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和音:向世界展现中国乡村发展的和美画卷
人民日报· 2025-10-24 16:26
联合国旅游组织评选结果 - 2025年中国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使中国“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9个 [1] - 最新入选的乡村包括浙江荻港村、四川基卡依村、贵州黄岗村和江苏东罗村,它们在自然地貌、文化形态和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 [1] - 评选结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于该理念的提出地浙江省湖州市公布 [1] 乡村发展模式与产业振兴 -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 [2] - 湖南十八洞村发展苗绣、民宿和特色农产品,黄岗村以非遗整体性保护带动振兴,基卡依村探索自然生态与民俗结合之路 [2] - 2024年中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较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 [2]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 入选乡村是“两山”理念的鲜活实践,如荻港村保存完整桑基鱼塘系统实现生态“零污染”,基卡依村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发展高原立体农业 [1] - 贵州黄岗村拥有85%的森林覆盖率和2300亩梯田,江苏东罗村水系交织、垛田如画,展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 - 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 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 -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乡村发展与保护,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与公共服务便利度 [3] - “村晚”、“村歌”、“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展现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中国乡村浓厚的文化底蕴 [3] - 外国游客评价中国乡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现代和艺术气息,体现古今交融 [3]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十四五”时期中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3]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 - 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表示“最佳旅游乡村”为推动乡村变革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构建更可持续的未来 [2]
推动乡村发展“一直兴”(专家点评)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55
政策方向与战略部署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系统部署[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并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1] - 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明确了发展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路径[1] 成功实践与模式创新 - "村BA""村超"等"村字头"赛事走红 是发展乡村新业态新产业的生动实践[1] - 赛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推动观赛旅游 餐饮住宿 农产品销售等链条式增长[1] - "体育+文旅+产业"的融合模式延伸了赛事价值链 增强了乡村经济韧性 探索出可持续可借鉴的发展新路[1] 社会效益与参与主体 - 村民在赛事活动中既是运动员 也是组织者 观众和受益者 赛事增强了集体认同与凝聚力[1] - 数字传播助力赛事突破地域限制 激发全民参与热情[1] - 各地纷纷借鉴经验举办"村字头"赛事 以体育为媒推动农文体旅商全面发展[1] 未来发展重点与举措 - 要坚持深挖地域特色 推动"村赛"品牌化常态化 避免同质化 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1] - 要推动乡村文旅数字化转型 运用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 建设智慧文旅平台 提升服务体验[1] - 要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推动人才土地产业协同发展 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培育新农人队伍[1] - 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让农民成为文旅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 实现共建共享[1] 核心观点与前景展望 - "村赛"现象证明乡村不缺资源[2] - "十五五"时期要将赛事热度转化为产业动能 推动乡村发展从"一时火"走向"一直兴"[2] -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持续的路径支撑[2]
美丽河湖绘就广西荔浦乡村新画卷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3:08
荔浦市依托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滨江公园,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工程,通过打造沿河绿道网络 激活全域旅游。其中,一条长约15公里的骑行绿道将绿水坝、水韵黎村等景点串联,形成特色旅游带。 得益于河流治理成效,荔浦市荔江湾景区、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荔浦河荔 江湾至红桥河段、马岭河绿水坝至碑头坝河段、荔浦河思贡村河段和蒲芦瑶族乡社区段等河段陆续入 选"广西美丽幸福河湖"。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荔浦市游客接待量达50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旅游总收入达67.96亿元, 同比增长12.5%。 图为荔浦市民在跳舞。 周俊远摄 思贡村是荔浦幸福河湖建设成效的缩影。作为荔浦河的重要河段,荔浦市在治理过程中秉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的理念,保留天然河滩生态本色,科学加固河岸、铺设亲水步道,实现沿岸村庄与河流的和谐 共生。如今,荔浦市青山镇三联村,马岭镇新黎村、广安村等一批村庄依托水美环境,成为热门乡村旅 游目的地,形成"一河一特色、一湾一风情"的生态格局。青山镇村民钟女士表示,家里的农家乐旺季时 每月收入超过10万元。河流治理也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如今,马岭镇村民自发组织护河 ...
甘肃徽县:千年银杏“蘸”秋色 嘉陵江畔“染”诗情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0:34
中新网兰州10月21日电 (高展)当十月的秋风拂过嘉陵江岸,甘肃陇南徽县田河村的153株千年银杏,便 被时光点染成一片流金。它们以最浓烈的笔触,将整个村落渲染得通透灿烂,也将江畔的秋日"饱和 度"瞬间拉满——成为徽县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消费与乡村振兴的最美注脚。 10月18 日,甘肃陇南市徽县田河村千年银杏盛装迎客。何方 摄 漫步村中,时光仿佛在此放缓了脚步。千年银杏撑起金色华盖,秋风过处,万千金叶翩跹而落,为青石 小径铺就绚烂的地毯。这幅秋日长卷在山水间徐徐展开:向东,月亮峡的清幽静谧让人忘却尘嚣;向 上,康养通天坪的现代新韵令人心旷神怡;向西,古栈道的沧桑风骨诉说着千年往事。这条融自然奇观 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风景带,正成为游客争相探访的"网红打卡地"。 金色林间,文旅融合的生机处处可见。众多短视频博主在银杏树下专注取景,让这里的美景通过互联网 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四川蒋玉夫妇的咖啡房车已停留半月:"原本只想歇脚,却被这儿的银杏和烟火 气'留'住了。" 近日,徽县2025年"千年银杏·多彩嘉陵"银杏文化体验暨农文旅赋能促消费活动在此启动,更为这片山 水注入了新的活力。银杏林下,陶罐在炭火上咕嘟作响,茶香混合着 ...
长三角的方言歌曲有多美?十余支团队在金山唱起“四季村歌”
新浪财经· 2025-10-15 20:30
活动概况 - 2025年10月15日于上海金山区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举办“四季村歌”秋季村歌展演暨长三角方言歌曲大会 [1] - 活动汇聚来自长三角区域的十余支优秀代表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呈现文化盛宴 [1][2] - 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主办并得到江苏、浙江、安徽省文化馆共同协办 [8] 文化内容与特色 - 演出立足金山卫田山歌、青浦田山歌等上海本土民间艺术并联动江浙皖特色文化资源 [2] - 表演形式包括独唱、小组唱、合唱、情景表演生动展现长三角地区村歌 [2] - 具体曲目包括金山卫田山歌《田野飞田歌》、青浦《问花名》、浙江《䑩公䑩母》、安徽《家在淮上》等展现地域风情 [2] 行业模式与战略 - 村歌成为吸引游客、展示乡土风情、促进长三角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7] - 金山区探索“村歌+旅游”创新模式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 [7] - 公司战略为强化“文旅赋能”加快推动“文旅农商体展”深度融合以激活乡村经济 [7] 活动影响与展望 - 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激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 - 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培育乡村文化资源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6] - 活动展现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丰硕成果 [1]
集体大涨,海南自贸港,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10-10 17:33
政策核心与实施时间 - 《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条例》于2025年9月30日通过,并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1][9][63] 旅游开放与国际化政策 - 逐步放宽或取消外商投资旅游业在准入资格、投资占比、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 [4] - 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外商独资企业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4][30] - 允许设立中方控股的外商投资文艺表演团体,吸引国际资本参与 [4][32] - 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免税购物目的地 [5][31] - 推动邮轮母港建设,吸引国际邮轮注册,开发国际邮轮路线,发展入境旅游业务 [6][33] -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更大范围的旅游免签入境政策,便利外国游客入境 [7][34] 鼓励发展的旅游业态 - 鼓励发展海洋旅游,提升滨海度假、海上运动质量,支持建设海洋旅游综合体 [12] - 鼓励发展森林旅游,支持利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6][13] - 鼓励发展康养旅游,利用气候、温泉等资源开发医疗康养产品,鼓励高端医疗机构落户 [6][14] - 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开发共享农庄、特色民宿等项目,形成乡村度假品牌 [6][15] - 鼓励发展体育旅游,引进培育马拉松、帆船、高尔夫等国际赛事 [6][18] - 鼓励发展低空旅游,支持开展直升机、热气球、跳伞等低空旅游项目 [6][19] - 鼓励发展研学旅游,支持建设研学基地,开发与科技、文化融合的课程 [6][20] - 鼓励发展自驾车房车露营旅游,利用环岛公路等资源开发精品线路,完善露营地配套 [6][21] - 鼓励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消费集聚区,允许在重点旅游区设置通宵营业场所 [6][22] 市场反应与个股表现 - 10月10日A股海南自贸概念相关个股全线收涨 [8] - 海峡股份收涨5.51%,罗牛山、欣龙控股涨逾3%,海德股份、海南瑞泽、首旅酒店涨超2% [8] - 海峡股份年初至今涨幅达64.93%,海汽集团涨20.97%,欣龙控股涨32.61% [9] 产业发展与支持措施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制定产业政策,建立融合发展机制,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 [11] -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23] -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开通旅游直通车 [26] - 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建设综合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智慧旅游水平 [28] - 建立境内外旅游宣传推广网络,统筹组织全省旅游形象推广工作 [29] - 积极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引进旅游总部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 [31] - 建立和完善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32]
集体大涨!海南自贸港,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10-10 17:27
法规概述与生效时间 - 《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条例》已于2025年9月30日通过,并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1] 旅游开放与国际化政策 - 专设“旅游开放与国际化”章节,旨在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目标实施高标准开放政策 [4] - 逐步放宽或取消外商投资旅游业在准入资格、投资占比、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 [5] - 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外商独资企业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5] - 允许设立中方控股的外商投资文艺表演团体,以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参与 [6] - 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免税购物目的地 [7] - 推动邮轮母港建设,吸引国际邮轮注册,并开发国际邮轮路线以发展入境旅游业务 [8] -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更大范围的旅游免签入境政策 [9] 旅游业态发展与鼓励方向 - 条例明确鼓励发展多种旅游新业态,包括森林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低空旅游、研学旅游、自驾车房车露营旅游以及夜间经济 [8] - 鼓励发展海洋旅游,提升滨海度假、海上运动等产品质量,支持建设海洋旅游综合体,并探索深海观光旅游试点 [21] - 鼓励发展低空旅游,支持开展低空观光、飞行表演等活动,并推动在旅游景区等区域建设起降场地 [23] - 鼓励发展自驾车房车露营旅游,利用环岛旅游公路等资源开发精品线路,科学布局房车露营基地 [23] - 鼓励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允许在重点旅游区内设置通宵营业的酒吧和娱乐演艺场所 [22] 市场反应 - 在条例相关消息公布后,10月10日A股海南自贸概念相关个股全线收涨 [10] - 海峡股份收盘上涨5.51%,罗牛山、欣龙控股涨幅超过3%,海德股份、海南瑞泽、首旅酒店等涨幅超过2% [10] - 部分个股年初至今涨幅显著,例如海峡股份年初至今涨幅达64.93%,欣龙控股涨幅达32.61% [11]
成都文旅消费全国第二:“文商旅体融合” 激活 2862 万游客的立体消费体验
经济观察报· 2025-10-09 20:02
核心观点 - 成都文旅市场在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期间实现量质齐升,游客数量达2862.3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293.5亿元,消费增速13.4%远超游客数量增幅5.3% [1] - 成功模式在于“文商旅体融合”,通过场景创新与服务保障,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诠释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1][3] 市场表现与排名 - 在多个平台榜单中位列前茅:美团文旅消费Top10目的地城市第二,携程、去哪儿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第二,高德“长假美食吸引力城市榜”登顶榜首 [1] - 重点监测的215条特色商街客流和营业额分别增长5.0%和5.4% [4] - 假期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2%,在“最受外国朋友欢迎国内城市”榜单中位列第四 [2] 游客结构与消费特征 - 游客结构变化显著,外地游客占比达37.3%,规模为1067.6万人次,同比增长6.4% [2] - 消费模式从“打卡”转向“深度体验”,人均旅游消费1025.3元,同比增长7.7% [2] - 线上线下消费合计767.5亿元,同比增长11%,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2] 核心景区与活动热度 - 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416.9万人次,同比增长8.1% [2] -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假期多数日子每日8万张门票售罄,武侯祠博物馆累计接待82.4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4.3万创历史新高 [2] - 都江堰青城山因“蓝眼泪”奇观多次发布客流预警 [2] 场景创新与活动策划 - 假期前策划推出300余项文旅活动,形成“传统+潮流”“线下+线上”的立体供给体系 [3] - 全国首个“数字文创黄金周”联动28个本土IP,在交子大道打造潮玩大街累计接待164.77万人次 [3] - 电子消费福袋串联450家餐饮、13家景区和60家酒店,带动线下消费超1.19亿元 [3] 新兴业态与增长极 - 数字文创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新引擎,王者荣耀鲁班7号全球首展吸引12.6万人打卡,西博城世界动漫展首日入场人数突破4万 [3] - 乡村旅游市场被激活,2025年秋季“村糖会”在多个区县同步开展 [4] - 赛事与演艺跨界融合,郭富城演唱会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超30% [4] 服务保障与国际化 - 重点商圈外语服务标识覆盖率100%,智能支付终端支持14种语言 [6] - 天府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可办理40多种外币兑换,实现“跨境消费无障碍” [6] - AI多语言智能翻译屏等便利化服务提升国际游客体验 [2][6] 长期发展战略 - 以文化为内核,构建“全龄段、全时段、全场景”的消费生态 [5] - 通过“公园城市”建设拓展文旅空间,5188公里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成为新打卡地 [6] - 持续挖掘熊猫、三国等文化IP的现代价值,加快数字文创、乡村旅游等新场景迭代 [7]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央广网· 2025-10-08 11:16
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 -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吸引大量游客 村民通过唱侗族大歌欢迎游客[1] - 民族地区保留特色文化 在文旅融合中彰显文化光彩 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 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资源[1] - 云南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发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丰富业态 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3]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黎平县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传承民族文化创收增收 不断创新歌曲内容 加入新生活和乡村振兴主题[2] - 内蒙古巴林右旗保护和传承《格斯(萨)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其视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通过文化传承小分队在牧区演出[4]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五个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和从2020年60129亿元增加到2024年83766亿元 年均增长5.6%[3] - 国家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
国庆中秋假期广东4A级及以上景区人气持续旺盛 4天迎客超1500万人次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05 09:03
假期前四日游客接待量 - 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1516.8万人次,同比增长4.9% [1] - 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226.0万人次,同比增长2.8% [1]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15.7万人次,同比增长3.5% [1] - 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151.8万人次,同比增长3.6% [1] - 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市民游客148.9万人,同比增长1.8% [1] 文旅活动与惠民节目 - 各地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举办鱼灯夜游等活动吸引12.5万市民游客 [2] - 推出粤东首部非遗沉浸式舞台剧、古城修缮、酒文化周等非遗传承活动 [2] -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累计接待59142人,长隆度假区推出主题节庆活动 [2]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举办音乐会、话剧、粤剧等大型演出 [2] - 中山首次举办流行音乐周暨葡语国家文化周,吸引众多游客 [3] 体育与旅游融合 - 省文旅厅策划广东文旅全运嘉年华,推动体育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 [2] - 珠海举办足球小将冠军挑战赛,江门举办十五运会相关活动 [2] - 阳江公布“江城人文山水体育休闲旅游路线”等十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2]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 - 红色主题展览与沉浸式活动带动文旅升温,东江纵队纪念馆接待2.3万人次 [4] - 云浮举办美食文化嘉年华,清远推出高性价比“多日游”路线 [4] - 惠州依托最美旅游公路串联景点与乡村,激活区域文旅活力 [4] 服务区文旅商融合 - 茂名柏桥服务区举办非遗展演,前4天车流量13883车次,客流量45603人次 [4] - 汕尾长沙湾服务区打造“交农文旅商”融合窗口,前4天迎客29.76万人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