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

搜索文档
LP都去香港了
搜狐财经· 2025-06-20 14:00
香港金融新定位 - 香港正从传统金融中心转型为"链上人民币资产枢纽",通过虚拟资产、离岸人民币和跨境财富管理构建新金融基础设施 [2][14] - 香港证监会2024年批准三只现货比特币ETF上市,开创亚太地区先河,为机构提供合规数字资产配置通道 [8] - 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动设立稳定币发行沙盒,明确储备金要求和跨境兑付规则,为银行构建数字港元通道提供技术支持 [9] 星展银行战略布局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香港新增100名财富顾问并设立旗舰财富中心,2024年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6% [2][3] - 跨境客户占比从五年前20%升至近40%,预计两三年内突破50%,主要服务资产500-1000万美元的"次高净值人群" [3][6] - 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资产服务牌照,将虚拟资产作为客户组合的补充配置而非主力投资,采取谨慎策略 [5][9] 内地资金南下趋势 - 2024年"跨境理财通2.0"放宽后北向资金净流入223亿港元,达上月两倍,显示资产腾挪趋势 [6] - 内地新富阶层因房地产低迷和理财收益下滑转向香港配置资产,2023年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净资金流入3410亿港元 [3][5] - 香港保险产品吸引力提升,本地银行曾开出10%年化定存利率,成为对冲人民币贬值工具 [6] 财富管理行业变革 - 传统60/40投资策略失效,机构转向"1/3股票+1/3债券+1/3另类资产"配置模式,黄金/私募/代币化资产受青睐 [10][12] - 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总额2023-2024年增长85.6%,增速东亚第一,客户对AI/生物科技/虚拟货币兴趣上升 [4][8] - 私人银行客户结构中500-1000万美元群体占比预计五年内从20%升至28%,推动服务模式转型 [6][1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香港通过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路径,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转换器" [13][14] - 星展获准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可直接参与境内外币拆借,强化人民币跨境结算能力 [4] - 公司构建"人民币跨境生态系统",在东盟建立交易网络,香港上线全天候外汇撮合平台 [11]
投资香港保险怎么买才靠谱?不妨先看看万通保险的专业分析
财富在线· 2025-06-16 10:55
同时,万通保险还和拥有260多年历史的霸菱资管Barings保持着长期深度合作,其投资项目遍及全球市场, 在全球资管界有"固收之王"的美誉,不仅主持过多个国家的主权基金投资项目,同时还是我国社保基金海 外资产部分的主要管理者。两者强强联合的强大背景为万通保险会投资的靠谱基石奠定了基础。 对于内地客户,港险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据香港保监局统计数据,2024年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 为达628亿港元,同比上涨6.5%,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比例高达28.6%。但港险火爆的背后,信息理 解与沟通、收益不确定性、健康告知等均可能成为潜在风险点。对此,万通保险基于专业、丰富的经验 以及对内地访客需求的预见,详解香港保险怎么买,助力更多人理清港险投资的关键点,抹平"信息差",避开 投资陷阱,将资金花在刀刃上! 买港险要靠谱,自然就要在条款上多下点功夫,至少要确保自己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权益,否则万一需要理赔 的时候被告知不符合理赔要求,岂不尴尬。 因此,我们应当先看清,保险条款到底都写了些什么,包括保障范围、免责条款、等待期、犹豫期、理赔服 务、健康告知、缴费方式等。 而除了保险条款外,会投资的保司是靠谱的重要标准之 ...
中产的钱,正在流向香港
大胡子说房· 2025-05-27 12:08
利率调整与财富重构 - 贷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3%左右 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 3% 形成显著利差 [1] - 当前金融环境导致"利差陷阱":存款收益低于借贷成本 静态资金面临贬值压力 [6][8] - 不同财富群体采取差异化策略:高净值人群加速资产配置调整 中产倾向保守型财务操作 [7][21] 高净值人群投资动向 - 房地产成为核心配置:国内租售比达1 5%~2 0% 叠加潜在房价反弹红利 [12][13][14] - 海外资产配置活跃:日本房产租售比超4% 叠加日元升值带来年化10%以上综合收益 [16][17] - 量化投资受青睐:高净值资金通过量化工具获取超额收益 与散户投资行为形成分化 [18][19][20] 中产阶层应对策略 - 提前还贷成主流选择:利用存款偿还3%利率房贷可实现1 7%无风险套利 [22] - 香港市场吸引力凸显:86%中高净值人群计划境外投资 香港以37%占比连续三年居首 [25][27] - 港股市场表现强劲:1月资金流入1185亿元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18 32% [28][29][30] 香港市场投资优势 - 保险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新单保费1696亿港元 同比上升15 7% [32] - 资产配置多元化:覆盖股权 债券 基础设施等多领域 跨币种分散风险 [33][34] - 现金流管理灵活:支持本金利息分期提取 满足流动性需求 [35][36] 资产配置趋势 - 存款思维被淘汰:被动储蓄导致财富稀释 主动配置优质资产成共识 [39] - 香港成为中产避风港:成熟金融体系+稳健经济基础+高流动性资产构成核心吸引力 [27][37]
2025全球避险资产博弈图景:撕裂的秩序与资本的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4-30 05:23
2025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进入"高波动模式"。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反复、地缘冲突(俄乌、中东局 势持续升温)、美联储政策预期摇摆,以及全球债务货币化加速,共同构成了市场的"黑天鹅矩阵"。在 此背景下,传统避险资产(黄金、美债)与新兴工具(数字货币、身份规划)的博弈,折射出全球资本 对风险定价的深层焦虑与策略革新。 1. 黄金:从"避险之王"到"信用对冲工具"的蜕变 2024年黄金涨幅超25%,2025年一季度短暂突破3500美元/盎司后回调,但其长期逻辑正从单纯的避险 需求转向对美元信用体系的重构。 - 央行购金潮:全球央行连续三年购金量超1000吨,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仅5%,远低于欧美60%的水 平,增持空间巨大。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冲地缘风险,更是对美元武器化的防御性回应。 - 定价权转移:黄金与美元的相关性减弱,其作为"逆全球化"标的的属性凸显。人民币黄金价格成为新 兴市场货币锚的潜在信号,暗示全球货币体系的多极化趋势。 - 技术面压力与长期潜力:短期受美联储鹰派表态压制,但下半年若美国通胀与增长错配加剧,叠加债 务上限问题,金价或再迎突破窗口。 2. 美债:高收益率下的"矛盾型避险" 美债收益率维持4 ...
要耍流氓了
猫笔刀· 2025-03-08 22:09
周末闲聊,想哪到哪啊。 昨天有不少读者看中了文末提到的4%活期利率,但这个不是墙内人民币的理财产品,是离岸美元的理财产品,我在文章里提到的老虎证券、富途证券、 盈透证券,包括之前的利弗莫尔都是境外券商。 你如果有外汇美元的话,4%收益没什么稀罕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新是4.3%,这些券商只是把国债收益给产品化,集成到了活期理财里。 然后就是有读者提出肉身去香港开离岸银行户,开离岸证券户。我可以确认开离岸银行户是肯定没问题的,至于离岸证券户几个中资券商不行,他们会拒 绝大陆过来的kyc,但我听说有好几个外资券商可以,至于是哪几个我唔知啊,你们开银行户的时候顺便问工作人员咯,这种上下游关联业务的多半有推 荐。 还有读者说让我多讲讲香港见闻,觉得蛮有趣的,其实我也只是匆匆的游客,没有深度体验香港本地生活。因为曾经上百年被英国统辖,那里确实和国内 城市很不一样。 普通人去那里感受最显著的差异就是消费贵,我之前提出过一个4倍理论,就是大部分香港物价除以4,就约等于国内。比如香港打工人月薪大都在20000- 30000区间,除以4就是国内的5000-7500,其它衣食住行等消费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 比如我朋友他家每 ...
刁难
猫笔刀· 2025-03-07 22:18
另外几个重要节点,比如汶川地震捐了1.3亿,武汉抗疫捐了1亿,其它零零总总还有很多就不列了,这些公益回馈作为多年华人首富的身份而言是匹配 的。 至于老李头在国内口碑,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还好的,他的形象是一个热心回国投资的港商,是经常能在电视新闻里出现的座上宾。那他的口碑是什么时 候逆转的呢,主要是他大面积的抛售中国资产开始的。 我问deepseek,李嘉诚从中国资产撤退大概是哪一年开始的,它的答案是2013年。这个时间你们可以琢磨一下,这事只能人脑琢磨,ai不适合。大家都说 李嘉诚是因为提前看衰中国房地产才抛售的,我觉得不是,2013年的中国楼市还在明显的主升浪,离2021年的顶部相距8年,没有这样逃顶的。我觉得李 嘉诚当时的决策有其它原因。 周末版夜报,想到哪就聊到哪。 前几天晚上有留言聊到李嘉诚挣了那么多钱,为什么似乎不在意社会评价,这话隐含的意思就是回馈社会做的不够好。 其实李嘉诚作为一个老牌富豪,公益回馈不算少的。历史上他累计已经捐出300亿+港币投入公益,最大的项目是1981年成立的汕头大学,这也是潮汕地 区当年的第一所大学,历史捐赠超过百亿。 2015年一个官媒旗下的新媒体发过一篇特别著名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