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地AI处理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芯片,大变局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7 10:08
智能手机SoC设计挑战 - 高端智能手机SoC普遍采用异构架构,包含Arm CPU、GPU、NPU等模块协同工作[3] - AI模型快速演化(如LLM、Transformer)使移动SoC设计复杂度显著提升,需同时支持云端大模型和TinyLlama等轻量本地模型[3] - 通信标准演进加速(如UFS规范),硬件开发周期从两年缩短至与软件同步,对SoC/IP厂商提出更高要求[8] 处理器架构革新 - Arm和RISC-V架构新增矢量数学单元加速Transformer运算,NPU增强类似边缘AI专用GPU的功能[4] - 高端手机中GPU占硅面积25%,NPU承担核心低功耗任务(如"始终在线"),CPU仍负责关键初始化与管理[5] - 算术逻辑单元(ALU)重新设计以实现低功耗运算,NPU技术正向GPU迁移,开发者工具链同步优化[5] AI技术集成进展 - 工具链进步显著降低AI应用门槛,数据处理/建模/测试全流程工具已封装专业知识[6] - 多模态模型(如Stable Diffusion)需灵活计算架构处理文本/图像/音频,NPU旁需加入可编程IP保持扩展性[10] - 本地AI处理占比提升,数据移动功耗占比78%,先进技术正重点优化数据迁移效率[13] 人机交互与硬件演进 - 交互方式全面视觉化(1080p视频I/O)和无线化(6根天线),计算需求激增[6] - 超薄折叠屏触摸检测面临显示噪声干扰,需专用低功耗芯片区分有效触控[11] - 本地AI处理可降低延迟/增强隐私,但电池限制仍使部分任务依赖云端[13] 行业发展趋势 - 三大驱动因素:模拟需求上升、可视化/AI普及、高性能计算需求,需平衡性能/功耗/成本[15] - 硬件-软件协同设计成为竞争关键,需多学科团队合作优化数学运算实现方式[15] - 用户体验未随硬件升级显著改善,因软件持续消耗新增资源[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