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十年

搜索文档
山东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多边海洋合作
大众日报· 2025-09-05 08:59
推进高水平海洋合作,离不开载体平台的支撑。山东提升海洋开放平台效能,建设"海洋十年"国际 合作中心,"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等7个涉海国际组织进驻青岛,高水平举办海洋合作发展论 坛,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依托这些平台,青岛西海岸正成为全球海洋合作的重要窗口。 走在青岛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随处可见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实践。中船发动机的生产建 造车间里,一个个"钢铁巨兽"船用发动机正在这里从蓝图变为现实。直线距离4公里外,青岛海西重工 专门生产船用发动机曲轴,可以为中船发动机快速就近配套。 这里处于中日韩世界船舶制造业"金三角"中心地带,拥有水深湾阔的地理条件以及产业链条完整、 产业分布集中的比较优势,且紧邻青岛港前湾港区,航道资源优越,超过200条航线连通全球各地。一 批"大国重器"从海西湾驶出: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船交付运营;比利 时CMB公司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用上"青岛芯"发动机;"青岛造"大气海洋激光雷达远销欧美、韩日、东 南亚等市场……作为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链主"单位,北海造船现手持订单近60艘,国际客户 订单量超85%。 山东践行" ...
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方案工具包发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3 11:28
全球海洋治理与科技创新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特别会议在法国尼斯举办 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来自全球200余个海洋城市的市长及管理者参与讨论 [1] - 我国科研团队牵头研发的"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海洋方案工具包"正式发布 该工具包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热量积聚 生态环境破坏及海洋极端灾害等问题 [1] - 工具包通过共同设计—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方式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 目标是实现海洋科学研究向公众和决策者的快速无缝知识转移 [2] 我国科研团队参与与国际合作 - 我国科研团队自"海洋十年"筹备伊始便深度参与 专家入选执行规划组和咨询委员会等核心决策层 [2] - 海洋一所牵头联合国内外专家申办了"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 并在科研实践领域牵头实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汇聚全球50余个国家的科技力量 [2] - 工具包的研发基于我国科研团队在湍流理论的原创突破和海洋观测技术的创新 为智能型海洋治理提供了关键科技基础 [3] 工具包的技术构成与应用领域 - 工具包由6大核心模块和24个子模块组成 覆盖海洋与气候预警 海洋航行安全 近海生态健康 海岸带综合管理 蓝色经济支撑和海洋素养等重要领域 [3] - 工具包整合海洋大数据 先进的数值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 为滨海城市的终极用户和决策者提供海洋灾害 生态健康 渔业资源 海洋教育等方面的可视化产品和服务 [3] - 工具包的推广应用将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展现我国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担当 [3] 未来发展方向 - 科研团队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以开放合作为纽带 不断优化工具包并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与广泛应用 [3] - 工具包的发布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未来将进一步应对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系列挑战 [2][3]
东西问|艾莉森·克劳森:中西方“海洋十年”之路有何异同?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21:45
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海洋十年)实施进展 - 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主导 设定不同优先事项以团结全球行动 [3][4] - 全球已有近60个计划开展 约2万人参与相关项目和计划 [4] - 10余个国家成立"海洋十年"委员会 数量持续增长 [4] 中西方实施路径比较 - 各国遵循相同原则但组织方式不同 中国成立高级别委员会提升倡议可见度 加拿大侧重海洋素养教育 [6] - 中国青岛成为联合国"海滨之城"平台创始城市 通过连接科学家与城市推动地方决策科学化 [7] 中国参与贡献 - 中国牵头多个计划并建设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青岛) [10] - 在深海生态系统、海洋碳汇等领域创新 共享科学知识并推动公众教育 [10] - 通过区域合作加强国际伙伴关系 展示可行路径 [10] 海滨之城平台作用 - 平台核心功能为连接科学家、非政府组织与沿海城市 提供科学资源支持决策 [7] - 青岛作为创始城市发挥试点作用 为全球城市树立治理榜样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