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监测

搜索文档
【省生态环境厅】秦岭羚牛分布监测取得新突破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33
秦岭羚牛监测技术突破 -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研发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秦岭羚牛qPCR定量检测方法 成功实现重点区域分布监测 [1] - 在全省设置77个采样点位 采集229个水体环境DNA样本 其中50个点位检出羚牛DNA信号 [1] - 技术验证显示环境DNA方法具有高效性与可靠性 为生态监测体系提供新路径 [2] 秦岭羚牛分布特征 - 密集分布于秦岭中部及汉江相邻西南部 丹江流域较少 陕北地区未发现 [1] - 种群呈现由中西部向东部的扩散趋势 与人类活动及迁徙行为相关 [1] 生态保护应用价值 - 成果为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关键生态本底数据 支撑栖息地精准管理 [2] - 环境DNA技术可提升监测精度与效率 应用于珍稀物种保护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2] 物种生态地位 - 秦岭羚牛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 作为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活体指标 [1] - 物种既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秦岭生态保护的象征性物种 [1]
海口连续七年开展两大湿地公园生态监测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44
生态监测成果 - 海口市完成五源河与美舍河两大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度生态监测报告,五源河新发现物种14种,美舍河新发现物种10种 [2] - 自2018年起连续七年开展生态监测,累计发现24种新物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海南苏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龙舌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等 [2] - 监测手段包括人工巡护和红外相机等设备,实现动物活动实时记录 [2] 监测内容与方法 - 监测范围涵盖植物、鸟类、鱼类、兽类、两栖动物、蜻蜓及外来物种,重点关注物种群落、分布及受威胁程度 [2] - 红外监测相机触发式拍摄技术有效捕捉海南特有珍稀物种露兜叶山蟌等20余年未记录的生物 [2] 生态保护应用 - 监测结果直接指导保护措施,如在豹猫活动区域增加监控设备布设密度 [3] - 发现野生稻后设置警示标识并加强公众宣教,提升社会保护意识 [3]
观山测水,讲好科普故事(绿水青山守护者)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祁连山生态监测与研究 - 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全称为"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排露沟流域是其试验流域[1] - 自上世纪70年代创建以来,该站基础性工作围绕祁连山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研究展开,近年来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1] - 研究站日常观测对象包括山中之林、林中之水、一草一木,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科技支撑[1] 生态监测技术与设备 - 测量树高工具已更新到第四代,从过去需人工爬树测量发展为自动化设备,显著提升效率[2] - 研究站设有30米高观测塔,分10多层安装自动化仪器设备,可测得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辐射量和大气碳通量等数据[2] - 试验流域配备8座自动气象站、600余台各类仪器,承担坡面地表径流场、林冠截留固定样地和土壤水分动态自动监测点等上百个点位的自动观测任务[2] 数据采集与科研进展 - 2019年研究站与相关部门合作完成试验流域供电电网和通信覆盖,实现野外科学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和传输[3] - 观测数据库网络逐步建立,自动化观测水平显著提升,但仍需定期读取数据、维护设备和人工观测部分生态要素[3] 科普教育与公众参与 - 研究站设有植物标本室、土壤标本室等10余间科普教室,保存上百种相关标本[3] - 为扩大科普范围,研究站制作科普视频、手册,并到县里、市区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班[3] - 研究站站长敬文茂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致力于通过科普鼓励公众了解并关爱大自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