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超1000亿元!成都未来产业基金重磅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24 16:43
未来产业基金发布 - 成都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超1000亿元,在"到成都·投未来"主题活动中发布 [1] - 基金由成都科创投集团等机构管理,依托成都产投集团"产业性基金"和交子金控集团"功能性基金"定位 [2] - 成都科创投集团累计投资科创企业和未来项目600个,具备全周期"操盘"能力 [2] 基金投资方向与策略 - 基金将聚焦"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智能感知、下一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 [5] - 天使基金致力于解决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市场失灵"困境,填补早期投资空白 [5] - 创投基金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加速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5] 基金运作模式 - 构建"耐心资本"生态,陪伴企业从0到1、从1到100发展 [4][5] - 打造"天使+创投"基金集群,形成全生命周期投资矩阵 [5][6] - 已构建"天使+VC+PE+S+并购"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千亿级科创投资基金体系 [7] 现有基金表现 - 2024年设立的20亿元成都天使母基金运作不到一年实现资金放大7.46倍 [7] - 成都科创接力基金母子基金规模达99亿元,撬动资金杠杆16.5倍,累计支持科创中小企业300余个 [7] - 与国星宇航就卫星互联网产业链链主基金达成合作 [7]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培育科创沃土、厚植产业雨林,以"耐心资本"生态激发产业活力 [8] - 吸收招商证券、瑞世基金、中阁基金等市场化资本组建财务投资基金 [7]
省战新母基金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
新华日报· 2025-07-14 05:54
基金规模与进展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与诚通控股集团签署100亿元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框架协议 [1] - 第三批5只产业专项基金进入实质性组建阶段 总规模达155亿元 [1] - 母基金出资组建的产业专项基金累计达41只 总规模跃升至1069亿元 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1] - 母基金启动一年来前两批组建36只产业专项基金 规模达914亿元 累计投资项目86个 [1] 基金运作机制 - 新修订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管理办法》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2] - 管理办法鼓励与央企、国家级基金、社保基金、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等深化合作 [2] - 拓宽申报主体范围 新增省产研院、高校国有独资公司及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 [2] - 支持南京江北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设立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 [2] 基金投资方向 - 诚通科创基金是母基金与央企集团合作设立的首只产业专项基金 重点推动央企产业链资源在江苏布局 [2] - 镇江市申报10亿元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 徐州市申报30亿元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 [2] - 省农垦集团发起设立10亿元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基金 聚焦医药健康、生物农业等领域 [3] - 江苏高投集团联合苏州创新投资集团设立5亿元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 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3] 基金合作成效 - 成功引导国投招商、中信建投、中车基金等央企及头部投资机构资本汇聚江苏 [1] - 有力支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 [1] - 诚通科创基金是新管理办法出台后吸引的首只"金凤凰" [2]
100亿,江苏迎来一支央企科创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2 16:10
基金设立与合作 - 中国诚通与江苏省政府签署协议设立规模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江苏)基金,同时签约2只子基金框架协议[1] - 诚通科创(江苏)基金以直投为主,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 - 该基金是诚通首批300亿元央企创投母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京100亿元母基金形成协同效应[4] - 同步签约的"诚通(苏州)苏实材料成果转化基金"将聚焦国家"卡脖子"技术,与苏州实验室合作推动材料领域成果转化[5] 基金战略与定位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由央企+产业龙头+地方政府联合出资,形成多元协同架构[6] - 基金锚定"硬科技"主航道,重点布局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领域,采用"股权投资+生态孵化"策略[7] - 基金期限达15年,专注种子期至成长期科技企业,瞄准央企未来3-10年核心技术需求进行前瞻布局[8] - 基金将发挥"探头"作用,连接科研机构与产业资源,构建科创孵化和投融资机制[8] 行业影响与政策背景 - 诚通科创基金是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体现"耐心资本"定位[12] -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增量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挥央企创投基金长期资本作用[12] - 国资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较一般股权基金延长近一倍,并配套完善容错机制[10][11] - 中国诚通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目前基金投资板块规模超6500亿元,以两只国家级基金为主[10] 近期动态 - 诚通科创与工研资本签约10亿元子基金,聚焦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领域的成果转化[9] -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该基金将带动更多央企设立创投母基金,为股权投资行业注入信心[10]
2018-2020年基金投资:志海俱乐部精准布局下的丰厚获利
搜狐财经· 2025-07-03 19:01
志海俱乐部投资策略与成果 - 公司在2018-2020年通过智能风控、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精准布局中国基金市场,实现丰厚回报 [1] - 团队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科创板及债券市场等多领域投资机会 [1][7][9] 2018年投资布局 - 投资华夏科技创新混合基金,聚焦5G、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净值两年内大幅增长 [3] - 布局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基金,受益于白酒、家电等消费龙头企业的抗周期性和品牌竞争力,基金净值稳步上升 [5] 2019年投资布局 - 抓住科创板开市机遇,投资南方科创板精选混合基金,筛选高成长科技企业,基金业绩优异 [7] - 配置博时信用债券基金,通过智能风控监测信用风险,债券市场稳定表现提供组合收益 [7] 2020年投资布局 - 疫情下加码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基金,受益于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需求增长,净值大幅提升 [8] - 持续看好消费韧性,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因消费复苏和行业景气度回升实现净值攀升 [8] 综合成果 - 三年间通过6只核心基金(华夏科技、易方达消费、南方科创板、博时债券、广发医疗、招商白酒)实现超额收益 [9] - 技术驱动(智能风控+大数据)与市场趋势研判(科技+消费+医疗)为核心成功因素 [1][9]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经理:今年投二十余只子基金,瞄准几大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6-24 18:17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最新布局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今年计划投资二十几只子基金,规模不一,重点投向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AI for Science、量子科技等领域,目标是建立基金生态 [1] - 该基金预计100亿元规模最终将撬动至少三四百亿资金 [1] - 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直接投资未来产业重大战略项目,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可达50% [1] - 基金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期限15年并可延长3年,设有战略科学家委员会和科技项目经理人投研团队 [1] 科技创新投资趋势 - 科技创新领域死亡谷加深加宽,商业火箭、制药公司、核聚变等领域的投资金额和回报周期拉长 [2] - Gartner技术曲线变得更陡峭,科研与产业界限模糊,量子计算、核聚变等开始商业化 [2] - 颠覆性创新技术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投资机构参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 基金引入两个重要合作伙伴以民非形式参与基金管理公司搭建 [2] 投资策略与生态建设 - 投资策略核心是建立未来领域的超前认知,比一般机构更早发现未来方向 [2] - 聚集母基金经理人团队和优秀天使投资人,在最早期阶段孵化项目 [2] - 重点打造上海未来启点社区,聚集人才、投资人、创业者、科学家等各方资源 [3] - 目标是建立China innovation和open innovation平台,联动人才、资本、产业、技术 [3]
湖北首支概念验证基金发布 投资原创性、颠覆性早期科技项目
快讯· 2025-06-20 10:31
湖北科创供应链在岸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基金发布 - 湖北省首支概念验证基金——湖北科创供应链在岸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基金在武汉发布 [1] - 该基金由东湖高新(600133)区与力合科创(002243)共同发起设立 [1] - 基金专注投资"从0到1"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早期科技项目 [1]
门头沟区联合国管公司,携手高瓴创投,共同设立30亿元京西瑞瓴基金,聚力赋能产业升级与科技金融创新
搜狐财经· 2025-06-18 14:28
基金设立背景 - 京西瑞瓴基金由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和门头沟区共同发起设立,目标规模3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 [4] - 基金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采用"以投带引"模式支持科技企业 [4] - 基金是门头沟区首个政府基金与市场化机构Co-GP合作范例,探索"北京模式"创新 [4] 区域产业布局 - 门头沟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方向 [5] - 区内现有国高新企业5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200余家,形成"京西智谷""央视界""中国心谷"三大产业品牌集群 [5] - 基金投资方向与区域规划高度契合,优先投资本地重点产业企业并招引外埠优质企业 [6] 科技金融成果 - 门头沟区已设立10.1亿元京西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完成3个直投项目和3只子基金投资 [7] - 落地全国首笔自然景物数据资产质押融资1000万元,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撬动13.83亿元融资 [7] - 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建"京西科技金融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 [7] 合作方优势 - 北京国管作为北京市唯一国有资本运营试点公司,具备完善的基金投资管理体系 [8] - 高瓴创投在硬科技、生物科技、先进制造等领域拥有全球产业资源整合能力 [8] - 合作方将在算力运营、大模型应用等领域形成"科技+绿色"双引擎协同效应 [8] 未来发展规划 - 基金将实施"投早、投小、投链主"策略,培育早期技术企业并赋能现有链主企业 [7] - 构建"投资-赋能-退出"闭环,通过产业链资源嫁接培育区域产业集群 [9] - 深化市区联动优势,打造门头沟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竞争力 [9]
助力智造产业 广州又一AIC基金落地
广州日报· 2025-06-14 19:54
基金设立动态 - 广州开投工融智造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注册成立 出资额30亿元人民币 由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 广州穗开股权投资 工银资本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共同出资 [1] - 广州建源产投南粤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工商注册 规模10亿元 由建信投资 广州产投 南粤基金集团共同组建 聚焦半导体 新能源 生物医药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广州产投工融科城创业投资基金为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落地基金 规模10亿元 工银投资 广州产投 科学城集团共同发起 投向集成电路产业链核心企业 [2] 基金投资方向 - 工银投资与广州产投组建50亿元平行基金 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与新能源汽车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广金千帆企航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亿元 农银投资 广州金控 智都集团共同组建 投向生命健康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制造 人工智能 新能源 新型电力等科创领域 [2] - 交银投资 广州金控 归谷科技园发起的AIC基金总规模20亿元 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先进制造等科创领域企业 [2] 政策背景 - 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包括广州在内的18个城市 广州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落地 已促成多只AIC基金合作 [1]
呼和浩特市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启动市场化投资
内蒙古日报· 2025-06-12 10:47
基金设立与备案 - 呼和浩特市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共同发起设立 [1] - 该基金已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并正式启动市场化投资 [1] 基金规模与投资方向 - 专项基金总规模2亿元,首期募资5000万元 [1] - 基金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算力芯片、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重点赛道 [1] - 依托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颠覆性技术项目资源 [1] 基金运作模式 - 构建"平台+基金+园区+产业"全链条生态体系 [1] - 推动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未来产业"良性闭环 [1] -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1] 基金目标与影响 - 侧重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1] -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推动首府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 -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 - 全方位激活首府科技创新活力源泉 [1] - 助力呼和浩特市在区域创新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 [1]
16年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解码国投系基金投资诀窍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09:27
国投集团基金投资概况 - 截至2024年3月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2] - 旗下4家基金公司(国投创益、创新、创合、创业)分工明确,分别聚焦乡村振兴、制造强国、母基金生态和科技创新 [2] - 在管基金50只,总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占比84%(2300亿元) [2] 投资成效与战略价值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2] - 中央财政资金实现超5倍放大效应,体现国有资本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杠杆作用 [3] - 典型案例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寒武纪等明星企业,早期投资时多为冷门领域 [4][5] 差异化投资策略 - 2015年前后率先布局新能源车(比亚迪定增150亿元)、工业机器人(核心关节技术)、半导体等当时非热门领域 [4] - 寒武纪案例:累计投资9亿元,从A轮领投到上市全程支持,提供战略指导与资源整合 [5] - 生物育种领域占据全国60%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审定品种中90%使用国投系企业转化体 [6] "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 - 生物制造领域投资25家企业超40亿元,成立首个控股研发平台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6] - 母基金规模1200亿元带动万亿级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通过产业链赋能加速企业成长 [7] - 国务院办公厅政策支持下,形成对科创企业的长周期支持机制,强化耐心资本属性 [7] 行业布局与协同效应 - 机器人领域从伺服电机、编码器到本体全产业链覆盖 [4] - 生物科技领域构建"1+M+n"产业框架,整合工业菌种、酶制剂等细分赛道 [6] - 基金与产业资本协同(如国投种业),推动并购整合加速领域布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