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工作
搜索文档
“氛围工作”时代来临:从微软到OpenAI,白领职场掀起感觉革命
36氪· 2025-10-22 12:10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成式AI驱动的“氛围工作”理念正在全球职场办公领域引发变革,重新定义白领工作方式,其核心是利用AI处理重复耗时环节,追求流动、即兴的工作状态 [1][3] - 该变革从编程领域(氛围编程)兴起,并迅速向营销、内容创作、文档处理等更广泛的商业领域蔓延,科技巨头是主要推动者 [2] - 尽管理念受追捧,但“氛围工作”并未改变劳动本质,对员工的专业知识、战略思考及企业的系统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潜藏弱化专业技能价值、导致工作流程混乱的风险 [5][6][7] 行业趋势与变革 - 生成式AI的编码能力颠覆传统软件开发,催生“氛围编程”新概念,企业争相招募掌握此项能力的人才 [2] - 科技巨头高管积极为新模式站台:谷歌CEO演示氛围编程制作网页,Meta CEO预言AI将接管中级工程任务,Klarna CEO借助其转型为业余程序员 [2] - 变革从技术领域向整个商业世界蔓延,先锋企业设置“氛围增长经理”等新职位,运用AI快速构建验证营销方案 [2] - 微软推出“氛围工作”解决方案,将智能工具嵌入Office套件,使员工通过自然对话生成复杂报表和专业文档 [2] - 更广泛的“氛围化”生态正在形成,基于AI生成与简单编辑的全新内容经济兴起,如AI视频应用Mea的“氛围”内容流和OpenAI Sora平台催生的“氛围创作者” [2] 工作理念与组织实践 - “氛围工作”理念将许多白领岗位职责重新定义为“营造工作氛围”,本质是利用AI处理重复耗时环节,传递流动、即兴、轻松的新型工作哲学 [3] - “氛围”一词源自Z世代对北欧“hygge”生活理念的现代化诠释,已渗透进企业管理词汇体系 [3] - 具体组织实践包括经理定期进行“氛围检查”评估团队状态,企业试水“首席氛围官”岗位,如Smirnoff邀请明星担任,Atlassian推行轮值制度 [3] - 企业试图以更温和的“氛围”理念重塑职场形象,打造更宽松的工作环境,应对员工与企业文化日渐疏离的现状 [5][6] 挑战与潜在风险 - 与AI高效协作需要持续实验精神和扎实专业知识,工作本质未变,认为依靠“氛围”就能轻松工作无需投入的想法有失偏颇 [5][6] - 若管理层仅为标榜“拥抱AI”或追逐潮流,模糊表述与盲目试验可能带来团队认知与工作流程混乱 [6] - 将工作简单定义为“营造氛围”可能弱化专业知识价值,若企业低估与AI协作的价值而依赖员工专业技能,矛盾可能演变为新型职场剥削 [6] - 过度依赖AI已显现弊端,员工不经深入思考滥用生成式AI会产生大量“工作糟粕”,如外表精美内容空泛的报告或结构严谨缺乏洞见的方案 [7] - “氛围工作”概念具有开放性,难以对这些新兴工作模式的产出进行标准化评估 [7] 人才需求与培训现状 - 掌握AI技能已成为职场新门槛,企业迫切渴求具备AI应用能力的人才,以实现成本优化和生产力提升 [7] - 微软2024年度工作报告揭示,71%的企业领导者更倾向录用经验尚浅但熟悉AI的求职者,而非经验丰富却不了解AI的人 [7] - 三分之二的雇主明确表示不会考虑聘用缺乏AI知识的应聘者 [7] - 企业AI人才需求与实际培训投入存在显著断层,“就业未来”组织调研显示,仅不足三分之一的在职人员接受过公司提供的AI技能培训 [7] - AI技能学习呈现由下而上的自发趋势,员工通过非正式渠道探索实践,而非依赖企业自上而下的系统培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