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险

搜索文档
港险是专为中产定制的“骗局”?真相值得多听一句
美股研究社· 2025-07-13 13:50
香港保险争议分析 核心观点 - 经济学家郎咸平质疑香港保险为"精心设计的骗局",主要针对7%回报承诺、退保损失、产品差异等七大问题[1] - 香港保险并非骗局,但需区分宣传话术与实际规则,7%为分红险演示利率的非保证部分,监管已下调上限至6.5%并强制披露达成率[1][5] - 香港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中长期资产配置、多币种选择和财富传承功能,而非短期套利[4][9][11] 产品收益特征 - 长期复利稳健:持有超20年的保单年化收益中位数达5.8%[6] - 短期波动明显: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2年加息周期中部分产品回撤超10%[6] - 回本周期:保证回本期13-18年,预期回本7-10年,中后期收益显著高于前期[7] 市场结构演变 - 产品类型转变:从重疾险主导(十年前)转向理财型产品为主,当前重疾险保单占比低于30%,保费占比不足3%[8] - 主流产品特点:多币种分红储蓄险支持7-9种货币转换、保单分拆及更换受保人,具备资产隔离优势[9] 投资者适用性 - 目标客群:适合有跨境需求、资产配置需求的中产及以上家庭、外贸从业者和留学家庭[10] - 认知门槛:存在汇率波动、法律差异等额外成本,普通消费者需谨慎评估[11] 监管与透明度 - 信息披露:自2017年起香港保监局要求公开实际分红达成率,可通过10Life等平台查询历史表现[5] - 头部公司案例:永M、安S等公司因投资策略稳健,长期分红兑现能力较强[2] 功能定位 - 突破传统保险定义:融合理财、传承、资产隔离和货币配置等多重功能[11] - 本质差异:基于香港法制环境、货币体系和跨境通道设计的金融工具,需长期持有才能体现价值[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