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搜索文档
最后一堂哲学课
第一财经· 2025-07-23 15:37
朱锐生平与学术贡献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从美国回国,精通古希腊语、拉丁语、德语、英语等多门语言,研究领域涉及心灵哲学、神经美学、古希腊哲学等 [4] - 2022年夏季确诊直肠癌晚期,经历化疗后仍坚持授课,2024年春季学期为人大最后授课学期,课程引发广泛关注,线下教室超60人容量,线上单节课约200人参与 [1][2][4] - 通过"艺术与人脑"课程展示旅行者1号拍摄的"淡蓝圆点"地球照片,阐释宇宙视角下人类文明的渺小与内卷的无意义性 [4]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创作背景 - 2024年7月12日转入安宁病房后,主动邀请记者解亦鸿进行10天对谈(7月15日至25日),以口述形式完成著作,内容涵盖生命、死亡、教育、内卷等议题 [1][5] - 著作封面设计为淡蓝色珊瑚岩质感,印有拄登山杖的剪影形象,中信出版社计划于2025年3月出版 [1][8] - 姐姐朱素梅撰写后记《我想对你说》,记录朱锐临终前对哲学概念的清晰表述及面对死亡的宁静坦然 [8][10] 哲学思想与社会关怀 - 提出"哲学就是练习死亡"的苏格拉底式观点,认为死亡恐惧源于无知,强调通过理智训练区分想象与事实,主张死亡是生命肯定而非否定 [5][6] - 批判内卷机制,指出其根源在于欲望单一化而非资源不足,倡导通过欲望多元化改造实现"高欲望低内耗社会" [4][5] - 教育理念强调培养自尊为首要目标,主张通过自主决策塑造人格,该理念源自童年未被尊重的个人经历 [11][12] 社会影响与人格特质 - 疫情期间坚持为弱势群体发声,多次拨打市政热线反映保安歧视性审查问题,践行罗素"对人类苦难同情"的哲学信条 [11] - 临终前仍保持学术严谨性,营养液维持状态下能清晰表述哲学概念,其精神能量通过著作持续影响读者 [10] - 逝世时(2024年8月1日)终年56岁,过程镇静坦然,面带微笑,体现哲学家对死亡的超脱 [1][6]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安顿自己|《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分享会
新京报· 2025-07-16 17:11
书籍出版信息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由中信出版集团于2025年4月出版,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朱锐 [5][13] - 书籍内容包含朱锐临终前十天的口述对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最后一堂课及对学生寄语 [1][13] - 书籍主题聚焦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思考,融合古希腊哲学、庄子生死观及存在主义等多元视角 [14] 书籍内容核心 - 朱锐通过哲学论证提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主张通过谈论死亡来更好地理解生命 [13][14] - 书中探讨如何用哲学抵抗虚无与恐惧,包括个体生命意义、死亡积极性及爱的终极释义等议题 [3][14] - 朱锐在书中直面身体疼痛与功能丧失的过程,但始终保持无畏态度 [13] 书籍相关活动 - 2025年7月19日在中信书店三里屯店举办新书分享会,嘉宾包括朱锐同事刘畅、对谈记者解亦鸿及主持人李雷 [2][5][9][11] - 活动由新京报书评周刊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主办,主题为"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安顿自己" [5][15] 作者背景与影响 - 朱锐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从事哲学研究30余年,临终前十天仍坚持哲学对话 [13][14] - 其"哲学家不惧死亡"的课堂言论引发广泛关注,书籍被视为"留给世界的爱与告别" [1][13] - 书籍试图通过哲学思辨解决"如何用论证消除死亡恐惧"的终极问题 [5]
10元“心理咨询平替”,打工人边哭边话疗
虎嗅· 2025-06-19 16:47
行业概况 - 街头哲学咨询兴起,以极简摊位形式出现在美术馆、音乐节、文青市集等场所,主打"话疗"形式[1][2][9] - 咨询定价为10元/15分钟,远低于心理咨询(300-上千元/次),具有价格优势[10][42] - 行业参与者包括自学成才的哲学爱好者(新闻学、广告学背景)和科班出身的哲学博士[44][46] 商业模式 - 主要收入来源为线下咨询,但咨询师计划未来转向知识付费课程,通过咨询积累潜在用户[48] - 获客渠道包括街头摆摊(需躲避城管)、音乐节/市集(需支付场地费)、商业综合体外围等[16][18][21] - 成都湖岛哲学节案例显示,单日最高咨询量达19人次,并建立80人规模的线下社群[25] 用户画像 - 核心客群为16-20多岁迷茫期年轻人,也涵盖企业中层、金融从业者及30-40岁母亲[32] - 咨询问题集中在职场关系(占比31%)、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生活难题,纯哲学问题仅占少数[31][33] - 用户需求源于对"反思抓手"的追求,希望用哲学工具重构问题认知[58][61] 运营特点 - 采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模式,通过尖锐反问引导用户自我觉察,与心理咨询形成差异化[39][40] - 咨询时长控制在50分钟内,强调快速给出"认识深层自我"的解决方案[43] - 摊位设计极简(纸板/小黑板+塑料凳),便于快速撤离躲避监管[13][15] 行业趋势 - 哲学咨询成为新兴文化标签,与玄学算命形成替代关系,满足年轻人对"hot nerd"的社交需求[51][53][62] - 哲学教授IP商业化成功案例涌现,如刘擎金句在短视频广泛传播[63][64] - AI行业开始招募哲学毕业生担任"人文训练师",拓展就业场景[70][72] 典型案例 - 成都咨询师付雅颉通过商业综合体摆摊接触买菜阿姨,成功解决婆孙关系问题并获20元报酬[17] - 用户荞麦通过咨询解决学业焦虑,过程中学会"质疑权威"和抽烟两项技能[33][37] - 中山大学哲学系硕博生曾尝试"哲学烤肠摊"结合实体经营,但三天零销量[12]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远离苏格拉底
新浪财经· 2025-05-13 17:52
哲学著作出版趋势 - 商务印书馆2025年3月推出德国古典哲学代表著作《形而上学》第四版,包含1000条拉丁文术语的德语注解[3][4] - 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4月发行法国哲学畅销书《踏着野兽的足迹》,探讨动物哲学与人类智慧的关系[2]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张一兵哲学絮语集《场·境·思》,采用非逻各斯的格言体呈现思想火花[15] 跨学科研究动态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4月推出《货币的社会生命》,从8个维度分析货币与社会关系,涵盖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领域[8][9] -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禅与意识的艺术》,结合神经科学与禅学探讨意识本质问题[19] - 广西师大出版社2025年3月发布《超越猿类》,用进化心理学解析人类道德起源,涉及囚徒困境等经典命题[29] 批判理论研究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年4月再版《辩证的想象》,详述1923-1950年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流变[23] - 西北大学出版社2025年4月推出《论批判理论》,收录霍克海默30年代至战后的关键文献[33] -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5年4月出版《辩证与实证之争》,梳理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五次理论交锋[25] 科技伦理前沿 -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3月发行《夏娃》,探讨人造子宫技术涉及的12项伦理法律问题[37] - 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3月推出《兽、机、神》,分析人类对AI/虚拟角色情感投射的伦理边界[11][12]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何谓好生活》,对比8种伦理学理论对技术时代的价值指引[31] 思想史研究 -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5年4月推出《中国哲学史》,提出中国哲学"源流说"发展框架[17]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谢林《早期唯心主义著作》,收录1794-1797年奠定先验哲学基础的4篇文献[40][41] - 华夏出版社2025年4月修订《论人类的教育》,聚焦莱辛宗教哲学6篇核心文献[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