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防务自主

搜索文档
国际观察丨马克龙访德 两细节曝欧洲“法德引擎”的动力与隐忧
新华社· 2025-07-24 20:09
法德领导人会谈核心议题 - 法德领导人就欧美关税谈判、欧洲安全等议题举行会谈,意在夯实共同立场并协调对外政策 [1] - 双方强调若与美谈判破裂将采取反制措施,保留使用其他贸易政策工具的权利 [2] - 美国计划自8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30%关税,德法正推动欧盟采取强硬反制立场 [3][4] 会谈象征意义与双边关系进展 - 德国总理默茨选择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博尔西希别墅作为会晤地点,体现对法德关系的重视 [2] - 默茨就职后首访法国,双方领导人多次会面后两国关系显著回温,"德法引擎"重现生机 [2] - 马克龙强调法德关系及推进欧洲共同议程的意愿至关重要 [2] 双方分歧与国内政治压力 - 法德在防务自主(如新一代战机项目主导权)、能源政策及贸易协定优先级上存在分歧 [4] - 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希望主导"未来空中作战系统"原型机生产,德法计划8月底前解决分歧 [4] - 两国领导人面临国内执政压力,德国反对党批评默茨忽视国内问题 [4] - 马克龙2027年不参选总统,有效合作窗口期可能仅剩一年左右 [5] 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背景 - 美国加征关税压力及俄乌冲突延宕促使法德强化欧盟内部领导作用 [1] - 德国从倾向对美妥协转向支持法国主张的"有力反制"立场 [3] - 欧盟内部协调立场,德法争取成员国支持联合应对美国贸易政策 [3][4]
【环时深度】因“爸爸梗”被嘲,欧洲防务离不开美国吗?
环球时报· 2025-07-01 06:53
欧洲对美国军事依赖现状 - 欧洲在战略能力、作战指挥能力、火力和兵力三方面严重依赖美国军事支持 [3] - 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空军司令部等关键指挥机构均由美国军官领导 [4] - 美国为欧洲提供关键战术级作战力量包括炮兵、防空反导等填补欧洲地面部队短板 [4] - 俄乌冲突暴露欧洲弹药储备不足欧盟未能兑现向乌克兰提供100万枚炮弹的承诺 [4] - 欧洲国家过去5年从美国购买逾1.5万枚导弹、2400辆装甲车和340架飞机远超欧洲内部采购量 [6] - 美国在欧洲部署约100枚B61战术核武器并管理欧洲核武库 [6] - 截至2025年初美国在欧洲驻扎8.4万名军人拥有40多个军事基地 [7] 北约对欧洲防务自主的影响 - 北约通过禁止能力重叠和特殊角色分配阻挠欧洲独立防务力量发展 [9] - 美国通过控制武器系统、军工技术和北约军事决策中枢主导欧洲防务 [10] - 欧洲军费开支约50%流向美国制造商美国对北约投入仅占五角大楼预算一小部分 [10] - 北约使欧洲追随美国政策如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等影响欧洲政治独立性 [11] 欧洲防务自主计划与挑战 - 欧盟计划通过8000亿欧元投资加强防务独立并设立首任防务和太空专员 [12] - 欧洲目标5到10年内取代美国在北约作用但需25年时间和1万亿美元成本 [13] - 欧洲拥有近200万军队但各国军队分裂导致指挥协调障碍 [13] - 2022至2024年欧洲防务采购52%授予欧洲供应商美国企业占比34% [14] - 欧盟军事委员会前主席预计欧洲军事能力缺口需约10年完全弥补 [14]
德国战后首次大规模海外驻军传递什么信号?
新华网· 2025-05-28 19:19
德国战后首次大规模海外驻军 - 德国联邦国防军第45装甲旅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揭幕,这是二战后德国首次在海外大规模部署常驻军队 [1] - 编制约5000人的德军第45装甲旅将在2027年年底前完成派驻,其中4000人组成的作战部队驻扎在距离白俄罗斯边界仅20公里的鲁德宁凯军事基地 [3] 军事部署的战略意义 - 德国总理默茨称此举标志着国防军"进入新时期",旨在掌握北约东翼防御并履行对北约集体防御的承诺 [2] -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评价为"里程碑式事件",苏瓦乌基走廊被视为北约东翼最薄弱防御地带 [3] - 驻军行动源于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德国保障北约东翼安全的决定 [3] 对冲美欧关系不确定性 -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指出德国已意识到无法完全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障 [5] - 默茨政府强调欧洲需在安全防务上"摆脱美国取得独立",驻军行动体现推动欧洲防务自主的坚定态度 [5] - 欧洲智库认为此举突破德国"军事克制"传统,展现安抚北约东翼国家的"战略姿态" [5] 德国国内政策调整与争议 - 默茨政府计划提高国防开支,目标将联邦国防军打造成欧洲最强大常规武装力量 [6] - 德国通过《基本法》修正案放宽"债务刹车"限制,允许举债投资国防,为承担欧洲防务职责提供支撑 [7] - 执政联盟面临极右翼政党反对,德国选择党抵制举债扩军政策,可能影响政策推行 [7]
德国拟建“欧洲最强军队”
人民网· 2025-05-26 09:12
德国军事战略转向 - 德国总理默茨宣布将联邦国防军建设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并强调威慑防卫理念 [3][4] - 政府计划提供充足财政资源支持军队建设,目标是在北约和欧盟承担更多责任 [4] - 默茨上任后密集外访,强调欧洲团结与安全防卫,释放德国在防务领域强势回归的信号 [4] 乌克兰问题与军事援助 - 德国将不再公开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的具体细节,以增强战术突然性 [5] - 默茨与法国、英国、波兰领导人共同访问乌克兰,表达坚定支持并对驻军持开放态度 [5] - 德国已成为向乌克兰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 [6] 军事财政与政策调整 - 默茨政府延续朔尔茨设立的1000亿欧元(约1123亿美元)特别国防基金,并推动军费无上限政策 [6][7] - 德国通过5000亿欧元基建特别基金,修订《基本法》债务刹车条款以支持军费投入 [7] - 德国支持欧盟放宽财政政策,鼓励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 [7] 军事工业与战略规划 - 德国计划在本届政府任期内累计投入1500亿欧元国防预算,全面提升战备状态 [8] - 军事路线以高精尖为特征,涵盖国防动员、装备采购、工业体系及基础设施等领域 [8] - 德国拥有欧盟最完善的基础工业体系,为军事建设提供支撑 [8] 经济与政治制约 - 德国联邦国防军面临装备老旧、效率低下问题,短期内提升军备实力难度较大 [9] - 经济承压导致财政赤字扩大,2025年预计面临330亿欧元财政缺口 [9] - 德国是G7中唯一过去两年未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可能面临连续三年衰退 [9] 欧洲战略自主困境 - 欧盟缺乏统一安全决策机制,德国加强军备引发成员国警惕 [9] - 德国虽力主降低对美依赖,但军事、经贸和能源仍严重受制于美国 [9]
国际观察|默茨首访聚焦欧洲 欲推欧洲防务自主
新华社· 2025-05-11 17:49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的欧洲外交战略 - 默茨上任后密集出访法国、波兰和布鲁塞尔,旨在重新确立德国在欧洲政治舞台的核心地位 [1] - 首访选择法国凸显对德法关系的重视,强调两国需比过去更紧密合作应对欧洲安全与经济挑战 [2] - 与法国宣布建立德法国防和安全委员会,推进防务合作项目及新能力发展 [2] 法德关系重振与欧洲防务自主 - 默茨与马克龙在联名文章中呼吁欧洲减少对外战略依赖,提出对美贸易反制方案 [6] - 双方同意在经济改革领域协调立场,法国视默茨为加强欧洲独立自主的关键合作伙伴 [3] - 德国媒体指出,此前两国因能源政策和自贸协定分歧导致合作受阻,需实质性行动修复关系 [3] 德国与波兰及欧盟关系调整 - 波兰总理图斯克称默茨访问为双边关系注入新动力,波兰放弃二战赔偿要求 [4] - 双方强调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但在边境管制和移民问题上仍存分歧 [4] - 默茨在布鲁塞尔表示德国需在欧盟发挥"强大且积极的作用",并形容访问欧盟为"回家" [4] 欧洲防务战略转向与美国关系变化 - 默茨谴责美国干预德国内政,强调欧洲需扩大安全防卫能力以应对跨大西洋关系恶化 [5][6] - 欧盟前高官博雷利警告美国已成为欧洲对手,欧洲需制定独立战略而非期待关系修复 [6] - 美国智库分析认为默茨推动欧洲防务独立标志着对美战略的根本性调整 [7]
国际观察丨欧洲军费“狂飙”背后的承压与破局
新华网· 2025-05-02 11:07
欧洲军费增长现状 - 2024年全球军费开支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欧洲地区增长尤其快速[1] -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军费开支持续上升,超过冷战结束时的水平,除马耳他外所有欧洲国家在2024年都增加了军费开支[2] - 2024年北约所有成员国军费总开支超过1.5万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约55%,北约欧洲成员国总军费达4540亿美元[2] 军费增长驱动因素 - 北约欧洲成员国军事支出飙升主要体现对俄罗斯的防范以及对美国可能脱离北约的担忧[2] - 美国政府调整跨大西洋关系、收紧对欧洲安全承诺,欧洲国家对美国欲"抽身而去"感到焦虑[2][3] - 特朗普政府延续施压北约欧洲盟友增加防务支出的做法,以美国军力"撤出欧洲"相威胁[3] 欧洲防务自主化趋势 - 欧洲国家推动防务自主尝试由来已久,近年出台《支持弹药生产法案》《欧洲国防工业战略》等一系列文件[4] - 欧盟峰会通过未来5年战略议程,将安全和防务列为欧盟政策首要考量[4] - 欧盟委员会提出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2030年准备就绪》白皮书计划增加国防工业投资[5] 主要国家动态 - 德国连续三年增加军费开支,2024年成为全球第四大军费支出国[2] -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建设团结、强大、自主的欧洲,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欧洲应更加自力更生[5] -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主张欧洲在经济、军事和技术上变得更加强大[5] 行业影响与挑战 - 欧洲已进入军费支出高企且不断增长的时期,这种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持续[2] - 军费支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实际军力提升,至少需要数年时间发展[5] - 庞大的军事开支或将挤压社会福利和民生投入,引发欧洲内部民意反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