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右翼势力
搜索文档
荷兰选举成欧洲政治风向标
环球时报· 2025-11-01 07:06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周扬】据荷兰通讯社10月31日报道,当地时间30日,在荷兰众议院选举投票中,由罗布·耶滕领导的六六民主党在被由维尔 德斯领导的自由党短暂反超后再度领先。路透社称,38岁的六六民主党党魁耶滕或将成为荷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相,而维尔德斯则几乎肯定会 被排除在下一届政府之外。 据报道,凭借精心设计的宣传策略和大幅增加的广告投入,耶滕近期的人气飙升。他竞选时承诺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投资教育以及解决移民问 题,超越了六六民主党传统的社会自由主义立场,赢得了一些此前倾向于右翼政党的选民支持。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如今欧洲多国极右翼政党在民调中领先,荷兰大选被视为欧洲极右翼势力强弱的风向标。虽然极右翼自由党表现不佳, 但其他两个极右翼政党的席位预料都会成倍增加。专家认为,这显示荷兰整体极右翼阵营并未真正失利。《今日俄罗斯》也认为此次荷兰大选值 得欧洲国家关注,并将其称为欧洲的"政治水晶球"。 在已统计的99.7%的选票中,作为中间派的六六民主党以约1.5万票的微弱优势领先自由党,预计两党将在150个议席的议会中各获得26个席 位。"局势极其紧张,"耶滕告诉记者,"我们必须等待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等 ...
记者手记|在伦敦抗议活动现场 感受西方社会民意撕裂
新华社· 2025-09-15 22:07
英国媒体报道说,这场反移民抗议是"英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极右翼集会之一",据称有15万人参 与;而与此同时,反对右翼的群体也举行示威活动。反移民抗议示威者打出"阻止难民的偷渡小船、保 护我们的孩子"等口号;而在不远处,反右翼的抗议群体则高举"欢迎难民""抵制法西斯主义"的标语。 9月13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对移民持不同观点的人们在抗议活动现场争辩。新华社记者高文成摄 抗议现场部署了大批执勤警察,负责分隔持对立立场的抗议人群。记者看到,有抗议者向警察投掷 啤酒瓶。伦敦警方事后通报说,部分警员在分隔人群时遭到袭击,数十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另 有24名抗议者被逮捕。 9月13日,在英国首都伦敦,英国警方维护现场秩序。新华社记者高文成摄 此次抗议活动将英国近期紧张的反移民氛围推向了高潮。其导火索可追溯至今年7月:一名移民男 子因性侵14岁女孩被捕后,英国多地针对移民安置酒店的抗议活动便接连爆发。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 问:"英国为何一直接纳通过非法小船偷渡来的难民,却对合法求职、希望留在英国的移民如此苛刻?" 对这场反移民抗议活动,支持者将其誉为"英国历史性的爱国行动";反对者则严正警告,这本质上 是"极右翼势力 ...
记者手记|在伦敦抗议活动现场 感受西方社会民意撕裂
新华网· 2025-09-15 16:22
抗议活动概况 - 13日下午在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发生激烈对抗,抗议者围绕移民问题辩论至险些发生肢体冲突 [1] - 反移民抗议活动据英国媒体报道为英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极右翼集会之一,据称有15万人参与 [1] - 现场同时存在反对右翼的示威活动,双方口号对立,反移民群体打出“阻止难民的偷渡小船、保护我们的孩子”,反右翼群体则高举“欢迎难民”“抵制法西斯主义”标语 [1] - 抗议现场部署大批警察分隔人群,有抗议者向警察投掷啤酒瓶,警方通报部分警员遭袭击,数十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另有24名抗议者被逮捕 [1] 事件背景与导火索 - 此次抗议将英国紧张的反移民氛围推向高潮,导火索可追溯至今年7月一名移民男子因性侵14岁女孩被捕后,英国多地针对移民安置酒店的抗议活动接连爆发 [2] - 有社交媒体用户质疑英国政策为何接纳非法小船偷渡难民,却对合法求职移民苛刻 [2] - 对此次抗议活动,支持者誉为“英国历史性的爱国行动”,反对者则警告其为“极右翼势力的最大化示威” [2] 深层原因与外部影响 - 英国移民风波背后交织右翼势力渗透、党派激烈博弈、经济资源分配尖锐矛盾,折射出社会治理难题 [2] - 反种族主义群体担忧极右翼与白人至上主义团体借社会事件煽动情绪以扩大影响力 [2] - 抗议现场有来自法国、丹麦、德国、波兰等多国极右翼代表人物,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通过视频连线声称“暴力即将来临,你们要么反击,要么死亡” [2] - 组织者播放了向10日遇刺的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致敬的视频,英国《卫报》认为其遇刺助力了此次极右翼集会的爆发 [2] - 活动现场出现“让美国再次伟大”帽子、“让英国再次伟大”标语及印有美国总统特朗普形象的旗帜,表明美国右翼势力影响正跨洋外溢 [3] 政治格局与欧洲背景 - 法国国民联盟、德国选择党等极右翼政党近年来强势扩张,其影响力已迫使传统主流政党在移民等关键议题上作出让步 [3] - 移民问题是英国政治斗争核心议题,各党派借机攻击对手,英国改革党、保守党向执政的工党政府发难,抗议活动中有人高呼批评工党口号,将社会问题归咎于现任政府 [3] - 工党则表示此前执政的保守党政府对移民风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社会影响与现象 - 抗议过后伦敦街头一片狼藉,散落标语牌、玻璃碎片及被随意丢弃的英国国旗和英格兰旗帜,与不远处热门酒馆外人们谈笑如常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揭示英国及西方社会平静表象下酝酿着激烈的观点分歧 [3]
澳大利亚政府批反移民游行“传播仇恨”
环球时报· 2025-09-03 06:39
游行活动概况 - 澳大利亚悉尼于8月31日爆发反移民游行示威活动 引发当地社会对极右翼势力常态化活动的广泛焦虑 [1] - 游行由反移民团体"为澳大利亚前行"煽动 在悉尼 墨尔本 堪培拉 布里斯班与阿德莱德等多座大城市同步爆发 [1] - 悉尼和阿德莱德的参与者规模分别达到8000人与15000人 游行中出现"把他们送回去"及"停止入侵行为"等反移民口号 [1] 参与势力与外部支持 - 游行队伍包含民粹主义政客 阴谋论者及"新纳粹"人士 极右翼政客如"一国党"党魁保琳·汉森与昆士兰州参议员马尔科姆·罗伯茨积极参与 [2] - 澳大利亚新纳粹领袖托马斯·塞维尔在多地现身并进行讲话 游行中出现"白人至上"元素宣传图案 [2] - 英美多名极右翼人士在线声援 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在社交媒体转发消息但夸大参与人数 [2] 冲突事件与社会影响 - 墨尔本反移民游行与声援巴勒斯坦活动发生冲突 警方使用辣椒喷雾与警棍维持秩序并至少抓捕6人 [1] - 部分地区出现零星暴力事件 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谴责"新纳粹"人士演讲"不可接受" [1][2] - 安全研究专家指出反移民情绪已被煽动 澳媒预警极右翼活动常态化将导致更多公开且暴力的示威活动 [2]
高呼“日本人优先” 极右翼势力如何撬动日本政局
新华社· 2025-07-23 21:50
日本参政党崛起分析 选举结果与势力变化 - 参政党在2024年参议院选举中议席数从1席增至15席,达到独立提出非预算法案的11席门槛[2] - 该党在首都圈及大阪、名古屋、福冈等大城市选区均取得突破,影响力从特定群体扩展至全国主要都市圈[2] - 执政联盟自民党与公明党失去参议院过半数优势,保守选民明显流向参政党等极右翼势力[2][3] 政治主张与动员策略 - 核心口号为"日本人优先",主张减税、限制外资、推行"自尊史观教育"及构建"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2] - 通过社交媒体放大民众对物价上涨、外国人福利政策的不满情绪,97%支持者认为自民党较安倍时期退步[3][4] - 复制欧洲极右翼政党模式,利用经济停滞和排外情绪,借助新媒体实现快速动员[4][6] 社会经济背景 - 食品价格(如大米)上涨导致民生压力加剧,该党提出提升粮食自给率至100%等直接回应痛点的政策[3] - 日元贬值与外国游客消费力对比激化矛盾,社交媒体传播"外国人挤占资源"等不实信息助推排外情绪[3][4] - 传统政党应对经济问题不力,保守选民对自民党失望情绪蔓延[3] 政治生态影响 - 迫使首相设立"外国人有序共生社会推进室",显示其议题设置能力已影响政策走向[5][6] - 可能成为国会关键少数力量,通过政治交易推动排外政策,诱发整体政治右倾化[6] - 竞选集会引发2万人对峙冲突,预示政策主张或加剧社会撕裂[6]
德联邦宪法保卫局认定德国选择党为极右翼势力
央视新闻· 2025-05-02 17:15
德国选择党被认定为极右翼组织 -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5月2日宣布将德国选择党整体确认为"极右翼的组织",指出该党存在反对德国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活动 [1] - 这一决定标志着德国官方对选择党性质认定的重大升级,引发德国社会各界关注 [1] 认定依据与证据 - 德国选择党自2021年起被列为"极右翼嫌疑对象",受到情报部门监视 [2] - 联邦宪法保卫局经过多年调查,整理超过1000页报告,确认该党整体属于"极右翼势力" [2] - 证据主要涉及侵犯人权尊严、破坏法治原则以及挑战民主秩序的行为 [2] - 报告总结了选择党高层人士的公开言论、党内政策主张及组织活动,认为该党已偏离合法政治轨道 [2] 法律诉讼与监控措施 - 德国选择党多次对监视和认定提起诉讼,但科隆行政法院和明斯特上诉法院裁定将其列为"极右翼嫌疑对象"的决定合法有效 [3] - 此次升级认定将使情报机构在对选择党实施监控时拥有更广泛的手段,包括人力情报、资金调查及通信监控等措施 [3] - 该党在德国东部三个联邦州(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的团体已被单独列为"确认为极右翼组织" [3] 可能的法律后果 - 此次联邦层面整体认定可能引发新一轮关于是否取缔该党的法律与政治讨论 [3] - 专家指出,尽管"确认为极右翼"属于严重定性,但启动取缔程序需德国联邦议院、联邦参议院或联邦政府共同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申请 [4] - 2024年初德国议会曾有议员试图推动对选择党提起禁令申请,但因支持者不足而未能成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