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联运

搜索文档
内河航运建设“加速跑”:前五个月货运量超20亿吨 江海直达降本增效强活力
央视网· 2025-07-06 10:35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随着内河航道能力的提升,今年前五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过20亿吨,同比增长近4%。 内河航运是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今年以来,我国正加快内河航道建设。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去年长江干线的江海联运量达到了15.6亿吨,约占长江干线总运量的40%。 这两天,在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五期码头,工作人员将一周前从江苏南通抵达的"江海直达13轮"上的化肥转运至外轮上,它们将直接出口巴 西。随后该船舶将再度启程前往约45公里远的舟山大鱼山码头,装载超万吨的硫磺运往江苏镇江。这一卸一装,无缝衔接,让大宗商品的周转 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舟山市港航与口岸管理局的信息中心,记者看到,江海直达船三角形的图标密密麻麻地标识在长江干线以及长江入海口区域,工作人员 告诉记者,每天都有超20艘次江海联运船舶靠港和出港,航线运行处于繁忙状态。截至目前,舟山已开通江海直达航线10条,船队规模23艘, 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队。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的数据显示,1—6月,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江海直达实现货物吞吐 量256万吨,同比增长11.3%。 今年,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的江海联运还 ...
前5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20亿吨 畅通“大动脉”通达江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6 08:58
原标题:前5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20亿吨 畅通"大动脉"通达江海 今年以来,随着长江、西江、京杭运河有关工程加快推进,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将新增高等级航 道里程900公里。 江海直达拓航线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随着内河航道能力的提升,今年前五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过20亿 吨,同比增长近4%。 预计到今年年底 我国将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900公里 内河航运是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今年以来,我国正加快内河航道建设。 在长江干流中的荆江河段,正在进行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的水下施工作业。荆江河段虽仅占长江干线 航道的八分之一,但长江迂回曲折绕了16个大弯,水浅滩多,来往船舶易拥堵,限制了航道通行能力。 今年年底航道整治工程结束后,枯水期水深将提升0.5米以上。 据测算,该航道水深每提升0.1米,5000吨级货船可增载约150吨货物,利润可提高约12%。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 荆江航道整治二期Ⅱ标项目党支部副书记 刘晓颖:工程建设完成后,荆江河 段枯水期的航道维护水深将从之前的3.5到3.8米提升至以后的4.5米,船舶吨级也将从3000吨级提升至将 来的5000吨级,通航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进一步降低长江航运物流 ...
北部湾港(000582) - 2025年5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08:50
业绩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43 亿元,同比增长 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6 亿元 [1] - 2025 年 1 - 4 月,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 1.12 亿吨,同比增长 14.89%,其中集装箱完成 299.6 万标箱,同比增长 10.25% [1] - 2024 年度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 4.53 亿元,占 2024 年度公司可供分配利润的 40.02% [6] 业务情况 - 公司未参与平陆运河的建设和运营,控股股东持有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 10%股权,平陆运河建成后公司有机会争取更多货物经其从北部湾港出海 [3] - 截至 2024 年底,公司拥有及管理沿海生产性泊位 89 个,年吞吐能力 3.92 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 980 万标箱 [4] - 2024 年公司泊位整体产能利用率在 80% - 90%之间 [5] - 公司散货以及集装箱收费在全国沿海港口处于中等水平,长期装卸费价格较稳定 [8] 业务增速原因 - 一季度货物吞吐量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有差距,是因市场竞争使散杂货货源结构改变,高价进出口外贸货源减少 [1] - 今年吞吐量增速超预期,是因公司提升港口服务保障能力,推动铁矿石等项目落地,加强石灰石等货源营销与发运保障 [2] 资金与融资 - 公司今年资本性开支围绕江海联运及服务临港产业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布局和推进码头建设及改造 [7] - 公司整体债务融资成本处于行业中下水平,存量债务平均融资成本在 2.8%左右 [8] - 公司未来将在维持负债率稳定前提下,通过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需求 [8] 未来规划 - 公司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分红规划(2024 - 2026 年)》,承诺 2024 - 2026 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可供分配利润的 40% [6] - 公司会根据经营成本变动、装卸工艺优化情况,适时与客户商谈价格调整 [8]
小洋山北侧再造一个洋山港区 将建成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 服务江海联运、沿海支线等
解放日报· 2025-05-14 09:37
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进展 - 西1区陆域吹填工作完成,码头建设正式开工,西1区预计2025年底建成并开展验收和试运行 [1][2] - 项目将建成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采用最新自动化技术,设计年通过能力1160万标准箱 [1] - 项目将新增6100米岸线,其中5500米为集装箱码头岸线,包含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泊位 [1] - 项目总投资已累计完成60余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超40亿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水运工程之一 [2] 上海港发展现状 -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63万标准箱,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标准箱港口,连续15年全球第一 [1] - 项目将巩固上海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领先地位,提升江海联运、沿海支线和近洋航线服务能力 [1] 工程建设特点 - 项目划分为西1区、西2区、中区、东区四部分,采取"整体立项、连续建设、逐段运营"方案 [2] - 西2区陆域吹填预计2024年完成50%,东区将启动护岸和接岸建设,中区因海底管线迁移处于前期准备 [2] - 同步建设7500米防波堤,采用创新"大圆桶"基础结构,预制高度超30米,总重超5000吨 [3] - 防波堤设计相比传统抛石方案节省空间(40米vs200米),并保持海洋生态连通性 [3] 运营规划 - 正在研究小洋山南北两侧整体一体化运营方案,通过资源统筹实现协同效应 [4] - 项目将缓解上海市陆路运输压力,提高节能环保运输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