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搜索文档
铜死亡全新应用:南方医科大学陆遥团队利用铜死亡提高CAR-T的癌症疗效
生物世界· 2025-07-24 11:07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 利用 铜死亡 改善 CAR-T 细胞治疗骨肉瘤 的新策略, 使用生物相容性的四面体框架核酸 (tFNA) 共同递送 elesclomol-Cu 和 抗 PD-L1 单抗,可同时诱导铜死亡并阻断 PD-1-PD-L1 信号轴,重塑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从而增强 CAR-T 细胞对骨肉瘤的浸润和抗肿瘤活性。 这项研究不仅为骨肉瘤中铜代谢与 PD-L1 表达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机制见解,还为改善实体瘤的过继细胞疗法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骨肉瘤 ( Osteosarcoma, OS) 是威胁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仅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生存率约为 15%-17%,而传统化疗易产生耐药性和转移复 发,最近 30 年来,手术切除与化疗联合使用,其总体 5 年生存率也一直停滞在约 60%。 近年来,免疫疗法,尤其是 免疫检查点疗法 及 CAR-T 细胞疗法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显示出益处,然而,骨肉瘤 肿瘤内部的高度异质性,加上其基因组的复杂 性、免疫细胞浸润受限以及独特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导致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耐药性,CAR-T 细胞疗法同样效果不佳。因此,迫切 ...
最后一堂哲学课
第一财经· 2025-07-23 15:37
这场特殊对谈从7月15日开始,持续了10天,朱锐以口述的形式完成最后一本著作《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2024年7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朱锐转到北京海淀医院的安宁病房,他的癌症治疗结束了。听完医生 的介绍,朱锐叫姐姐朱素梅联系采访过他的记者解亦鸿,邀请她到病房,聊自己对生命、死亡、爱与告别,以及 对当下大家都关注的教育、内卷、躺平等话题的思考,"是我走之前对社会的关怀,还有我自己的爱"。 这场特殊对谈从7月15日开始,持续了10天,朱锐以口述的形式完成最后一本著作《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之后他 中止人工维生手段,8月1日离去,终年56岁。 仿佛珊瑚岩质地的淡蓝色封面上,是一位拄着登山杖的中年男子的白色模糊剪影,上面写着简简单单几个字,"哲 学家的最后一课"。 2024年春季开学后的课堂上,形销骨立、靠登山杖才能走上讲台的朱锐,语调沉稳而平静地告诉学生,自己正处 于直肠癌晚期,"如果我哪天倒在课堂上,大家不要为我悲伤,而要为我开心,因为哲学家是不恐惧死亡的。"学 生把朱锐的话发到网上后,引发广泛关注,那也是他在人大授课的最后一个学期。 其实在那之前,黑框眼镜后面总是闪烁着明亮的朱锐,已经和病魔搏斗了一年 ...
「活人」吴克群,活成了「吴克穷」
后浪研究所· 2025-07-22 17:26
经历过"死",才知道怎么"活"。 撰文| 张晶 编辑| 薇薇子 他说,40岁以前的自己就像一个追龙卷风的西部牛仔,追逐的是这个世界给他的一些框架和目标,出 爆款,当天王,然后追着追着就迷路了。 母亲的去世,好像把他从飘在空中一下拉回地面,让他对人生的触觉全都打开了。 封面图源| 受访者 46岁吴克群的蜕变,是从母亲的去世开始的。 2018年,患了癌症的母亲病情突然恶化,等他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失去了意识。就差半个小时, 他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那成了他此后最大的遗憾——从来不知道母亲最后要跟他说什么。 他被困在那错过的半小时里好几年走不出去。 如何面对遗憾,如何看待死亡,怎样学会告别……短时间内,吴克群的人生增添了许多困惑。 母亲去世那一年,吴克群的事业也走入低谷。他执导的电影首作《为你写诗》同年上映,票房口碑双 崩塌。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场仗我彻底输了,一场用五年做的梦让我失去了所有。 吴克群的人生,似乎在39岁那一年重新归零。 经纪人郭佩在那一年结识了吴克群。郭佩记得那几 年,不论她做错什么事,吴克群总是笑笑,有时候感觉这个艺人情绪太稳定了,稳定得不像个活人。 后来她才明白,处在人生低谷的吴克群整个人都 ...
铁死亡再登顶刊:裴华东/韩苏夏团队等揭示铁死亡调控与癌症耐药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7-20 11:11
铁死亡机制研究 -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过度堆积的过氧化脂质诱导发生,在癌症等多种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 - 活性氧(ROS)在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启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显著影响癌症化疗药物耐药性 [3] OGT酶的作用机制 - O-GlcNAc转移酶(OGT)作为ROS感应器,在受到ROS氧化修饰后被激活 [4] - 活化后的OGT催化FOXK2蛋白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促进其核转位并与SLC7A11启动子区域结合 [8] - 该过程增强SLC7A11转录并抑制铁死亡,通过OGT-FOXK2-SLC7A11分子轴促进肝细胞癌肿瘤发生和放化疗耐药性 [8] 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 研究揭示了ROS诱导的氧化-O-GlcNAc糖基化级联反应机制,整合了ROS信号、O-GlcNAc修饰和FOXK2介导的转录调控 [10] - 靶向该机制有望重新激活铁死亡,为克服癌症耐药性提供全新思路 [10]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安顿自己|《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分享会
新京报· 2025-07-16 17:11
内卷与躺平的争论迟迟未休,我们总是在忙碌与倦怠间摇摆,迷茫、焦虑,又试图追寻一种确定的答案。如何找 到生命的锚点,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安顿自己?也许你可以听听这位哲学教授在生命最后给出的答案。 202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朱锐在课堂上公布了自己直肠癌晚期的病情,他平静地和学生们说:"如果 有一天我倒在课堂上,不要为我悲伤,因为哲学家是不惧死亡的。"这句话被学生发到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同 年8月1日,朱锐在北京去世。去世前,他为自己深爱的世界留下了一个彩蛋:邀请一位年轻人与他在病房中进 行"十日谈",聊生命、死亡、爱与告别,以及当下大家都关注的话题。 今年4月,《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朱老师在临终前十天留下的口述,同时收录了朱老师在人大 为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以及他对学生们的寄语。 书中,朱老师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7月19日(周六)15:00,朱锐教授生前同事、挚友刘畅,与朱锐老师对谈的"年轻人"解亦鸿,以及北京新闻广播 主持人李雷将做客中信书店·三里屯店,聊一聊《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本书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近日,在又一个八月将至之际,本刊采访了朱锐的姐姐朱素梅、多位好友,以此纪念 ...
最新研究证实:咖啡、茶和白开水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6 12:12
全球糖尿病现状与挑战 - 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达5.37亿,预计2045年将飙升至7.83亿 [9] - 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过早死亡风险 [9] - 饮食干预在血糖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但普通人群饮食建议未必适用 [9] 饮品选择与糖尿病健康关联 - 含糖饮料(SSBs)高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不良结局上升显著相关 [6][10] - 咖啡、茶、白开水及低脂牛奶展现出保护性效应,与全因死亡率降低存在明确关联 [6][10] - 人工甜味饮料(ASBs)作为SSBs替代品曾被推荐,但全面证据仍需探索 [10] 突破性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追踪15,486名2型糖尿病患者长达38年,中位随访18.5年 [6][12] - 最高摄入组全因死亡风险比:SSBs 1.20、咖啡0.74、茶0.79、白开水0.77 [13] - SSBs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HR=1.25)和死亡率(HR=1.29)呈正相关 [13] - 诊断后增加咖啡、茶或低脂牛奶摄入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 [13] 饮料替代效应量化 - 用人工甜味饮料替代SSBs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13] - 用咖啡、茶或白开水替代SSBs、果汁或全脂牛奶均带来统计学意义的生存获益 [13] 临床实践启示 - 减少SSBs摄入并增加咖啡、茶或白开水等健康饮品消费是改善长期预后的可行策略 [14] - 研究填补了糖尿病营养干预领域重要知识空白,为个体化饮食指导提供循证依据 [14]
天津大学最新Cell子刊:开发新型铜死亡癌症疗法
生物世界· 2025-07-16 12:1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铜 是从细菌和真菌到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作为必需酶的辅助因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铜在人体中是一种微量元素,细 胞内铜离子的浓度通过主动稳态机制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一旦超过阈值,铜就会变得有毒,导致细胞死亡。 铜死亡 (Cuproptosis) 是于 2022 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内铜离子稳态失衡及蛋白质脂酰化过程的异常调控密切相关。具 体而言,铜离子过载可导致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例如 DLAT) 的脂酰化修饰紊乱,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蛋白质毒性应激,最终触发独特的细胞死亡通 路。 铜死亡疗法 具有癌症治疗的巨大潜力,但这需要克服癌细胞对铜积累的抵抗机制,同时避免全身毒性。 2025 年 7 月 11 日,天津大学 张育淼 教授团队在 Cell 子刊 Cell Biomaterials 上发表了题为: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eliciting a click-based intracellular copper accumulation cascade for cup ...
别找借口,企业死亡只有一个原因
虎嗅· 2025-07-15 11:53
企业生存率分析 - 2000年成立的企业5年内死亡率31.1%,9年内50.4%,13年内61.2%,3-7年为死亡率最高瓶颈期[1] - 2024年数据显示企业死亡率前移至前三年,淘汰率分别为8.2%、9.4%、6.4%[1] - 中小企业平均存活时间仅2.5年,每分钟2家倒闭,5-10年存活率约7%,10年内优秀民营企业占比不足2%[2] 企业家精神核心 - 向内求解:将外部环境视为既定条件,通过自我修炼提升竞争力,如甲老板主动降价10%以上淘汰同行[13][14] - 悲观预期与乐观主义:华为任正非强调危机感,海尔张瑞敏以"如履薄冰"态度推动创新[15] - 避免"冷热病":过度依赖环境利好会导致情绪化经营,需保持战略定力[16] 企业破产本质 - 破产法定义核心为收入与支出长期倒挂,导致资不抵债[19] - 失败唯一原因是核心竞争力不足,资金断裂、渠道受阻等均为表象[20][22] - 行业存续期仍有企业存活,淘汰本质是市场对生存能力的筛选[23] 经济周期与企业策略 - 上行周期比拼发展质量,下行周期暴露生存能力差异[4] - 案例显示主机厂压价10%时,具备竞争力的供应商通过主动降价实现行业出清[9][11] - 企业家需预判环境严苛性(如甲老板"未入冬"论断),提前制定应急预案[12][15]
三里屯开起殡葬店,逛LV的人也逛起寿衣
36氪· 2025-07-12 21:17
公司概况 - 殡葬品牌归丛成立于2023年,以设计美学风格的骨灰盒和纸扎用品出圈,买家评价为"让家人成为殡仪馆里最靓的仔" [5] - 首家线下门店选址北京三里屯商圈,打破传统殡葬店选址在隐蔽角落的惯例,采用黑色现代感外立面和落地玻璃窗设计,店内陈设包括纸扎区、读书角、祭拜系列产品等 [5][6][8][11] - 产品线涵盖骨灰盒(如"粉红迷梦"系列)、新式寿衣(如纯白色"净"系列)、银饰(可镶嵌逝者骨灰烧制的"生命晶石")等 [11][12][8] - 试营业期间日均客流量30人,周末达50-100人,40%为随机进店路人,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形成"逛殡葬店日常化"现象 [14] 商业模式创新 - 设置"天堂邮局"供顾客写信给逝者并通过燃信装置投递,"情绪氧舱"配备香薰、音响等帮助情绪释放,开业初期每天7-8人使用且平均停留1小时 [16][17][20] - 推出"人生议事"服务,提供告别仪式策划、生命礼仪等非标服务,已策划3场定制葬礼,包括为17岁癌症女孩举办二次元主题生前告别式 [31][33][34][37][38] - 计划未来设计100场非标葬礼,强调个性化和逝者人格魅力,目标启发公众思考死亡意义 [42] 行业趋势 - 2025年《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强化公益属性与监管,禁止医院太平间外包,打破传统"一条龙"机构垄断,为市场化创新品牌创造机会 [44] - 2030年老龄化加剧,75后-90后成为殡葬决策主力,其成长背景将推动行业向审美、品质和服务温度升级,00后更排斥传统模式 [46] - 公司计划2024年8月开设西安第二家门店,行业变革刚起步 [46] 社会价值 - 通过美学设计消除殡葬行业污名化,如将店铺融入三里屯繁华商圈,用"奢侈品老花"纸扎等产品改变公众认知 [6][24][29] - 员工案例显示能改善从业者社会形象,00后店员因品牌选址高端商圈获得家庭认可度提升 [29] - 定制化服务填补情感需求缺口,如二次元告别式通过社群协作完成动画制作,获逝者家属高度认可 [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