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配餐标准化
搜索文档
完善制度守护校园餐饮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8-20 06:04
行业规模与现状 - 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46万所 涉及学生超2.37亿人 [1] - 行业存在原料采购溯源不清 加工环境卫生不达标 配送时间把控不严 餐食变质等问题 [1] - 过去企业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运营成本高 效率低 [2] 新规核心要求 - 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 检验人员 [2] - 实行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每种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做一次全品类检验检测 [2] - 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 向学校家长学生公开展示关键操作流程 [2] - 配备满足配餐量和配送方式的封闭式配送车辆与设备 [2]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重塑校园配餐服务生态 [3] - 倒逼企业优化服务 切实保障校园餐饮安全 [3] - 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领域的国家标准 行业有望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1]
校园配餐国标发布 学生“舌尖安全”不容失守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23:48
国家标准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 将于12月1日实施 [1] - 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 幼儿园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 是首个国家标准 [1] - 校园配餐涉及食材采购 加工制作 冷链运输 分发食用等十多个环节 各年龄段学生营养需求差异大 [1] 行业痛点分析 - 食材安全存在隐患 部分企业采购来源不明 资质不全的食材 甚至使用过期 变质原料 [2] - 加工过程欠透明 部分企业厨房卫生条件差 操作不规范 家长难以监督 [2] - 配送环节潜藏风险 配送车辆未封闭 温度控制不当 可能导致餐食变质 [2] - 营养搭配不合理 餐食重口味 过于油腻 盐分超标 种类单一 [2] - 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企业 学校 监管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晰 难以快速溯源和追责 [2] 标准核心内容 - 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 检验人员 [2] - 建立风险防控动态机制 每日安全检查 每周排查隐患 每月调度分析 [2] - 实行米 面 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每批次原料检验检测报告必须留存 [3] - 每种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品类覆盖检测 关注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 [3] - 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 向学校 家长和学生公开展示 [3] - 每天送餐的每个食品品种要分别留样 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3] - 配送车辆必须封闭式管理 安装定位跟踪系统 并向监管部门备案 [3] 标准实施建议 - 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 定期抽查配餐企业 [4] - 学校应积极参与配餐管理 设立家长监督委员会 定期收集家长意见 [4] - 鼓励公众举报违规行为 形成全民监督校园配餐的氛围 [5]
校园配餐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发布!
经济网· 2025-07-21 16:40
行业规模与市场基础 - 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占整个餐饮业近半规模 [1] - 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过46万所 [1] - 涉及学生群体超过2.37亿人 [1] 国家标准实施安排 - 首部校园配餐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正式发布 [1] - 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1] - 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企业 [3] 人员管理要求 - 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检验人员 [3] - 建立风险防控动态机制并执行每日安全检查 [3] - 每周排查安全隐患并每月进行调度分析 [3] 原料采购管控 - 实行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3] - 确保留存每批次原料的检验检测报告 [3] - 每种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完成一次全品类覆盖检验检测 [3] - 特别要求对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 [3] 食品加工监管 - 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 [3] - 需向学校、家长和学生公开展示食品加工关键操作流程 [3] - 对每天送餐的每个食品品种分别留样且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3] 物流配送规范 - 配备满足配餐量和配送方式的封闭式配送车辆与设备 [3] - 配送车辆需向主管部门备案并宜专车专用 [3] - 要求配送车辆安装定位跟踪系统 [3] 风险应急机制 - 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必须第一时间启动召回程序 [3] - 需主动向上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3]
校园配餐领域首个国家标准最大限度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央视网· 2025-07-21 15:10
行业规模与监管背景 - 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已占整个餐饮业近半规模[3] - 行业覆盖超过46万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涉及学生超过2.37亿人[3] - 校园配餐因覆盖面广、环节多,已成为监管重点领域[3][8] 国家标准核心内容 - 《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是国家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1][4] - 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4] - 标准旨在填补校园配餐领域标准空白,突出务实管用,为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标准化指导[8][11] 全链条风险管控机制 - 标准系统构建了覆盖“食谱编制—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备餐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与应急响应”的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9][11] - 标准聚焦关键环节,包括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原料进货检查制度执行、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等[6] - 推动供餐企业、学校、监管部门共同全面提升校园配餐食品安全保障能力[9] 具体管理要求 - 人员配置上,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检验人员,并建立每日检查、每周排查、每月调度的风险防控动态机制[13] - 原料采购方面,实行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确保留存每批次原料检验报告,每种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品类覆盖的检验检测[13] - 加工制作环节,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并公开展示,对每个食品品种每日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15] - 运输环节,需配备封闭式配送车辆与设备,车辆宜专车专用并安装定位跟踪系统,且需向主管部门备案[16] - 应急处理上,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必须第一时间启动召回程序并主动上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