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健康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 闵行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开放与发展双向赋能 基础更厚实 优势更巩固 后劲更充沛
解放日报· 2025-10-22 09:40
宏观经济与产业基础 - 地区生产总值达4119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0.6% [1][2] - 财政总收入突破900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8%左右 [1] -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73.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6% [2] 主导产业发展 - 聚力打造先进能源装备及绿色低碳、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2] - 上海先进能源装备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形成完整生态链 [2] - “航天闵行”品牌持续打响,构建“火箭—卫星—终端—服务”全产业链 [2] - 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南部策源、北部研发、东部制造”三位一体布局 [2] 创新生态与成果转化 -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建成一批科创载体 [3][4] - 荣获1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10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3] -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9家、市级及以上企业1665家 [3] - 上海交大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17.19亿元,华东师大转化金额达4.76亿元,增长115倍 [3] 未来产业布局 - 前瞻布局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产业 [2] - 加快推进聚变能源、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等引领性项目 [2] - 集聚低空经济领军企业,启动建设上海首个养老科技产业园和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 [2] 开放平台与金融服务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落户企业近2.8万家,其中总部型企业达275家 [3] - 连续三年获评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示范区,打造“百亿基金、千亿矩阵”的母子基金集群 [4]
上海选定六大方向发展未来产业,还要重点培育20家企业
第一财经· 2025-10-11 15: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旨在通过系统性布局培育未来产业,目标是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并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3] 重点发展领域布局 - 未来产业聚焦六大方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 [5] - 发展壮大领域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 [5] - 加快培育领域包括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 [5] - 加速布局领域包括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产品可行性验证 [5] - 领域选择逻辑基于研判全球科技趋势、结合上海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并通过动态甄别评估调整机制优化布局 [5][6] 具体领域进展 - 脑机接口领域支持开展全球首个符合GCP标准的植入式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实现全球首次应用通用型CAR-T技术成功治愈风湿免疫性疾病 [6] - 硅光领域启动建设产业集聚区,组建创新联盟,设立基金矩阵,在光互连、光计算、光传感方向有创新产品涌现 [7] - 类脑智能领域成功研发并产业化应用类脑感算一体融合相机、类脑双目视觉系统,类脑感知、类脑计算芯片与系统等原创成果加速研发转化 [7] - 量子计算领域结合AI技术刷新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世界纪录,可控核聚变领域推动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成立并攻关高温超导等关键技术 [7] 未来产业基金运作 - 未来产业基金定位为市级“功能性母基金”与“耐心资本”,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双模式协同 [9] - 基金总规模约150亿元,已完成18支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子基金目标总规模超150亿元,放大倍数约6.8倍 [9] - 直投方面已重点布局9个前沿项目,投决金额3.99亿元,放大比例32.9倍,覆盖可控核聚变、AI大模型、脑机接口、生物医药、天基计算等关键赛道 [9] - 基金将联动项目经理人优化投资布局,助力打造类脑智能(杨浦区)、硅光(浦东新区)、超宽禁带半导体(临港新片区)、脑机接口(闵行区)等未来产业集聚区 [10] 政策支撑体系 - 构建“四位一体”培育机制,包括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 [9] - 强化关键环节支撑,加快布局实施前沿颠覆性技术专项,加大对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的支持力度 [16] - 面向重点领域研究布局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直接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并支持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平台等建设 [17] - 建立动态甄别评估调整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识别甄选发展重点,比选寻优技术路线 [23]
推动产业链发展提速,石景山区实施“链长制”
新京报· 2025-07-24 21:11
石景山区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 - 石景山区推出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 以"一产业一链长"方式推动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聚焦现代金融 人工智能 "科幻+" 工业互联网 未来健康五大前沿产业 [1] - 核心在于深化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四链"融合 [1] 组织架构与实施机制 - 设立由区委副书记 区长担任的"总链长" 负责顶层设计与跨链协同 [1] - 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区级领导担任"链长" 作为产业链发展第一责任人 [1] - 成立链长制统筹推进办公室 由分管副区长任主任 负责日常运转与综合协调 [1] 现代金融链发展策略 - 现代金融链扩容提质 发挥金融主导产业规模效应与辐射带动优势 [1] - 持续巩固提升 强化区域金融核心地位 [1] 人工智能链发展策略 - 人工智能链创新领先 协同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人形机器人)领域 [2] - 强化底层技术相互赋能与系统集成 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2] "科幻+"链发展策略 - "科幻+"链规模发展 紧密联动虚拟现实 游戏电竞等应用场景 [2] - 壮大实施主体集群 打造特色产业名片 [2] 工业互联网链发展策略 - 工业互联网链转型升级 聚焦工业软件 平台 网络 安全等领域 [2] - 攻坚关键技术瓶颈 加速生态布局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2] 未来健康链发展策略 - 未来健康链建链增效 依托医疗资源开展临床研究 [2] - 发展智能诊疗 创新药物研发等业态 推动科技与医疗 康养深度融合 [2]
京西将添消费活力新地标!首钢园融石广场“十一”开业试运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4 09:51
项目概况 - 融石广场预计将于今年“十一”开业试运营,是首钢园继2022年六工汇后的全新商业综合体项目 [1] - 项目由首钢工业遗址改造而来,前身为1958年建成的原首钢一烧结主厂房,改造中保留了天车、烧结生产线、大烟囱等核心工业遗存风貌 [3] - 项目定位为工业风、智能化、互动化的国际化“城市会客厅”,旨在为京西地区文化消费带来新活力 [1][3] 项目规模与业态 -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0.2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办公9.8万平方米,商业2.8万平方米,并配有服务式公寓507套 [3] - 商业部分将定向引入首店、主理人品牌及创新概念店,比例超过50% [3] - 业态集合科技体验、主题餐饮、文化艺术、智能零售、未来健康等多元领域,并预留1.6万平方米公共活动区域 [3] - 已确定引入高品质商超、生活美学、人工智能+体验、未来健康、新派川菜等10余家首店 [5] 项目特色与体验 - 项目一大亮点是营造机器人友好环境,将引入机器人零售店、互动体验区,部署配送机器人、智能导览与客服机器人,并定期举办机器人表演等活动 [6] - 将高频落地城市级艺术策展、品牌快闪、文化共创活动,打造京西文化艺术消费目的地 [6] - 将依托首颐医疗高端医疗服务综合体、知嘛健康京西旗舰店等康养品牌集聚形成未来健康生活圈 [5] 区位与交通 - 项目位于北辛安路与首钢园二高炉南路交叉口,紧邻地铁6号线金安桥站、11号线北辛安站,距最近的北辛安站仅150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