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生物多样性
icon
搜索文档
“海洋与气候村”世界巡展走进上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7 14:02
活动概述 - 活动名称为“海洋与气候村”世界巡展 于10月10日至19日在上海荣宅举办 [3] - 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与普拉达集团共同主办 [3]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协办 [3] 活动内容与目标 - 活动为沉浸式互动科学巡回展 旨在让参观者深度了解海洋在调节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3] - 展览旨在助力实现联合国“海洋十年”第七项预期成果“一个富有启迪且具有吸引力的海洋” [3] - 活动内容涵盖科技展 摄影展 纪录片展 主题对谈与教育工作坊等多个板块 [3] 活动主题与公众参与 - 展览聚焦于海洋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海洋酸化 海平面上升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等关键主题 [3] - 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 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超1.2万人 [3] - 海洋一所专家参与了“海洋素养与全球共识”主题对谈 围绕海洋科学 气候变化与公众教育等话题与公众交流 [4]
全球变暖竟让海洋缺氧 3亿年前气候状态警示危机
央视新闻· 2025-06-24 12:54
研究背景 - 研究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吉涛研究员领衔,联合南京大学、美国、新西兰、丹麦等国内外同行 [1] - 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24日在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 [1] - 研究聚焦晚古生代大冰期(3.6–2.6亿年前),这一时期是地球自陆生高等植物及陆地生态系统建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冰室气候时期 [4] 大气与海洋环境特征 - 晚古生代大冰期大气氧气水平达到地球历史峰值,约为当前大气氧气含量的1.2—1.7倍 [4] - 高氧环境可能与海洋、陆地动物的巨型化现象相关,也可能是触发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早期海洋生物大辐射事件的原因 [4] - 尽管地质记录、生物化石证据及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支持当时大气含氧量升高,但高氧大气与冰室气候下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如何演化一直缺乏直接证据 [4] 研究方法与发现 - 研究团队对华南板块贵州罗甸盆地3.1—2.9亿年前的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开展研究 [5] - 研究发现有机碳埋藏增加可能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和氧气浓度上升 [5] - 尽管大气—海洋整体氧化水平很高,但间歇性巨量碳排放可引起重复发生的气候变暖和海底缺氧 [5] - 全球海洋缺氧面积扩张至4%—12%,可能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停滞或下降 [5] 研究意义 - 研究表明在冰室气候和高氧化状态下,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广泛的海洋缺氧 [7] - 发现有助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 [7] - 为预测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环境变化趋势提供重要参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