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果链魔咒
icon
搜索文档
股份代持悬案未了、又陷收购争议,立讯精密赴港IPO埋阴影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公司发展历程 - 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女工起步,1999年与哥哥王来胜收购香港立讯公司,2004年创立立讯精密,初期依赖富士康订单(50%收入占比)[7][9] - 2010年A股上市后市值达2500亿人民币,2025年计划赴港上市,成为"果链三巨头"中最后一家赴港企业[4][5] - 通过关键并购实现业务升级:2011年5.8亿收购昆山联滔切入苹果供应链,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获得AirPods订单,2020年33亿收购纬创资通iPhone代工业务[11] 财务与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2688亿元(+16%),净利润133.66亿元(+22%),消费电子占比超80%(2241亿元)[5][13] - 客户集中度极高:苹果贡献1901亿元(70.74%),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78.5%,第二大客户仅占2.28%[13][14] - 海外收入占比87.6%(2355亿元),内销仅12.4%(333亿元),易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14] 战略转型与挑战 - 汽车电子布局:2022年与奇瑞战略合作,2024年41亿收购德国莱尼集团,汽车业务收入占比从3.99%提升至5.12%[15][17] - 转型代价:资产负债率从56.61%升至62.16%,新业务规模尚小(汽车收入137.6亿元)难以替代苹果[16][17] - "果链魔咒"风险:2021年欧菲光被踢出供应链导致市值暴跌的前车之鉴[12] 公司治理争议 - 百亿股权代持纠纷:吴政卫指控2007年口头约定代持股份,立讯否认但收购其关联公司博硕科技引发质疑[18] - 2025年收购安徽信光(亏损4052万元)引发关联交易质疑,标的公司实控人为王来胜之女王雅媛[19][20] - 光伏资产与核心业务协同性存疑,被市场质疑存在"父救女"动机[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