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编组
搜索文档
“十五五”期间赛道机遇的展望(更正)
国投证券· 2025-11-26 10:4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领先大市-A [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落实并发展的第一年,行业整体回归价值投资范畴,订单为先,业绩为王,产业链中上游表现有望优于中下游 [4][23] - 相较于此前几轮中周期,“十五五”最核心的差异在于多了2027年(建军百年)这一节点,可能带来部分订单的前置与结构变化 [4][24] - “十四五”期间完成程度较高的装备板块较大概率不会存在产业级别机会,预计相关产能较高产业链在2026-2027将遇到阵痛期 [4][24] - “十四五”后半段出现低于市场预期板块有可能出现复苏,如航空航天板块、航空发动机板块 [4][24] - 建议关注智能化编组、航天产业(含航空航天及商业航天板块)、舰载机三大重点方向;结构性层面建议关注航空发动机;上游材料环节重点关注PEEK材料 [4][37] - 可适当降低对军贸板块的关注 [3][37] 第一部分:行业中周期第一年特征与“十五五”展望 - 五年规划第一年(逢一逢六)往往表现为EPS兑换PE,行业发展确定性较强但股价已包含信息,较难大幅超预期 [7][8] - 五年规划第一年通常伴随央国企并购重组频发,例如2025年中国船舶并购中国重工、2025年中航电测并购成飞集团 [7][11] - 多数时段民营企业股价表现强于央国企,对应中上游供应链表现强于中下游主机分系统 [4][11] - 民营企业总市值从2010年的310.13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8646.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9] - 政策端持续指引,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及第二十届四中全会(2025)均强调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等目标 [12][14] - “十五五”有望重点新增方向预计呈现行业计划型特点未更改、符合自上而下产业规划、公司基本面处于0到1边缘等特点,目前比较符合的赛道为智能编组和商业航天 [15][16] 第二部分:行业后续供需情况展望 - 需求端部分主机厂2025年关联交易预期发生额同比出现下滑,如中航沈飞预期发生额494亿元,同比-20.13%;中航西飞预期发生额245亿元,同比-15.09% [18] - 部分公司合同负债呈现高增长,如火炬电子25Q3合同负债yoy为3103.58%,芯动联科yoy为130.30%,显示订单需求旺盛 [18] - 供给端行业募投项目达产情况显著上升,部分环节依然存在供给端边际冲击情况 [19][20][21][22] - 资本开支及在建工程规模在2025Q3分别达到一定水平,细分赛道如航发制造、航空航天、碳纤维等均有大量产能规划 [20][21] 第三部分:重点赛道 - **智能编组**: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59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3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显著;中国市场预计从2020年的121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99亿元 [26][27] 多家集团及公司布局,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晶品特装、宇树科技等 [29] - **航天产业**:中国主要卫星星座计划快速推进,如GW星座规划12992颗卫星,千帆星座规划约15000颗卫星 [30] 中国卫星相关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制造行业达131亿元,发射行业达41亿元 [30] - **舰载机**:2025年多项事件显示进展,如歼15T与歼35亮相、完成首次弹射起飞、福建舰入列等 [33] 参考美军福特舰配置,我军后续舰载机需求空间可有效打开 [33] -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相关公司营收呈现波动,如航发动力本部营收从2020年的63.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0.33亿元,但2025H1同比-36.99% [34] 零部件企业如航发科技的内贸航空产品营收在2023年达到341,814.01万元,但2024年同比-24.77% [34] - **PEEK材料**:上游材料应用受关注,相关公司积极扩产,如中研股份现有产能1000吨/年,预计新增5000吨/年;下游应用向精密电子、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拓展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