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搜索文档
深圳市司法局:进一步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中国发展网· 2025-11-13 14:31
执法监督码系统是链接执法监督主体、执法主体、全市各商事主体,实现执法全过程实时可感可溯的智 能监督系统。通过扫码登记,执法检查的时间、内容、依据全程留痕,企业可通过执法监督码系统实时 查看执法信息,对不规范行为一键投诉。执法监督主体能通过执法监督码系统实时监测执法动态,及时 发现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这相当于给执法行为装上了"电子眼",让执法人员的行为受约束,让 企业的权益有保障,让执法监督的关口从事后"追责"前移至事前"预防"、事中"纠偏",实现执法全过 程"看得见、管得住、可追溯"。 11月1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市行政执法监督码管理规定》的有关情况, 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小文介绍,根据职责分工,深圳市司法局 负责指导、监督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全面贯彻党的 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 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遏制乱检查、随意检查等扰企行为,市司法局制定了《深圳 市行政执法监督码管理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管理规定》已于9月 ...
四川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不予处罚案件同比增长近70%
四川日报· 2025-11-05 14:43
四川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通过清理公布执法主 体、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加强重大涉企执法监督、全面推行"天府入企码"等举措,深入纠治一批执法 不规范问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整治'四乱'问题成效初显。"司法厅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相关负责人 表示。 具体而言,在"乱罚款"问题上,四川通过细化优化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防止"类案不同罚""小过 重罚",其中不予处罚案件同比增长近70%。在"乱检查"问题上,各地各部门共出台涉企检查相关制度 规范150件,入企检查数量大幅下降,非现场检查数量稳步上升。聚焦"乱查封"问题,各地各部门共出 台相关制度规范47件,纠治乱查封案件82件,为5家企业变更或解除冻结账户5个,释放资金34万元。聚 焦"乱收费"问题,各地各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范49件,纠治乱收费案件为企业退还费用130万元。 11月3日,记者从司法厅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获悉,今年3月以来,四川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专项行动,截至10月全省共收集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1828条,纠治问题1740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3445万元,总结创新经验做法93条。 此外,四川已于9月1日起全 ...
全国首个!反“远洋捕捞”式执法举措发布
第一财经· 2025-11-03 22:21
"远洋捕捞"式执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侵害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一方经济的 发展动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决策部署和市场监管总局全面 推行服务型执法工作要求,近日,浙沪苏皖市场监管部门率先全国发布《严格规范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 异地执法行为八项举措》(下称《八项举措》),充分发挥长三角市场监管执法协作优势,积极防范违 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全国首个反"远洋捕捞"式执法的市场监管举措,亮点有哪些?具体是哪些举措,一起来看看吧→→ 长三角市场监管 率先发布 规范具 执法行为 內獨聯播 长三角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经济相 融, 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的涉网案件数量占比高、 电子数据取证能力强, 这是《八项举措》率先全 国出台的前提和基础。 明确定义"异地执法"的基本概念,即指沪苏浙 皖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为调查本省(市)经营 主体,或以本省(市)行政区域外的经营主体为 执法对象,在本省(市)以外区域开展的执法检 查、调查取证、行政强制等相关执法活动。 强调在异地执法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经营主 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避免发生 违规行政强制行为,案件争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
中国食品网· 2025-10-24 14:48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 严格落实涉企行政检查备案机制,执行事前审批并扫描“塔通办涉企检查码”,实现扫码报到、亮码告知、照单检查 [1] - 全面落实“扫码入企、逢进必扫”,严禁变相检查,执法人员入企检查时主动出示检查通知书和执法证件 [1] - 企业通过“检查码”进行执法评价与监督互动,公开涉企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方式和执法人员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 优化执法与服务 - 积极推行说理式执法,严格执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要求,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1] - 截至目前,已对4件案件不予处罚,17件减轻处罚,11件从轻处罚 [1] - 全面推行“三书同达”机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行政合规建议书,为企业修复信用提供辅导 [1] 创新监管模式 - 推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联合多个部门对加油站、药店、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26次,有效减少重复检查 [1] - 制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明确各类执法流程与要求 [1] - 组织线上、线下业务“大讲堂”典型案例讲解、执法培训及考试,内容涵盖执法程序、证据收集等,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能力水平 [1]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不能随意降低执法刚性
中国环境报· 2025-10-24 11:11
当前,一些地方在生态环境执法中没有处理好涉企行政执法力度与温度的关系,在有温度的同时却减了 力度。笔者认为,应当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放在"行政场域"内审视,强化应当强化的方面,改进适宜改 进的地方,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同时,要针对企业在守法方面存在的痛点、堵点和薄弱点,进一步做实 做细普法、引导、提醒和预警等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降低被处罚的概率。 造成这些不当做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相关部门在执法这件事上混淆了"行政场 域"与"民事场域"的区别。"行政场域"主要指的是以公权力行使公共管理行为的范畴,其突出特点是法 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而"民事场域"则指的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往来、协商、博弈等行为的范畴, 其主要特征为"有事好商量""各让一步"和"你情我愿"等。 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是指由法律授权的单位和人员,代表国家对影响生态环境的相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 行政行为,属于典型的"行政场域"事务。因而,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应当遵循执法监管规律,保持足够的 威慑力和强制力,不能随意削弱执法的刚性和尊严。如果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行政场域"混同于"民 事场域",不仅容易造成认知错位,进而影响执法的实 ...
聚焦整治“乱检查”“乱罚款”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人民日报· 2025-10-14 15:01
针对"违规设定罚没指标、程序违法"问题,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坚持"纠错问责+制度补漏"双管 齐下,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河南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纠正县消防救援大队下达罚没指标的 违法行为,加大纠治执法乱象的力度。江西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查处县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的违法 违规问题,推动全县健全执法责任与过错追究制度,杜绝"程序空转"。 针对"事实不清、重复处罚"问题,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秉持过罚相当的执法原则以及全面、客 观、公正的调查要求,推动行政处罚事实认定从"模糊随意"向"清晰合理"转变。山东某县政府行政执法 监督局纠正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罚不当问题,指导其根据具体事实依法适用不予处罚规定。吉林某县政 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在指导县林业局纠正重复罚款问题的同时,推动执法部门建立执法信息共享机制,避 免企业因部门协作漏洞而承担额外负担。 本报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张璁)聚焦整治"乱检查""乱罚款"专题,司法部13日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专项行动第二批共8件典型案例,集中呈现治理"乱检查""乱罚款"中的实践成果,诠释行政执法监督在 纠治执法乱象、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方面的重要作用。 针对涉企检查中"主 ...
河南一地消防队下达“月度指标”: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行政处罚不少于2件!还设置“群接龙打卡+月末通报”考核要求!司法部通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08:50
每经编辑|段炼 10月13日,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 例。 司法部表示,下一步,司法部将持续深化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与警示教育作用,推动各地加大对违法执法行为的追责问责力度,将专项行动的整治成效切 实转化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编辑|段炼 杜波 本批案例聚焦整治"乱检查""乱罚款"专题。各地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强化个案监督、推动制度完善、深化数字赋能,大大提升了行 政检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有效遏制了"乱罚款"现象,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让企业直观感受到执法温度与法治诚意。本次发布的8个典型案例,集中呈 现治理"乱检查""乱罚款"中的实践成果,诠释了行政执法监督在纠治执法乱象、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中提到,河南某县消防救援大队 通过微信工作群下达"月度指标",要求各街镇必须完成"行政处罚不少于2件、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的任务,经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监督后,纠正以 罚款为目的的执法导向,规范考核指标体系。 2025年4月,河南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在监督指导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时,发现近半年全县23个街镇消防领域行政处罚案件呈"整齐化"特征,每月处 ...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人民日报· 2025-10-14 06:20
本报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张璁)聚焦整治"乱检查""乱罚款"专题,司法部13日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 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共8件典型案例,集中呈现治理"乱检查""乱罚款"中的实践成果,诠释行政执法监督 在纠治执法乱象、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方面的重要作用。 针对涉企检查中"主体不适格"问题,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加强监督,完善制度机制,坚决杜绝无 资格、越权检查等行为。对街道办事处违反"严禁第三方实施行政检查"规定的问题,天津某区政府行政 执法监督办公室以个案整改推动区域内行政检查主体和行为统一规范。贵州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查 处县交警大队辅警独立执法的问题,厘清辅助人员权责。 针对涉企检查"频次过高、重复扰企"问题,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强化监督联动、创新工作模式。 内蒙古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两级联动强化监督,指导行政执法部门纠正乱检查行为。湖北某市生态环境局 自我纠错,该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以个案整改切入,推动形成"自查自纠+全域规范"的规范涉企检查 工作模式。 针对"违规设定罚没指标、程序违法"问题,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坚持"纠错问责+制度补漏"双管 齐下,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河南某县政府行政执法 ...
一财社论:为企业松绑减负,遏制乱检查乱罚款必须落到实处
第一财经· 2025-10-13 20:58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司法部发布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案例具有严查主体资格、治理过度检查、纠治违法行为、确保处罚精准合理等特点 [1] - 专项行动自今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司法部表示将继续推动各地加大对违法执法行为的追责问责力度 [2] - 专项行动推动制度完善和深化数字赋能 提升了行政检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1] 行政处罚主体适格性 - 主体适格是行政处罚的关键 没有适格主体的处罚就是违法处罚 [3] - 严禁将行政检查外包给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或未取得执法证件的辅助人员、临时工等实施 [3] - 预计今后对行政处罚中主体是否适格的审查会越来越严格 [3] 乱罚款与罚没指标问题 - 典型案例揭示河南省某县消防救援大队通过微信工作群下达硬性罚没指标 要求各街镇完成行政处罚不少于2件、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的月度任务 [1] - 设定罚没指标的行为严重背离行政执法初衷 损害政府公信力 此类行为通常较为隐秘 [1] - 针对违规设定罚没指标问题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采取纠错问责与制度补漏双管齐下的措施 [6] 处罚原则与执法纠错 - 处罚需遵循罚当其过原则 案例中存在违法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准、重复罚款及未依法不予处罚等问题 [4] - 纠错通过群众举报和内部监督等渠道实现 例如由县执法监督局监督纠正 [4] - 需解决对违规行为处罚失之于软的问题 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将逐步加强 [5][6] 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 - 司法部正加快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研究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以健全规范涉企执法的长效机制 [4] - 专项行动的深入将形成对行政执法主体的高压态势 更多违法违规案例将公之于众 [6]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09:43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中新网10月13日电 据司法部微信公众号13日消息,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 案例。本批案例聚焦整治"乱检查""乱罚款"专题。各地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强化 个案监督、推动制度完善、深化数字赋能,大大提升了行政检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有效遏制了"乱罚 款"现象,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让企业直观感受到执法温度与法治诚意。本次发布的8个典型案例,集 中呈现治理"乱检查""乱罚款"中的实践成果,诠释了行政执法监督在纠治执法乱象、树立"执法为民"理 念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司法部将持续深化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与警示教育作用,推动各地加大对违法执法行为的追责 问责力度,将专项行动的整治成效切实转化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案例一 天津某区监督某街道办事处 违规安排第三方实施行政检查案 【关键词】 一是严查主体资格,坚守依法行政底线。针对涉企检查中"主体不适格"问题,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 构加强监督,完善制度机制,坚决杜绝无资格、越权检查等行为。案例1中,对街道办事处违反"严禁第 三方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