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下沉化

搜索文档
“五一”假期带动文旅消费“多点开花” 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2.93亿人次
证券日报· 2025-05-06 00:11
假日经济表现 - "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 [1] - 国内文旅市场在去年同期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呈现"多点开花"态势,长线游目的地表现亮眼 [1] - 自驾游市场"量价齐升","反向旅游"带火乡村游、县域游,出入境游订单同比大增 [1] 旅游下沉化趋势 - 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 [2] -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民占县城酒店预订量超过六成 [2] - 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达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达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和35.18% [2] 县域旅游发展 - 县域作为连接城乡的枢纽,满足旅游者对"松弛感"和"在地体验"的追求 [3] - 下沉市场凭借相对宽松的旅游环境,为游客营造理想度假空间 [3] - 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完善的基础设施缩短城市间交通时长 [2] 入境游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 [4] - 上海、深圳、义乌等地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8%、188%和60% [4] - 支付宝平台入境游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0%,"中国制造"商品成为扫货目标 [5] 出境游市场表现 - "五一"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两成,国际航班抵达城市新增177个 [5] - 中国旅客目的地增加至1303个城市 [5] 文旅消费趋势 - 文旅消费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升级"转变 [1] - 文化体验与多元旅游玩法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核心驱动力 [4] - "文旅+"跨业态联动场景涌现,线上线下联动深化,延长消费链条 [5]
“五一”经济|音乐节拉动8倍消费,入境游订单激增173%
第一财经· 2025-04-28 19:29
旅游市场整体特征 -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呈现长线爆发、跨境双向升温、县域逆袭三大特征 [1] - 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80% [1][3] - 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73% [1][11] 长线旅游与下沉市场 - "请4休11"拼假策略带动长线远途旅游 跨市住宿订单占比超80% [1][4] - 县域市场高星酒店消费反超高线城市 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 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 [1][4] - 小城目的地通过"微度假综合体+非遗活化"模式完成配套升级 [4] - 迪庆、柳州等偏远小城展现超高预订热度 华住连续2天及以上订单占比近50% [4] 主力客群与消费行为 - 80后、90后出游人次占比分别为45%和24% [7] - 亲子游出游人次占比接近40% 热门目的地包括上海、北京、三亚等 [7] - 95后占据演唱会人群65% 催生"酒店+After Party"经济圈 单次观演可触发4~5次社交传播 [8] - 海口酒店预订量同比增3.4倍 因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带动 [8] 跨境旅游双向升温 - 入境游订单同比增173% Top10目的地包括上海、北京、广州等 [11] - 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为入境游主要客源国 [11] - 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包括日本、马尔代夫、泰国等 [11] - 入境酒店搜索指数同比激增200% 受网红博主传播及离境退税政策推动 [10] 旅游新业态与趋势 - 途家民宿热门城市预订量平均同比增超30% 解锁海边躺平、携宠出游等新玩法 [4] - 音乐节门票可带动7~8元综合消费 形成"演唱会+文旅IP"联动效应 [8]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大型演唱会贡献超四成增量 [8]
携程发布《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 入境热门地 深圳进前十
深圳商报· 2025-04-23 06:38
旅游市场总体趋势 - 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8% 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87%[1] - 旅游消费呈现长线爆发 跨境双向升温 县域逆袭三大特征[1] - 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80% 连住两日及以上的深度游用户比例预期达20%[1] 国内目的地表现 - 北京 上海 成都 杭州 南京 广州 重庆 西安 武汉和青岛持续领跑国内目的地榜单[1] - 太原 佛山 伊犁 贵阳 陵水跻身酒店热度增速TOP5[1] - 长线旅游目的地增幅显著 海口和伊宁订单量同比上涨超130% 三亚增长54% 九寨沟 太原 香格里拉均增长超50%[1] 下沉市场消费趋势 - 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 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2] - 小城目的地通过微度假综合体+非遗活化模式完成配套升级[2] - 高星酒店消费占比碾压高线城市[2] 入境游市场表现 - 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3%[2] - 入境酒店搜索指数同比激增200%[2] -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成都 重庆 青岛 杭州 昆明和西安入围入境游前十热门目的地[2] - 韩国 日本 新加坡 俄罗斯 马来西亚 泰国 美国 澳大利亚 英国和越南入围入境游前十客源国[2] 供需双侧变化 - 供给侧小城目的地通过配套升级 需求侧消费者以错峰避堵 深度体验重构出行决策模型[2] - 供需双侧共振带动旅游下沉化趋势更加明显[2] -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助推入境游增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