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协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产经新观察:兴产业,儋州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0:47
产业投资与项目签约 - 儋州今年以来签约产业项目102个,固定资产投资约383亿元[1] - 在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海南专场活动中,儋州有10个标志性项目现场签约[1] 石化新材料产业 - 以产业链“链主”海南炼化为依托,承接一批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洋浦化工园区[3] - 成功落地项目包括山东京博年加工200万吨沥青项目及10万吨/年POE新材料标杆项目、湖南石化17万吨/年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奥克化学20万吨/年环氧衍生绿色能源新材料项目、河南省济源鸿辛橡胶15万吨/年绿色低碳湿法混炼纳米复合橡胶项目[3] - 通过项目精准落地,实现石化新材料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协同性与核心竞争力[3] 新能源产业 - 以“海上风场资源禀赋+装备制造+国际市场”为发展思路,打造海上风电及其装备制造全产业链[4] - 利用洋浦港口优势支撑面向东南亚的新能源产业市场[4] - 已落地四川东方电气、上海远景能源、上海电气、江苏亨通海缆等多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4] 数字经济产业 - 打造全国首个数字加工贸易区,数据跨境场景应用持续落地[5] - 落地润泽国际信息港智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吸引桉菏数产等链主企业入驻开展“来数加工”业务[5] - 桉菏数产建立数字贸易一体化集栈,33家数字贸易企业注册落地儋州[5] 健康食品产业 - 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双15%”所得税等核心政策[5] - 引进黑龙江大庄园牛羊肉、北京东颐食品、江西煌上煌、马来西亚闵和粮油、京粮、河南锅圈、山东龙大等一批健康食品企业[5] 生物医药产业 - 紧密衔接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制定《儋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布局医药原辅料核心基地[5] - 已吸引青岛海智源IPE、万特制药洋浦制药基地、合肥特菲创新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5] 未来发展方向 - 儋州将以产业转移发展活动为契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持续引进优质项目[6]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赴深调研,聚焦农文旅发展与海洋牧场建设
南方农村报· 2025-10-24 10:36
调研活动概况 -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调研组于10月23日前往深圳市能源电力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 [2] - 双方就农文旅融合发展与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3] - 此次调研交流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了初步基础 [14] 深圳市能源电力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与意向 - 公司董事长杨洪棋介绍了公司基本概况及业务发展重点 [5][6] - 公司目前正积极拓展工业旅游等新兴业务领域 [8] - 公司认为深圳市与汕尾市在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7] - 公司期待能与汕尾市探寻更多合作契合点 [8][9] 汕尾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合作需求 -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思文介绍了汕尾农业发展情况 [9] - 重点阐述了现代化海洋牧场方面的规划与优势 [9][10] - 当前汕尾正推动海洋牧场与观光旅游深度融合 [10] - 希望借助深圳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及市场拓展方面的先进经验 [11] - 目标为共同探索两地资源对接、产业协作的新模式 [11] 未来合作方向 - 未来两地有望在农文旅项目开发、海洋牧场建设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 [14][15] - 合作旨在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15]
地理相邻、优势互补 创新资源汇集流动 善协作的科创走廊有活力(科技自立自强·科创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0
核心阅读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 次登顶。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创新资源汇集流动,实验室里的灵感能快速地结出产业的硕果。这条100 多公里长的科创走廊,不仅在地理空间上串珠成链,更在创新生态与区域协同发展上提质增效。 清晨8点,深圳光明科学城,柏垠生物创始人钟超已经忙开了。这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 科学家,在产业创新的"试验田",转型为科创企业掌舵人。 "从线虫寿命延长的基础研究,到化妆品抗衰成分的商业化,再到医疗级生物材料的产业化,离不开粤 港澳的'创新接力'。这也是我们选择在这里孵化企业的原因之一。"钟超口中的"这里",不仅是光明科学 城——往西北,珠江口东岸线依次串起东莞、广州;往南,接通深圳、香港,形成一条100多公里长的 科创走廊。 先天区位优势叠加资源禀赋,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推动创新主体高度集聚, 创新资源汇集流动,在广深港科创走廊交融成一曲曲创新"交响乐"。 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 超日本的"东京—横滨",成为全球第一大 ...
十五运推动赛事经济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7:50
十五运会赞助规模与结构 - 十五运会共收到121份赞助意向函,涉及53个类别,意向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2] - 已签约和可签约赞助企业达29家,覆盖21个类别,赞助总金额近16.5亿元人民币[2] - 十五运会共征集32家赞助企业,包括9家合作伙伴、1家赞助商、14家独家供应商和8家供应商[3] - 最高级别合作伙伴的赞助额门槛设定为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3] 赞助格局亮点与创新 - 体育服装、火炬、奖牌、礼仪服饰等类别首次实现全额赞助[2][4]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首次实现联合赞助赛会[2][5] - 赞助企业呈现多元化格局,32家赞助企业中包含16家广东本土企业、2家港资企业和1家外资企业[6] - 注册地或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赞助企业比例接近总数的60%[6] 赞助商权益与保障 - 不同层级赞助商获得类别排他权、无形资产使用权、标志标识识别计划以及广告机会等权益[3] - 组委会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反隐性市场行动,以保障赞助企业的排他性权益[3] - 赞助企业在各自专业优势领域为十五运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3] 通信技术赞助与升级 - 中国电信投入1.5亿元建设云数据中心,实现场馆"双千兆"覆盖,并部署5G-A三载波聚合等新技术[5] - 中国移动对全省124个赛事场馆开展5G网络优化,新增基站600多个,重点场馆实现5G-A升级[6] - 中国联通建设赛事指挥中心和信息技术运行中心,实现96个场馆1~3ms超低时延传输,支撑4K/8K直播[6] 赛事经济与区域协同效应 - 广东构建"体育+文旅+商业+科技"四维模型,计划将赛事流量转化为50亿元经济增量[7] - 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旨在建立可持续性的政企双赢合作模式,让合作效应在后全运时代持续释放[7] - 十五运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首次走进香港、澳门,赛事规模空前[1] - 赛事经济成为撬动城市经济增长、延伸产业链条、注入持久动能的重要支点[1]
从赞助商到“城市合伙人”,十五运推动赛事经济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8:53
赞助规模与结构 - 十五运会收到涉及53个类别的121份赞助意向函,赞助意向总额超过20亿元 [2] - 已签约和可签约赞助企业覆盖21个类别共29家企业,赞助总金额近16.5亿元 [2] - 共征集32家赞助企业,包括9家合作伙伴、1家赞助商、14家独家供应商和8家供应商,最高级别合作伙伴赞助额不少于1亿元 [3] 赞助格局亮点 - 体育服装、火炬、奖牌、礼仪服饰等类别首次实现全额赞助 [2][4] - 赞助企业呈现多元化格局,32家企业中包含16家广东本土企业、2家港资企业和1家外资企业,注册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比例接近60% [6]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首次实现联合赞助 [2][5] 通信技术保障与创新 - 中国电信投入1.5亿元建设云数据中心,实现场馆“双千兆”覆盖,并部署5G-A三载波聚合等技术 [5] - 中国移动对全省124个赛事场馆开展5G网络优化,新增基站600多个,并打造“元宇宙云上全运村” [6] - 中国联通建设赛事指挥中心,实现96个场馆1-3ms超低时延传输,支撑4K/8K赛事直播 [6] 赛事经济与区域发展 - 广东构建“体育+文旅+商业+科技”四维模型,计划将赛事流量转化为50亿元经济增量 [7] - 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旨在建立可持续的政企双赢合作模式,让合作效应在后全运时代持续释放 [7] - 体育赛事成为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城市更新、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8]
第2届辽西走廊(锦州)人才交流大会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5:30
作为连接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道,辽西走廊被赋予人才流动与协同发展的新内涵。本次大会标志着辽西 地区人才工作从各自为战迈向协同发展的新阶段。通过院士分享、项目对接、座谈研讨、专场招聘等多 元形式,大会精准引育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及高校毕业生,加速推进辽西区域人才协作一体 化进程。 中新网辽宁新闻10月20日电 汇聚五城之力,提供2772个优质岗位,揭牌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10月 18日,第2届辽西走廊(锦州)人才交流大会成功举办。大会通过"会、引、赛、洽"等多元方式,汇聚国 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高校院所代表等多方力量,为区域人才发展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锦州携手 阜新、朝阳、盘锦、葫芦岛5城联合发力,共同擘画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蓝图,以人才集聚动能驱动区域 全面振兴。 打破壁垒,区域协同筑人才高地 生态赋能,长效机制保人才落地 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让人才留下来、发展好才是关键。李俏介绍,大会规划了清晰的"会后路径",将 建立三大机制:一是"跟踪服务"机制,为每个签约项目配备专门联络员,确保项目落地"零障碍";二 是"常态化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人才、企业、政府三方座谈,持续跟进项目进展;三是"激励"机制,按 ...
从前海到喀什:“双自贸区”联动开启深喀产业合作新篇章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09:36
会议概况 - 粤港澳大湾区与新疆喀什举行产业合作大会,主题为“新疆喀什自贸片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联动发展暨深喀产业合作大会”,标志着两地产业协作进入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阶段 [1] 参会规模与阵容 - 会议规模空前,由深圳市政府和喀什地区行政公署主办,超过150家企业、机构、商协会参会 [3] - 参会企业阵容强大,包括比亚迪、中兴通讯、华润万家、中外运、仲量联行、毕马威、大洋物流等1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涵盖中央大型企业集团、重点行业龙头及全球领先管理公司 [3] - 参会企业业务领域广泛,覆盖新能源汽车、数智供应链、高端装备进出口、数据服务机器人、亚欧投资贸易、全球精品短剧等诸多行业 [3] 合作成果与项目 - 参会嘉宾实地考察喀什深圳城、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重点产业载体 [3] - 活动现场举行深圳出海e站通喀什服务中心、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喀什分院揭牌仪式及多个项目签约 [3] - 签约项目聚焦跨境保险服务、文旅产业数字化、功能农业、国际物流等关键领域,覆盖喀什优势产业与企业出海核心需求 [3] 企业出海支持平台 - 深圳出海e站通平台落地喀什,该平台已服务近千家企业,此次发起“大湾区专业机构服务新疆企业出海联盟” [4] - 联盟汇聚20余家头部专业机构,覆盖金融保险、法律仲裁、会计税务、知识产权等8大领域,为当地企业开拓中西亚及欧洲市场提供一站式支持 [4] - 前海与喀什自贸片区合作深化,战略定位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此次产业对接会是制度创新输出、企业出海赋能、区域协同发展的体现 [4]
预计明年全线建成通车 G5京昆高速广绵扩容工程绵阳段架梁完成
央视新闻· 2025-10-12 19:16
项目工程进展 - 10月12日G5京昆高速四川广元至绵阳扩容工程绵阳段架梁作业全部完成 最后一片T梁长40米 重约119吨 [1] - 绵阳段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桥面铺装等收尾施工正同步推进 [1][3] 项目规格与意义 - 广绵扩容工程全长近124公里 采用双向六车道 时速120公里标准建设 [3] - 该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京昆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3] 项目影响与效益 - 通车后广元至绵阳行车时间将由2小时缩短至约70分钟 [3] - 将显著缩短川北 川中地区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通勤距离 提升北向出川通行能力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3]
津潍高铁建设新进展!新建滨州站主体结构封顶
齐鲁晚报· 2025-10-10 10:29
项目进展 - 由中铁十局承建的天津至潍坊高速铁路滨州站改扩建工程津潍场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1] - 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实现全面竣工奠定关键基础 [1] 项目意义与战略定位 - 新建滨州站是津维高铁的重要枢纽 位于原有德大铁路线滨州站对面 [3] - 改扩建完成后将成为德大铁路 津潍高铁 济滨高铁以及远期规划的滨淄临高铁共4条线路的交会站 [4] - 工程对优化京津冀城市圈与山东半岛 长三角区域的交通联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 - 将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为推动滨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4] 施工管理与挑战 - 项目建设团队面对工期紧张 技术复杂 降水多等挑战 [3] - 中铁十局组织经验丰富 技术过硬的人员扎根一线 利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进行施工管控 [3] - 团队严格把关专项施工方案和关键工序等核心环节 严格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3] - 上述措施为津潍场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提供有力保障 为后续施工把牢关卡 [3]
壹探轨道|济南地铁7、9号线建设高效 7号线13座车站封顶
齐鲁晚报· 2025-10-09 11:06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为贯穿南北的骨干线路,是全国首条跨越黄河的地铁工程,承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4] - 7号线建成后将直接连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与中心城区,填补南北向跨黄轨道交通空白,有效疏通城市南北交通瓶颈[4] - 济南轨道交通9号线作为主城区东北部骨干线路,全长15.3公里,共设12座车站,建成后将与3号线、6号线、7号线实现无缝换乘,串联四大重点片区[10] - 9号线将构建东北部"半小时交通圈",为济南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提供支撑,助力片区产业升级与人口集聚[10] 7号线工程建设进展 - 7号线全线23座车站已全部进场施工,其中13座完成主体结构封顶,5座处于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其余5座正推进围护结构施工[5] - 项目团队坚持"毫米级精度"标准,钢筋绑扎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混凝土浇筑全程旁站监测[5] -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团队优化盾构参数,19台次盾构机有序下井,6台持续掘进,9处区间已实现双线贯通[5]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千余名建设者坚守一线,奥体东路站50余名工人昼夜奋战,全力冲刺主体结构节点[7] 9号线工程建设进展 - 9号线工程已完成从"地下攻坚"到"附属冲刺"的关键跨越,12座车站中10座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1个盾构区间中7个实现双线贯通,3个持续推进[12] - 铺轨工作同步推进,毛庄站至小清河东站及梁王联络线铺轨总长16.327公里,整体道床浇筑完成7.5公里,进度达45.9%[12] - 项目团队针对不同站点地质难点制定创新施工方案,如华山东路站采用"袖阀管注浆+钢支撑"双保险体系,荷花路站创新工法使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12][13]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近千名建设者坚守一线,华山东路站120人投入施工,荷花路站和小清河东站140人同步作业,开源路站和毛庄站400余人协同推进[17] 项目管理与施工保障 - 项目团队践行"最小影响、最大保护"理念,现场材料分类堆放,设置全自动洗车平台,落实"冲洗-烘干-除尘"流程[15] - 华山东路站通过"围一点、干一点、恢复一点"策略,三次优化释放近200平方米道路空间,荷花路站动态调整围挡范围,有效控制噪声与扬尘[15] - 双节期间项目团队提前储备钢筋、水泥等材料300余吨,建立应急供应机制,并部署临时排水泵组避免基坑积水[17] - 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与24小时安全巡检制度,每日排查临边防护、临时用电等隐患,开展安全再教育,确保假期施工"零事故"[17] 整体建设态势与目标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9号线建设工地数千名建设者放弃休假,以"不停工、不断档"的攻坚姿态全力推动项目建设[1] - 当前两条线路已全面进入"决战四季度"的关键时期,建设团队正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早日实现通车目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