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国产化

搜索文档
在华第三位一把手被放弃,这家豪华品牌还有出路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3 23:26
核心观点 - 捷尼赛思在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销量低迷且亏损严重,但公司仍坚持通过国产化、新能源转型和本土化策略寻求突破 [20][40][44] - 品牌形象模糊、产品水土不服、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是当前主要问题 [29][34][35] - 中国豪华车市场竞争激烈,但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为捷尼赛思提供机会 [51][55]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6月捷尼赛思中国CEO朱江离职,任职未满一年 [2] - 前任李哲任职仅9个月,更早的何睿思任职近4年 [4][7][9] - 目前暂无接替人选,公司计划将销售总部从上海迁至北京 [10] 品牌历史与现状 - 捷尼赛思2008年作为现代高端车型进入中国,2015年独立为品牌,2021年重返中国 [11][15] - 2021-2024年在华年销量分别为367台、1457台、1558台、1328台,远低于主流豪华品牌 [26] - 截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达30亿元,单车营销费用高达71万元 [28][40] 市场挑战 - 60%一线城市消费者误认品牌为"宾利仿品"或"不知名新势力" [31] - 主销车型GV30配置低于竞品,设计风格与中国年轻消费者偏好不符 [34] - 全国仅19家门店,远少于奔驰600家的规模,售后服务覆盖不足 [35] - 首款纯电GV60两月仅售70台,技术指标落后国产竞品 [36] 战略调整 - 未来3-5年将推出本土化研发制造的新能源产品,目标进入可持续盈利阶段 [20][42] - 采用独资形式,利用北京现代闲置产能生产纯电、插混及燃料电池车型 [43] - 国产化可降低25%关税等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 [44] - 与华为合作智驾系统,但细节尚未落地 [37] 行业环境 - 中国新能源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0%,供应链具备成本优势 [46] - 丰田雷克萨斯、大众等已在中国布局新能源生产,现代集团跟进此趋势 [49] - 政策支持外资高端新能源品牌本地化发展 [53] 运营优化 - 推出"展厅+"轻资产模式,经营成本预计降低60% [59] - 2025年3月深圳试点新门店模式,计划扩大推广 [60] - 在无服务网点区域借助第三方提供售后支持 [61]
都市车界|雷克萨斯独资工厂落“沪” 豪华车市场将迎新变局
齐鲁晚报· 2025-06-30 11:45
雷克萨斯上海独资工厂建设 - 雷克萨斯新能源工厂总投资146亿元 占地1692亩 从签约至开工仅耗时66天 创下外资项目落地速度纪录 计划2026年8月竣工 2027年投产首款纯电车型 年产能10万辆 [1] - 工厂采用独资模式 专注纯电赛道 实现95%零部件本土化采购 引入宁德时代电池 华为800V碳化硅模块等本土技术 [6] - 工厂定位"辐射全球" 未来中国产雷克萨斯将出口日欧市场 复制"中国造 全球卖"模式 [5] 国产化动因分析 - 雷克萨斯2024年销量18.2万辆 较2021年峰值22.7万辆下降20% 经销商清库存导致主力车型ES终端优惠达10万元 [2] - 电动化严重滞后 在售12款车型中仅1款纯电车型 电动化率远低于奔驰(19%)和宝马(15%) [2] -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 政策对本土生产新能源车给予补贴 牌照倾斜 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 [2] 豪华品牌国产化趋势 - 宝马沈阳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0% 推出专为中国设计的"长轴距版"车型 [3] - 奥迪推出A7L Q5L等"中国特供"车型 通过加长轴距 优化内饰设计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 [4]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Model 3/Y价格大幅下降 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5] 国产化战略革新 - 引入能量密度400Wh/kg固态电池 研发车规级无线充电等9项核心技术 反向赋能全球体系 [6] - 任命首位华人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 打破日籍高管垄断决策传统 [6] - 沃尔沃通过中国研发中心将智能化技术反向输出至欧洲市场 [4] 行业影响与市场变化 - 国产化后豪华品牌车型价格或下探20%以上 缩小与新能源车型价差 [7] - 二线以下城市豪华车销量占比从2018年30%提升至2023年45% [7] - 特斯拉 蔚来 雷克萨斯等企业聚集推动长三角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