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行政争议化解

搜索文档
最高法、司法部联合发布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典型案例
新华网· 2025-09-17 14:21
在另外一起案例中,某投资公司通过公开招投标取得房屋租赁使用权,并完成房屋装修以及验收 后,向某市公安局某分局申请办理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分局以案涉房屋产权证书设计用途为"办 公",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许可条件为由,拒绝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 某投资公司认为,某区人民政府已经召开专题会议调整了房屋的经营业态,上述文件系在某投资公 司装修完成后才出台,该文件的要求实属增设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条件,违反了上位法的相关规定。法 院与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某分局等就文件有无法律依据、是否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进行沟通研究后,省 公安厅主动对文件相关内容作出调整。某投资公司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后,向人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 最高法表示,下一步,各级人民法院和行政复议机构将依法公正审理并实质化解涉企行政争议案 件,促推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法治保障。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记者冯家顺、齐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17日联合发布10件规范涉企执 法司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典型案例,统一裁判尺度、明确裁判规则,为各级人民法院和行政复议机构 审理涉民营经济行政案件提供参考。 在一起案例中,江苏省某住 ...
重庆璧山司法局召开行政复议听证会 力促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环球网· 2025-08-27 19:41
行政复议机制创新 - 重庆市璧山区司法局通过行政复议听证会方式处理涉企行政争议 重点针对工伤认定纠纷和超限运输行政处罚纠纷[1] - 采用"面对面"听证模式使争议在阳光下得到充分梳理与回应 企业代理人与行政机关负责人直接参与举证质证和辩论[1] - 听证主持人精准把握案件核心 聚焦工伤保险责任主体认定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合法性适当性等争议焦点[1] 行政机关参与度 - 璧山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参与行政复议听证率达到100% 实现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变[2] - 行政机关负责人亲自听取诉求并直面争议焦点 显著提升行政复议程序透明度和结果公正性[2] - 璧山区人力社保局和交通运输委负责人现场回应企业关切 包括劳动合同关系认定和处罚幅度合理性问题[1] 长效机制建设 - 璧山区司法局将行政复议听证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抓手 并作为硬性举措持续推进[2] - 不断创新听证方式和完善负责人参与机制 致力于实现"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效果[2] - 通过高质量行政复议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法治璧山建设提供保障[2]
司法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和《行政复议监督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上海证券报· 2025-08-07 20:10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司法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全国工商联发布《指导意见》和《典型案例》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并强化行政复议监督职能 [1] - 政策旨在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规范涉企执法的决策部署并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3] - 总体要求包括全面贯彻新修订行政复议法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并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水平以增强市场活力 [4] 监督重点与措施 - 加强涉企罚款突出问题治理 重点审查大额顶格处罚和无裁量基准处罚等情形 纠正小错重罚和以罚代管等问题 [5] - 加大涉企政务失信监督力度 纠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行政协议和随意改变行政承诺等失信行为 [5] - 依法办理涉企管理领域案件 运用变更撤销确认违法等纠错决定纠正侵犯企业权益的违法行为 [5] - 强化涉企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 及时调整妨碍公平竞争和超越法定权限的红头文件 [6] - 督促涉企行政复议法律文书履行 通过责令限期履行或约谈等方式确保决定和调解内容实质性落实 [6] 争议处理与化解机制 - 畅通涉企行政复议申请渠道 在企业密集区域设置行政复议服务点并提供便利化咨询和申请服务 [7] - 完善涉企行政复议受理机制 推行跨域流转和全域通办以减少企业重复提供材料和奔波 [7] - 大力推进涉企在线复议 拓展线上听取意见和听证等功能应用以科技赋能方便企业参与 [7] - 加强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和解 实现依法调解全覆盖并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等多方作用实质化解争议 [9] - 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推进争议化解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一站式非诉解决方式 [10] 能力建设与协同治理 - 加强行政复议类案规范 针对共性执法问题制发意见书和建议书以从源头提升执法水平 [11] - 健全助企防范行政争议机制 联合有关部门发布风险提示单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和堵塞漏洞 [12] - 统一规范涉企行政争议处理 建立协调会商机制研究执法和司法裁判标准为企业提供法治保障 [12] - 发布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 遴选纠正乱罚款等问题的纠错案件发挥示范宣传作用 [13] - 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会商 与管理部门和执法机关专题研究整治滥用裁量权和执法不公正等问题 [13] 实施与反馈机制 - 推广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回访机制 及时了解涉案企业满意度和生产经营困难并推动解决 [15] - 开展涉企执法和争议化解联合调研 听取企业对执法和复议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增强规范针对性 [15] - 形成规范涉企执法监督合力 加强行政复议与法治督察和执法监督的衔接配合共研问题共纠违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