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位竞争
搜索文档
调查丨无证共享充电宝仍违规流通,成本骤升与点位战成“拦路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33
行业监管与合规现状 - 共享充电宝行业存在部分设备未获CCC认证或认证标识张贴不合规的现象,与2023年3月移动电源被纳入CCC强制认证目录并于2024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的要求相违背 [1][2] - 早期行业在资本推动下重规模轻合规,导致大量未经认证的设备成为“存量包袱”,企业回收更换老旧设备节奏缓慢 [2][3] - 单个充电宝认证成本较以往增加约30元,在激烈竞争下企业推进换新动力不足,部分小品牌代工厂认证周期仍需2至3个月 [1][3] 商业模式转变与竞争格局 - 行业运营模式从直营显著转向“直代共营”,以怪兽充电为例,2024年上半年近九成点位交由代理商运营,以减轻直营模式营销费用占总收入高达95.4%的重压 [5] - 品牌方为争夺优质点位资源,将渠道话语权转向代理商与商户,导致区域商户分成比例从50%攀升至70%,部分娱乐场所甚至高达90% [4][5] - 激烈的点位竞争挤压产品研发资源,某头部企业2023年研发费用为9150万元,2024年降至8290万元,降幅达9.4% [4][5] 市场价格与用户体验 - 共享充电宝租金水平普遍上调,深圳北站美团收费为6元/60分钟,厦门北站怪兽充电达8元/小时,部分娱乐场所收费突破10元/小时 [6][8] - 价格上涨并未带来体验提升,用户投诉集中在收费上涨3-10倍及充电功率低,主流品牌输出功率仅约为普通快充的四分之一 [8][10] - 2024年行业规模突破126亿元,预计2029年达400亿元,但用户投诉量大幅攀升,黑猫投诉平台2024年相关投诉达29640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