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渝蓉高铁武宜段
搜索文档
高铁“成环” 中部大省下一盘“大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3:50
高铁环线建设的战略意义 - 高铁环线通过串联多条线路,减少换乘频次,提升通行效率,满足商务、通勤、旅游等多种出行需求 [3] - 环线高铁促进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放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产业在沿途小城市落地 [4] - 湖北高铁环线将形成武汉、宜昌、襄阳三大都市圈"一小时"出行圈,加速都市圈融合,形成合力 [1][5][6] 湖北高铁网络发展现状与规划 - 襄荆高铁本月开通,将襄阳至荆门通行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并与荆荆高铁、汉十高铁等形成湖北"金三角"内环线及串联主要城市群的大环线 [1] - 湖北省高铁总里程目前为2155公里,预计2024年底将超过2500公里,从全国第13位跃升至前5位 [8] - 湖北计划围绕京九、呼南、沿江三条国家高铁大动脉,谋划武汉至合肥、宜昌至涪陵等项目,形成省内1-2小时、城市群3-4小时抵达的高铁网 [8] 高铁环线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 高铁环线将加强汉襄宜"金三角"辐射力,向北联动中原城市群,向南对接长株潭,向东融入长三角 [2] - 高铁开通后,产业链协作效率将提升,例如武汉工程师可通勤至荆门指导生产,襄阳汽车零部件可当天交付至宜昌整车厂 [14] - 高等级高铁网络将加速先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助其转化为创新能力、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优势 [9] 湖北高铁建设的挑战与进展 - 湖北高铁建设曾因复杂地质条件、跨省协调及省内线路博弈等因素放缓进度 [8] - 2023年12月荆荆高铁通车,使湖北17个市州实现"市市通高铁",成为国内第9个达成此目标的省份 [7] - 目前西十高铁已启动全线铺轨,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宜昌至涪陵段等多条高铁均在建设中 [7][8] 枢纽城市的功能升级 - 襄阳在"十字型"普铁枢纽基础上加持5个方向时速350公里高铁,宜昌因呼南高铁与沿江高铁十字相交而成为高铁枢纽 [13] - 武汉、襄阳、宜昌三地2024年GDP合计占全省超过55%,高铁环线将使三大枢纽形成合力,辐射力倍增 [10][14] - 宜昌和襄阳分别提出"枢纽赋能"和"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战略,借助高铁重塑枢纽优势 [13]
高铁“成环”,中部大省下一盘“大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3:49
高铁环线建设的战略意义 - 高铁环线通过串联多条线路,减少换乘频次,提升通行效率,满足商务、通勤、旅游等多种出行需求 [7] - 环线高铁促进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给区域经济带来更多效益,体现了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的互联互通核心理念 [7] - 高铁环线把偏远城市与中心城市连接起来,让小城市与大城市间的联系更便捷紧密,有利于产业在沿途小城市落地,带动旅游、工业、服务业等多业态发展,激活整个区域的内循环 [7][8] 湖北省高铁环线发展现状与规划 - 襄荆高铁开通后,将与荆荆高铁、汉十高铁、汉宜铁路形成湖北武汉、宜昌和襄阳"金三角"内环线,并将湖北带入"高铁环线时代" [1] -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计划于2024年底通车,届时武汉、宜昌、襄阳将形成全程时速350公里的超级环线,彼此实现1小时左右通勤 [9] - 湖北省高铁总里程目前为2155公里,预计2024年底将超过2500公里,从全国第13位跃升至前5位,并规划武汉至合肥、宜昌至涪陵等一批高铁项目以织密高铁网 [17] 高铁环线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 高铁环线将加速武汉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襄阳都市圈的融合,形成合力,三大城市GDP合计占全省超过55%(武汉2.11万亿元、襄阳6102亿元、宜昌6191亿元) [18][10] - 环线高铁使襄阳和宜昌从普铁枢纽升级为多向高铁枢纽,襄阳加持5个方向时速350公里高铁,宜昌则通过呼南高铁与沿江高铁十字相交成为高铁枢纽 [22] - 高铁环线提升产业链协作效率,例如工程师可通过高铁通勤指导生产线优化,汽车零部件可实现当天交付,助力新兴产业构建"研发—制造—应用"的高效闭环 [23] 高铁环线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 湖北高铁建设曾因复杂地质条件(如江汉平原沉降、鄂西山区坡度)和跨省协调(如京港高铁涉及湖北与安徽)等因素而进度放缓 [16] - 湖北通过建成荆荆高铁等实现17个市州"市市通高铁",成为国内第9个达成此目标的省份,并加快西十高铁、沿江高铁等多条线路建设 [16] - 高等级高铁网络将放大湖北"九省通衢"优势,加速先进生产要素流动集聚,助其转化为创新能力、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优势 [17]
“轨道上的中国”见证经济发展稳健韧性
人民网· 2025-08-20 08:35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 同比增长5.6% [1] - 1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9亿元 同比增长3.9% [1] - 一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2亿元 同比增长5.2% [1] 铁路网络建设进展 - 构建"6轴7廊8通道"交通格局并密织"八纵八横"高铁网 [2] - 沈白高铁贯通实现辽宁省"市市通高铁" [2] - 瑞梅铁路串联赣南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 [2] - 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结束崇明岛不通高铁历史 [2] 铁路科技创新应用 -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实现"毫秒级响应 秒级自愈"的牵引网故障自愈系统 [3] - 贺兰山项目采用机械开挖+C6钻机作业+动态监测低扰动组合技术 [3] - "领航号"盾构机配备智能分析系统实现隧道自主掘进 [3] - 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铁路投资的经济作用 - 作为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支撑新发展格局 [1] - 有效拉动全社会投资并扩大有效投资 [1] - 成为精准拉动内需的重要发力领域 [2] - 在扩大投资 拓展消费 畅通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1]
大环线呼之欲出,“金三角”跑起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07:43
高铁建设进展 -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启动联调联试 正线全长313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1] - 该线路东连合肥至武汉段 西接宜昌至涪陵段 在武汉枢纽与汉宜铁路衔接 在宜昌与郑渝高铁相连 [3] - 线路通车后武汉至宜昌旅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 武汉至重庆时间压缩至4小时左右 [3] 区域经济影响 - 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将形成 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实现1小时互通 [3] - 202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2.11万亿元 宜昌、襄阳双双突破6000亿元 三者占全省经济比重显著提升 [5] - 湖北省目标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 2030年达9万亿元 汉襄宜三角区为关键增长极 [5] 交通协同效应 - 高铁环线提供交通硬支撑 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互联互通 [6] - 1小时通勤圈有助于形成城市群 释放"1+1+1>3"的集成效果 [6] - 历史对比显示武汉至襄阳、宜昌交通时间从6小时以上大幅缩短 [6]
1小时到武汉,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开启动态验收
长江日报· 2025-05-15 15:43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项目进展 -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于5月15日启动联调联试,首趟55103次检测列车上线运行,对轨道、接触网、通信和信号等系统进行综合测试 [1] - 该项目位于湖北省境内,正线全长31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占比85%,共设8座车站(7座新建) [3] - 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2025年1月完成正线铺轨,2025年4月进入静态验收阶段 [3] 技术测试与验收 - 联调联试标志着项目进入动态验收阶段,涵盖联调联试、动态检测、运行试验三个方面 [5] -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每天对"四电"系统(接触网、电力变电、通信信号)进行针对性调试 [5] - 动态验收完成后,全球最快高铁CR450将在该线路开展运用考核试验 [7] 线路连接与网络效应 - 线路东连沪渝蓉高铁合肥至武汉段,西接宜昌至涪陵段,在武汉枢纽与汉宜铁路衔接 [5] - 在宜昌通过在建的宜昌至兴山高铁与郑渝高铁相连 [5] - 建成后武汉至宜昌旅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武汉至重庆时间将压缩至4小时左右 [7] 区域经济影响 - 项目将推动沿线钟祥、京山、当阳等多个城市迈入高铁时代 [7] - 宜昌至兴山高铁开通后将通过郑渝高铁连接形成更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