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效应

搜索文档
链还是网?这是个重要问题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5
全球供应链结构演变 - 供应链已从传统链式结构演变为复杂动态网络结构 多个行业的企业共享供应商和客户形成交叉网络 [2][4] - 汽车行业中丰田、福特、本田等车企共享米其林轮胎供应商和租车公司等客户群 [3] - 服装行业多个品牌共用纺织厂和物流服务商 食品行业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共享肉类加工商和机构客户 [3] 供应链网络特征 - 网络结构降低单一节点断裂风险 类似路网可替代路径设计增强系统韧性 [4] - 企业间形成竞合关系 既争夺资源客户又合作推动网络可持续性或联合议价 [4] - 共享供应商导致风险传导 单一供应商中断将影响依赖该节点的所有企业 [4] 供应链变革趋势 - 下游制造环节区域化加速 企业将加工厂迁至目标市场附近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6] - 上游原材料环节仍保持全球化布局 受资源分布和技术限制难以改变 [6] - 半导体行业出现分裂 三星等企业在美国设厂但关键设备材料仍需全球供应 [6] 系统性风险传导 - 牛鞭效应在网络中被指数级放大 关税政策等冲击通过供应链网络引发全球经济震荡 [1][5] - 波音等制造业巨头股价剧烈波动 反映市场对供应链网络调整不确定性的担忧 [6] - 供应链网络受损点难以预测 各环节相互连接导致风险传导路径复杂化 [6]
“疯狂的美线”运价大涨3倍:美国关税折腾航运界,谁在赚钱?
第一财经· 2025-05-20 22:05
航运价格暴涨 - 美西线40英尺集装箱(FEU)运价从5月初2250美元飙升至6月中旬9100美元,涨幅超3倍,每半月涨幅达20% [1] - 5月下旬实际报价3100美元,但需加价20%-30%才能获得舱位,6月下旬实际运价或突破1万美元 [1][6] - 上海港至美西/美东基本港运价分别达3091美元/FEU和4069美元/FEU,周涨幅31.7%和22% [5] - 船公司取消空班并恢复暂停航次,甚至部署加班船以应对需求激增 [7] 涨价驱动因素 - 中美关税调整形成90天窗口期,美国采购商集中下单补货,工厂生产周期和运输周期各需1个月 [4] - 前期从美线撤出的运力转向欧洲线,重新调配需要时间导致短期运力短缺 [5] - 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周涨10%至1479.39点,反映"关税战"暂停后需求快速恢复 [5] - 传统6-9月美国航线出货旺季叠加年底节日备货需求,进一步推高运价 [12] 产业链影响 - 船公司成为最大受益方,掌握国际运力定价权 [8] - 货代企业业务量增长20%但利润受挤压,垫资压力和客户比价加剧行业竞争 [10] - 70%航运平台客户为海外采购商,FOB模式下国际物流成本主要由买方承担 [10][11] - 外贸企业抓住补库存窗口,跨境电商平台订单量环比增长超三位数 [12][13] 市场供需动态 - 5月12-18日中国至美国订舱量周增93%,但仍同比下降13% [14] - 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前四月进口量异常强劲,可能抑制未来需求 [14] - 当前地面集装箱数量不足疫情高峰期30%,缺乏消费端刺激措施 [14] - 行业预计全年运量未必大幅提升,因税费仍处高位且全球经济承压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