媒背景)、浙江(垂直领域)、山东(生活类)为前三聚集地[34] - 内容高度集中于时政社会类(近80%),财经娱乐类仅占少量份额[40][42] - 男性占比56%略高于女性44%,性别分布相对均衡[39] 用户认知与行为特征 - 信息需求呈现"快讯(72.6%)+事实(66.3%)+评论(66.1%)"三位一体结构[58] - 79%用户认为达人内容提升认知深度,64.8%产生情感共鸣,27.5%影响消费决策[61][62] - 52.4%用户比较信任媒体背景达人,仅3.8%表示不太信任[68][69] - 82%用户会核实达人内容真实性,仅17.3%很少核实[70] 未来六大发展趋势 - 人机协同智能化创作:AI将深度嵌入策采编播全流程,3-5年内形成专业化体系[78][79] - IP智能体实时互动:数字分身技术拓展服务链条,从讲述者转向答疑陪伴者[80] - 直播成为关键阵地:增强公共参与感,推动从内容提供到议题引导的角色升级[81][82] - 个体IP机构化演进:工作室制取代单兵作战,形成轻型团队化生产模式[83][84] - 全球本土化叙事:驻外记者内容受关注,Glocal成为国际化核心抓手[85] - 重建连接与信任:在去中心化网络中重构新型信任机制[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