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经济

搜索文档
胡泳:跨越30年,从数字化生存到AI化生存
腾讯研究院· 2025-08-19 16:53
数字化生存的预言实现 - 信息个性化已成为现实,亚马逊推荐算法、Netflix内容推送、社交媒体信息茧房等技术实现精准个性化服务 [4] - 网络化基础设施普及,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车联网构建实时互联环境,实现人人在线、万物互联 [4] - 人机自然交互突破键盘鼠标限制,触控、语音交互、脑机接口等技术广泛应用 [4] - 比特经济兴起,数字商品取代实体商品成为主流,音乐、影视、图书全面数字化传播 [6] - 虚拟资产如游戏皮肤、NFT、数字藏品形成新型消费市场,代表身份认同与情绪价值的付费模式 [6] 商业模式与劳动方式变革 - App经济改变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全面平台化,算法推荐主导消费决策 [7] - 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资料,驱动广告定向、产品推荐、AI训练,平台型企业掌握经济主导权 [8] - 远程办公工具如Zoom、Slack推动数字游牧兴起,劳动力脱离物理办公场所限制 [8] - 创作者经济崛起,博主、播客等通过比特传播变现,"内容即资产"成为新价值逻辑 [8][9] 未达预期的技术领域 - 技术隐形性未实现,可穿戴设备如手表、耳机反而增加存在感,未能无缝融入生活 [11] - VR技术未成主流,受限于成本、便携性、内容生态等问题,渗透率低于预期 [12] - 语音交互未取代图形界面,语音识别技术普适性不足 [12] - 智能家居系统整合困难,品牌互不兼容、安全隐患阻碍流畅体验 [13] - 智能代理未达"数字管家"标准,缺乏个性化建模与跨平台数据整合能力 [14] AI化生存的范式突破 - 生成式AI重塑创作逻辑,ChatGPT、Midjourney等工具实现人机协同内容生成 [21] - AI人格兴起,数字替身、虚拟分身技术使主体身份可程序化、可代理化 [23][24] - 人格消费化趋势明显,虚拟偶像、AI主播形成产业链,人格成为可租赁服务 [27] - 教育体系转向批判性思维训练,应对AI引发的去技能化挑战 [31] - 跨学科问题导向学习成为核心,强调算法偏见识别与伦理判断能力 [32] 人机关系重构 - AI从工具转向合作者,在创意、决策领域挑战人类不可替代性 [35] - 伦理边界模糊化,AI情感反应能力引发"他者性"争议 [35] - 社会技术想象从"人控机器"转向"共进化混成体",人类主体性需重新定义 [36] - 未来可能形成人机共治制度,需建立非人类中心的技术伦理框架 [41]
黄金:你不知道的10个冷知识
36氪· 2025-05-27 11:43
美元与黄金的历史关系 -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以1971年35美元/盎司为基准,2025年4月黄金价格一度超过3450美元/盎司,美元相对黄金贬值超99% [1] - 法币体系下各国货币失去黄金锚定,通胀成为政府征收的"隐形税",这一逻辑也是比特币金融学"第一性原理"之一 [1] 黄金与股市的长期表现对比 - 以1900年为基准,黄金的真实购买力基本维持不变,而标普500的真实回报率年化约7% [2] - 1801年至2014年黄金涨到3倍,美国股票涨到100万倍,显示黄金是"价值储存"而非"增值工具" [2] - 1971-2025年黄金年化回报8.2%,标普500为7.8%,纳指为10.6%;近5年黄金年化收益率16.2%,标普500约12.3% [6] 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约3.5万吨,美国占比最高(8133吨),德国耗时7年从美联储运回300吨黄金 [7] - 发达国家黄金占外汇储备超70%(如德国、法国),中国黄金储备量居世界前列但占比仅6.5% [8] - 新兴市场国家(波兰、土耳其等)近年持续增持黄金,黄金在外储中占比逐步提升 [8] 黄金的物理与稀缺属性 - 人类历史开采黄金总量约17万~25万吨,熔成立方体边长仅22-23米,地壳可开采量极小 [9] - 黄金诞生于超新星爆炸或中子星碰撞,地壳中黄金主要来自39亿年前陨星雨 [10] - 黄金化学稳定性极强(熔点1064.43°C),延展性高(1克可拉成2000米细丝),密度19.3克/立方厘米 [11] 黄金的用途分布 - 2024年黄金用途:首饰42%、投资24%、央行储备21%、技术应用7%、其他6% [12] - 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如iPhone含0.034克黄金),1吨废旧手机可回收300-350克黄金(高于金矿) [13] 黄金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 人类对黄金的偏好可能源于进化(颜色触发奖励机制),其不朽性象征对抗时间的渴望 [14] - 黄金价值依赖社会共识,历史上盐、贝壳等也曾扮演类似角色,乱世中黄金被视为"保命钱" [15] 黄金与数字货币的对比 - 比特币市值约2万亿美元,黄金约20万亿美元,两者分别体现数字稀缺与物理稀缺 [19] - 代际偏好差异显著:50岁以上群体倾向黄金,25-40岁更接受比特币 [20] - 黄金代表物质主义财富观(物理载体),比特币代表信息主义(数学保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