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基金+直投

搜索文档
解码国投系基金:16年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5-24 18:58
国投系基金投资概况 - 截至2024年3月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5]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在管基金50只,总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11只(规模2300亿元,占比84%) [5] 投资领域与策略 - 四家子公司分工明确:国投创新(制造强国)、国投创业(科技创新)、国投创合(母基金生态)、国投创益(乡村振兴) [5] - 早期布局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如2015年参与比亚迪150亿元定增),实现差异化投资 [6] - 生物育种领域:投资企业获21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占全国60%),参股企业转化体应用于160个审定品种(占比90%) [9] - 生物制造领域:累计投资25家企业,金额超40亿元,成立首个控股研发平台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12] 典型案例与模式 - 寒武纪案例:累计提供9亿元融资(A/B轮领投),成为最大投资方,协助战略规划及上市 [7] - "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母基金规模1200亿元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13] - 中央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超5倍,体现国有资本战略价值 [5]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广"基金+直投"经验,强化产业链协同 [3][13] - 响应国资委产业焕新行动,牵头生物制造/育种产业 [9][12] - 构建"1+M+n"生物制造技术平台框架,加速细分领域布局 [12]
16年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解码国投系基金投资诀窍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09:27
国投集团基金投资概况 - 截至2024年3月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2] - 旗下4家基金公司(国投创益、创新、创合、创业)分工明确,分别聚焦乡村振兴、制造强国、母基金生态和科技创新 [2] - 在管基金50只,总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占比84%(2300亿元) [2] 投资成效与战略价值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2] - 中央财政资金实现超5倍放大效应,体现国有资本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杠杆作用 [3] - 典型案例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寒武纪等明星企业,早期投资时多为冷门领域 [4][5] 差异化投资策略 - 2015年前后率先布局新能源车(比亚迪定增150亿元)、工业机器人(核心关节技术)、半导体等当时非热门领域 [4] - 寒武纪案例:累计投资9亿元,从A轮领投到上市全程支持,提供战略指导与资源整合 [5] - 生物育种领域占据全国60%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审定品种中90%使用国投系企业转化体 [6] "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 - 生物制造领域投资25家企业超40亿元,成立首个控股研发平台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6] - 母基金规模1200亿元带动万亿级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通过产业链赋能加速企业成长 [7] - 国务院办公厅政策支持下,形成对科创企业的长周期支持机制,强化耐心资本属性 [7] 行业布局与协同效应 - 机器人领域从伺服电机、编码器到本体全产业链覆盖 [4] - 生物科技领域构建"1+M+n"产业框架,整合工业菌种、酶制剂等细分赛道 [6] - 基金与产业资本协同(如国投种业),推动并购整合加速领域布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