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平台升级

搜索文档
深夜大涨!千亿小鹏,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23:5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环比增长15.6%,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3] - 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对比2024年同期12.8亿元和2025年第一季度6.6亿元 [5] - 毛利率提升至17.3%,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7个百分点 [5] - 汽车销售收入168.8亿元,同比增长147.6%,环比增长17.5% [6] - 自由现金流超过20亿元,现金储备达历史高位 [5] 交付量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月度交付量稳定在3万辆以上 [3] - 2025年7月交付量达36,717辆,创月度历史新高 [10] - 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指引为11.3万至11.8万辆,预计月度交付量将突破4万辆 [9][11] - 8月至9月平均交付量预计达3.82万至4.07万辆 [1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全新小鹏P7预售6分37秒小订突破1万辆,打破公司历史纪录 [13] - 2025年第四季度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小鹏X9,开启"一车双能"产品周期 [15] - 图灵AI智驾技术将与竞争对手拉开明显代差 [7] - 新一代技术平台升级完成,确保未来2年大产品周期势能 [3] 市场与战略规划 - 目标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 [5] - 计划未来3年加速扩大中国及海外市场规模与市场份额 [8] - 全新小鹏P7目标进入30万元以内纯电轿车市场前三名 [13] - 超级电动车型将具备最长纯电续航和最快5C超快充能力 [15] 业绩展望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指引为196亿至210亿元,同比增长94.0%至107.9% [7] - 公司经营将进入盈利自我造血新阶段 [5] - 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平台升级已与竞争对手全面拉开技术代差 [3]
深夜大涨!千亿小鹏 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23:54
股价表现与市值 - 美股开盘后涨幅一度逼近6% 最终涨幅达5.73% 总市值超1430亿元人民币 [1] - 美股报价21.040美元 较昨日收盘价19.900美元上涨1.140美元 换手率0.90% 总成交量860.0万股 成交金额1.75亿美元 [3] - H股报价77.050港元 下跌1.85% ADR/H股比价为1.07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 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4] - 汽车销售收入168.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7.6% 环比增长17.5% [7] - 毛利率达17.3%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环比增长1.7个百分点 [6][7] - 汽车毛利率14.3% 同比增长7.9个百分点 环比增长3.8个百分点 [7] - 净亏损4.8亿元人民币 同比2024年第二季度12.8亿元收窄 环比2025年第一季度6.6亿元收窄 [6] - 自由现金流超过20亿元人民币 现金储备达历史高位 [6] 交付量指引与产品规划 - 2025年第二季度月度交付量稳定在3万辆以上 第三季度预计月度交付量将迈过4万辆大关 [4][10] - 2025年7月交付量36,717辆创历史新高 前7月多次创新高但未突破4万辆 [11] - 第三季度交付量指引为11.3万至11.8万辆 即8-9月平均交付量3.82万至4.07万辆 [11][12] - 全新小鹏P7预售6分37秒小订突破1万辆 打破公司历史纪录 预计助力9月起月交付量稳健超4万辆 [12] - 2025年第四季度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小鹏X9 开启"一车双能"产品周期 [13] 技术战略与盈利目标 - 2025年将完成智能化和电动化新一代技术平台升级 与竞争对手拉开技术代差 [4] - 图灵AI智驾能力将与对手形成明显代差 未来3年通过AI技术创新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9] - 公司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 经营将进入"自我造血"新阶段 [6]
小鹏汽车-W(09868)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净亏损11.42亿元,同比减少56.95%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7:47
财务表现 - 总收入340.8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32.51% [1] - 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11.42亿元 同比显著收窄56.95% [1] - 每股基本亏损0.60元 [1] 盈利能力 - 汽车毛利率达14.3% 环比提升3.8个百分点 [1] - 公司整体毛利率升至17.3% 创历史新高 [1] - 汽车毛利率连续八个季度持续改善 [1] 运营状况 - 销量、收入、毛利率及在手现金均达历史最佳水平 [1] - 全面完成智能化和电动化新一代技术平台升级 [1] - 与竞争对手拉开技术代差 大产品周期势能增强 [1] 战略方向 - 坚持长线思维应对行业价格竞争 [1] - 经营质量快速提高 支撑研发保持行业领先 [1] - 技术持续突破 加速规模增长与盈利改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