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水直接制氢
icon
搜索文档
又让中国做到了!外媒:石油要变“白菜价”?中国国力再次飙升!
搜狐财经· 2025-11-01 21:40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与挑战 - 全球面临传统化石能源枯竭与环保压力 需转向新能源开发 [2] - 海洋面积占地球七成 蕴含丰富资源 是新能源重要方向 [2] - 海水制氢历史悠久 但面临技术瓶颈与高成本挑战 导致早期项目多数失败 [2][4] 中国海水制氢技术的突破与进展 - 谢和平院士团队于2022年11月在《Nature》发表论文 提出相变迁移机制 利用多孔膜阻隔盐离子同时让氢离子通过 实现技术原理创新 [6] - 2023年5月 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成功运行“Dongfu No 1”浮式平台 直接电解海水制氢 产氢量达1.2立方米/小时 纯度99.99% 成本约0.4元/立方米 [7] - 设备国产化率超90% 节省了三成能耗 并于2023年6月2日通过专家验收 [9] - 2024年6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 证实浮台在海上稳定运行10天 抗浪性能良好 [9] - 2024年12月 中石化在青岛炼厂建成首座直接电解海水制氢工厂 产能达20立方米绿氢/小时 采用浮式太阳能供电并处理高盐废水 [11] - 技术应用扩展至内蒙古苏里格气田 利用气田采出水实现无淡化制氢 [11] 技术原理与操作细节 - 核心技术为无淡化直接电解海水 利用风电直接供电 通过特殊隔膜阻挡氯离子等有害物质 抑制副产物生成 [15] - 工艺流程包括风力发电、电解水、氢氧分离与收集储藏 [15] - 团队在实验室进行隔膜耐久性测试与电极合金调整 海试前进行陆上模拟以优化浮体抗浪性能 [15] 产业影响与国际反响 - 中国氢能产业壮大 企业投资增加 并出口技术至东南亚地区 [16] - 国际媒体如Offshore Wind、Hydrogen Tech World、Chemistry World等肯定中国开创了氢能新路径并解决了腐蚀难题 [9] - 有外媒(如Sustainability Times)评论该技术可能终结柴油船时代 Fuel Cells Works称赞其海上PEM技术为全球首创 [16] - 虽有学术期刊(如《Joule》)质疑直接电解海水的必要性 但中国通过实际示范项目进行回应 推动产业发展 [18] 中国其他新能源领域的创新 - 2025年宁德时代实现钠离子电池量产 耐温范围-40至70摄氏度 安全性高(针刺不起火)能量密度逼近磷酸铁锂电池 成本降低一半 可使电动车价格下降30%-40% [18] - 内蒙古钍矿储量超百万吨 可供使用6万年 世界首座2兆瓦钍基熔盐堆已运行 计划于2030年建设10兆瓦机组 并设计钍动力船 [18] - 建成水下数据中心 利用海水冷却服务器 无需空调 节能且温度稳定 [18] - 开发混凝土发电技术 水泥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塞贝克系数达-40.5 mV/K ZT值6.66×10⁻² 创纪录 为自供电建筑奠定基础 [18] -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进展 实现离子温度1.17亿摄氏度 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 推进工程化 [20] - 稀土提炼技术突破欧美垄断 徐光宪夫妇的串级萃取法纯度高、成本低 [20] 整体影响与战略意义 - 中国通过全链条技术创新 增强能源自给能力 减少石油进口依赖 提升国家实力 [22] - 外媒热议中国技术可能对全球石油价格形成压制 [22] -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领跑 通过务实发展与合作 增强全球能源安全 [22]
股市必读:东方电气(600875)6月27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6-30 05:48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东方电气报收于16.7元,上涨1.09% [1] - 换手率0.96%,成交量19.51万手,成交额3.2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40.58万元,占总成交额1.35% [9] - 游资资金净流出1664.82万元,占总成交额5.09% [9] - 散户资金净流入2105.4万元,占总成交额6.44% [9] 风电技术进展 - 高原风电智能铺设系统专利(CN119369763A)可能缩短叶片生产周期30%以上 [2] - 昌都基地施工综合成本较平原项目可能降低25% [2] - 公司持续提升风电设备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2] 氢能技术进展 - 已掌握膜电极、电堆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技术 [2] - 开发出40千瓦-270千瓦等级燃料电池系统,覆盖多种车型 [2] - 海水直接制氢技术专利(CN120138726A)可能使电解能耗降至4.0kWh/Nm³以下 [2] 抽水蓄能技术 - 300MW级变速抽蓄系统国产化可能使机组交付周期从26个月缩短至18个月以内 [2] - 较三菱同等级产品可能降低维护成本30%以上 [2] - 已完成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验证试验 [2] 业务构成 - 公司业务涵盖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气电、火电等高端装备制造 [4] - 电站服务包括提效改造、远程诊断、智慧电厂等服务 [3] 资本运作 - 2025年4月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已完成登记、托管及限售手续 [5][6] 生产能力 - 建成无人化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线圈数字化车间等 [7] - 应用焊接机器人、数字化装配等新技术提升制造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