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治斗争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麻烦大了!股市大跌GDP下滑1.8%!高市早苗还不反省,真要当“短命”首相?
搜狐财经· 2025-11-18 19:00
当前局势的紧张促使市场恐慌加剧,资金的迅速撤离让事态变得更加严峻。若这种情况持续恶化,则日本经济所面临的冲击只会更加猛烈。令人瞩目的 是,高市早苗自11月16日起开始进行了不情愿的"反省",自民党代理政调会长也表态希望她不要再发表类似的言论。几天前,她在国会中高呼"这符合政 府立场",如今却急转弯,这未免让人觉得可笑。 在高市早苗的施政之下,政治斗争愈发激烈。前首相野田佳彦当众发难,要求其坚持"无核三原则",并指责其突然提出修改这一国家重大方针显得过于 唐突。此外,各党派对高市的激进政策早已不满,执政联盟内部也暗流涌动。 11月17日,一个原本平常的日子,却成为了日本经济舞台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东京股市开盘即重挫,日经225指数一度跌破了5万点大关,跌幅超 过1%。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日本内阁府发布了第三季度GDP数据——按年率计,大跌1.8%,这是六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萎缩。 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高市早苗,一位在日本政坛中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当上首相后的她毫无顾忌地发表了一些挑衅性言论,结果招来了滔天祸端。如 今,日本不仅面临经济滑坡的压力,国民的愤怒也逐渐升温,甚至出现了围堵首相官邸的示威,喊出了" ...
记者手记|在伦敦抗议活动现场 感受西方社会民意撕裂
新华社· 2025-09-15 22:07
事件概述 - 英国伦敦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反移民群体与反右翼群体对峙,据称有15万人参与,被描述为英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极右翼集会之一 [1] - 抗议活动导火索可追溯至今年7月一名移民男子因性侵14岁女孩被捕事件,此后英国多地针对移民安置酒店的抗议活动接连爆发 [3] 现场情况 - 抗议现场发生激烈对抗,双方情绪激动险些拳脚相向,最终被围观者拉开 [1] - 现场部署大批执勤警察负责分隔人群,有抗议者向警察投掷啤酒瓶,警方通报部分警员遭袭击,数十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另有24名抗议者被逮捕 [2] - 抗议人群散去后伦敦街头遍地狼藉,散落标语牌和玻璃碎片,与不远处街区人们谈笑如常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5] 政治背景与影响 - 移民问题成为英国政治斗争核心议题,各党派借机攻击对手,英国改革党和保守党向执政的工党政府发难,将社会问题归咎于现任政府政策 [5] - 工党则表示此前执政的保守党政府对移民风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 - 右翼势力扩张不局限于英国,法国国民联盟和德国选择党等极右翼政党近年来强势扩张,迫使传统主流政党在移民等关键议题上作出让步 [5] 国际关联 - 活动现场有来自法国、丹麦、德国、波兰等多国极右翼代表人物参与 [4] - 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通过视频连线发表言论称“暴力即将来临,你们要么反击,要么死亡” [4] - 活动现场出现“让美国再次伟大”帽子和印有美国总统特朗普形象的旗帜,表明美国右翼势力影响正跨洋外溢 [4]
特朗普打响金融战!启动对亿万富翁索罗斯调查,美国政策转向?
搜狐财经· 2025-09-15 11:29
特朗普对索罗斯的指控 - 特朗普宣布将调查近期美国主要城市的抗议示威活动,并暗示其与乔治·索罗斯存在潜在关联[1] - 特朗普指控美国境内存在一个由职业煽动者组成的网络,这些组织接受索罗斯的巨额资金支持,并涉嫌策划煽动多起城市骚乱事件[1] - 特朗普在采访中始终避免使用索罗斯的全名,而是反复以其姓氏代指[1] 乔治·索罗斯的背景与争议 - 乔治·索罗斯是国际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其商业行为和政治活动备受争议[1] - 他创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被指控在全球范围内资助政治运动,包括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和2013年基辅独立广场示威[1] - 索罗斯本人承认其基金会为这些活动提供过资金支持,但坚称旨在促进民主进程[1] - 俄罗斯司法部于2015年将开放社会基金会及其分支机构列入不受欢迎组织黑名单,指出其活动威胁俄罗斯宪法秩序和领土完整[2] 索罗斯在美国的政治活动 - 在美国国内政治版图中,索罗斯长期被视为民主党的重要金主[1] - 根据联邦选举委员会数据,在2020年大选周期中,索罗斯及其关联机构向民主党候选人及进步派团体捐赠了超过1.28亿美元[1] 抗议事件的背景与政府反应 - 特朗普提及的城市骚乱事件源于6月7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在洛杉矶市中心开展的大规模执法行动,该行动拘捕了超过200名涉嫌非法居留的外国人[4] - 行动引发强烈反弹,数千名抗议者连续多日包围联邦大楼,并与防暴警察发生激烈冲突,现场有人向警察投掷燃烧瓶,执法人员使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还击[4] - 为控制局势,白宫于6月8日紧急批准向洛杉矶派遣3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这些部队配备了非致命性武器,主要任务是保护联邦财产和维持交通秩序[5] 事件分析与后续 -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举可能意在转移公众对政府强硬移民政策的批评,同时为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争取保守派选民支持[5] - 截至目前,白宫尚未公布任何确凿证据证明索罗斯与抗议活动存在直接关联[5] - 乔治·索罗斯的发言人表示基金会正在评估相关指控,但拒绝立即发表评论[5]
柯克被杀案“缉凶”闹乌龙 美FBI局长陷舆论漩涡
新华网· 2025-09-14 17:24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涉嫌刺杀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的嫌疑人虽已被捕,对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卡什·帕特尔就这一案件不 当表现的质疑仍未结束。近来围绕爱泼斯坦案文件处理方式、解雇"国会山骚乱"调查人员等事件,帕特尔治下的FBI已备受抨击,如今因"缉凶乌 龙"再陷舆论漩涡。 报道援引多名现任或前任执法人员消息说,近期FBI数十名高层人员先后遭裁撤,其中不少人有数十年的缉凶经验,包括FBI驻盐湖城办事处前负 责人,这或许影响了柯克遇刺案调查的效率。 9月10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降半旗志哀。新华社记者胡友松摄 就在柯克遇刺案发生当天,3名在8月被裁的FBI前雇员发起诉讼,指控帕特尔、FBI及其上级机关联邦司法部发起"报复行动"、在无正当理由的情 况下解雇了他们。在特朗普今年1月重新入主白宫前,FBI曾多次对他进行调查,包括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通俄门"、2021年"国会山骚乱"和2022 年海湖庄园"密件风波"相关调查。特朗普指责司法部和FBI出于政治动机对其进行不公正调查。 按照美联社的说法,柯克遇刺案暴露出FBI因内部人员变动和政治斗争而四分五裂的现实,而今年2月才上任的帕特尔的领导能力受 ...
蓝莓外汇:特朗普逼近美联储控制权,库克成首位被解职理事
搜狐财经· 2025-08-26 15:16
市场反应 - 纳斯达克期货下挫0.2% 日元瞬间拉高 黄金抹去日内跌幅 [1] - 市场最怕的是不确定 交易员们盯着期指跳动的红绿数字 [6] 美联储理事会人事变动 - 特朗普宣布立即解除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职务 理由是她涉嫌抵押贷款欺诈 [1] - 库克是美联储理事会第一位非裔女性 2022年由拜登提名上任 [3] - 若把库克踢走 特朗普就能在理事会拿到第四张选票 实现简单多数 [3] - 特朗普第一任期已塞进两位自己人 上周又提名斯蒂芬·米兰补第三席 [3] 法律与政治争议 - 联邦住房金融局8月15日刑事移交文件指控库克在两州房贷申请中把同一套房写成主要住宅 涉嫌骗取更优惠利率 [3] - 法律圈普遍摇头指控尚未立案 更别说定罪 [3] - 总统可因故罢免联储理事 但前提是有确凿渎职证据而非政治好恶 [6] - 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怒斥此举非法且赤裸的政治迫害 [6] 制度性影响 - 一旦特朗普在明年3月前凑够四席 就可以拒绝重新任命各地方联储主席 [6] - FOMC将会成为总统的经济内阁 而非传统意义上独立于白宫的央行委员 [6] - 1930年代以来美联储的独立性被视为美元信用的基石 [6] - 特朗普用深夜推文把美联储独立性基石撬得吱呀作响 [6]
加州名校被特朗普政府开10亿美元罚单,州长纽森誓言“硬刚”
环球时报· 2025-08-11 06:50
UCLA与联邦政府的冲突 - UCLA因校园占领运动演变为暴力冲突并处置不当 遭到多方批评 特朗普政府冻结该校5 84亿美元联邦拨款 [3] - 美国司法部民权司称UCLA对不同族群学生间的对立"漠不关心" 违反宪法 [3] - 特朗普政府开出10亿美元天价罚单 并要求UCLA为资助犹太学生的基金项目提供1 72亿美元 [3] - 联邦政府敦促UCLA对校园抗议 招生录取 性别认同等问题进行规章制度修改 并接受外部监督 [3] - UCLA是第一所因"反犹主义"与侵犯民权而遭到大规模资金冻结的美国公立大学 [3] - 加州大学系统新任校长表示10亿美元处罚将"彻底摧毁美国卓越的公立大学体系" [3] 加州州长的回应 - 加州州长纽森称将提起诉讼 批评特朗普"攻击全美最重要的公立学府之一" [4] - 纽森强调"我们与那些学校可不一样" 暗指已与政府达成和解的布朗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 [4] - 加州州长办公室谴责特朗普将美国司法部"当成了枪使" 称惩罚已与保护犹太学生无关 是"令人作呕的政治勒索" [4] 政治斗争背景 - 分析人士认为白宫的天价罚单本质上是政治斗争 纽森与特朗普分属不同党派且向来不睦 [4] - 美国教育理事会副主席表示离谱的要求与政治分歧 意识形态有关 [4] 哈佛大学的情况 - 联邦政府开始对哈佛大学持有的专利开刀 商务部发起调查称该校未能及时公布联邦资金支持的专利发明项目 [4] - 商务部长要求哈佛在9月5日前提交获得联邦资助的专利项目的完整名单 并标明日期 应用情况以及许可条款 [4] - 截至去年7月 哈佛大学持有超过5800项专利 潜在价值达数亿美元 [5] - 哈佛大学发言人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最新举措旨在"打击报复" 因该学府"捍卫了学术自由" [5] - 此前舆论盛传哈佛考虑与政府达成5亿美元和解金 但校长加伯否认 [5]
最高可判死罪,奥巴马结局已定?美国司法部出手,这次麻烦大了
搜狐财经· 2025-07-28 15:27
政治斗争与策略 - 特朗普将"通俄门"重新置于公众视野 旨在转移外界对其经济政策和关税战压力的关注 [1] - 特朗普通过指控奥巴马"叛国罪"塑造自身受害者形象 巩固支持者忠诚度并制造民主党内部分歧 [1] - 特朗普利用"深层政府"叙事团结共和党 为中期选举做准备 [3] 政策与外交影响 - 特朗普清洗白宫涉华政策工作人员 引发外界对其外交政策调整的猜测 [3] - 特朗普对华政策呈现"两面派"特点 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风险显著 [5] - 美国国内政治纷争可能影响国际社会对其政治稳定性的评估 [5] 政党动态与选举局势 - 民主党内部温和派与进步派的团结程度将影响未来选举格局 [7] - 两党攻防战加剧政治不确定性 中期选举结果存在高度悬念 [7] 国际关系连锁反应 - 特朗普的政治策略可能引发国际外交决策的连锁反应 [5] - 对奥巴马的无证据攻击可能使特朗普自身陷入更危险的政治境地 [5]
讨好特朗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跑去白宫开发布会指控奥巴马“叛国”
观察者网· 2025-07-24 19:46
政治指控与回应 - 美国总统特朗普指控前总统奥巴马在2016和2020年选举期间存在"叛国"行为,奥巴马立即通过发言人否认[1] -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声称奥巴马团队"密谋颠覆美国人民意愿",并自称掌握"不可动摇的证据"[1] - 加巴德将相关文件移交司法部,司法部随后宣布成立"打击小组"调查此事[6] 白宫与媒体交锋 -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与记者爆发口角,否认加巴德发布文件是为了提升在特朗普心中的地位[3] - 莱维特称特朗普对加巴德"充满信心",并指责媒体试图在特朗普团队中制造分裂[3] - 加巴德由持摄影机的丈夫陪同亮相,疑似精心策划政治高光时刻[3] 文件与调查争议 - 加巴德引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共和党议员报告,指出情报界在评估俄罗斯干预2016年大选时存在"技术失误"[4] - 特朗普支持者利用报告中未经证实的内容攻击"通俄门"调查的真实性[4] - 加巴德无法解释为何文件未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解密,仅表示已移交司法部[6] 政治动机与转移焦点 - 奥巴马发言人指责特朗普的指控是"无稽之谈",并称其为转移注意力的企图[6] - 特朗普被指试图将外界关注从爱泼斯坦案转移,司法部拒绝公布爱泼斯坦案更多文件引发不满[7] - 加巴德重提奥巴马团队"窃取选举"一事,特朗普迅速跟进扩散论调[7] 加巴德与特朗普关系 - 加巴德此前与特朗普关系紧张,曾因伊朗核武器评估被特朗普驳回[7] - 加巴德向特朗普汇报"通俄门"调查结论,特朗普对其分析与自己一致表示满意[7] - 特朗普公开赞扬加巴德为"房间里最炙手可热的人"[8] 民主党反应 - 民主党批评加巴德将党派之争和对特朗普的忠诚置于职责之上,呼吁其辞职[8] - 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华纳讽刺特朗普政府不愿解密爱泼斯坦档案[8] -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海姆斯称加巴德观点与可信调查结论背道而驰[8]
马科斯称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菲副总统莎拉尚未作出回应
环球时报· 2025-05-21 06:55
政治局势与和解意愿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播客节目中表示愿意与政治对手杜特尔特家族和解,称国家稳定与和平对政府履职至关重要,并强调对分歧持开放态度 [1] - 马科斯称已有很多敌人,需要朋友而非延长分裂局面,并承诺将政府重点转向解决民众日常问题而非长期基建项目 [1] - 副总统莎拉办公室未直接回应总统表态,仅表示会转达其声明 [2] 中期选举结果与政治力量对比 - 菲律宾中期选举结果显示马科斯阵营获参议院12个改选席位中的6席,杜特尔特阵营获5席,其中1席由双方共同支持 [3] - 杜特尔特家族在地方选举中表现强势,前总统杜特尔特再次当选达沃市市长,家族多人赢得地方职位 [3] - 智库研究员认为杜特尔特家族仍是政坛重要力量,而马科斯阵营在参议院与反对派几乎平分秋色,预示其剩余任期面临更多挑战 [3] 舆论反应与历史背景 - 民众对马科斯和解言论反应两极,部分网民质疑其动机出于恐惧或软弱,也有人建议其坚持立场 [2] - 美国彭博社指出马科斯与莎拉2022年搭档胜选后关系恶化,莎拉面临弹劾审判,前总统杜特尔特目前被国际刑事法院羁押 [2] - 马科斯去年曾称与莎拉的纠纷是"茶杯里的风波",此次表态是中期选举后首次公开提及与杜特尔特家族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