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湿地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鄱阳湖区湿地保护模式有借鉴意义
中国新闻网· 2025-11-18 13:21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鄱阳湖区湿地保护模式有借鉴意义 中新社江西九江11月18日电 (记者 李韵涵)"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平衡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方面的目标是明 确的。它让生活在这类需要被保护环境中的居民获得收入,并通过有机农业、旅游业、环境保护等多种 方式实现收入多元化,这很有借鉴意义。"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投资中心主任穆罕默德·曼苏里 (Mohamed Manssouri)17日在鄱阳湖畔如是说。 11月17日,"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江西行活动参访团来到鄱阳湖畔的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来自联合 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官员、代表走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感受湿地保护成果。 11月17日,中外嘉宾在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参观,了解鄱阳湖人文地理、动植物资源和 相关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刘力鑫 摄 在永修县三角乡鄱湖村内,一套为28户居民建设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引起了穆罕默德·曼苏里的注 意。该污水处理系统由植物、微生物和填料组成,具有运行维护成本低、见效快、无动力运行等特点, 且可以美化社区环境。 "通过污水处理系统,流入河流与湖泊的水质可以得到改善,污染也能降到最低。我认为这种微型模式 很值得关注 ...
国际专家“点赞”:黄河口“鸟浪”见证中国生态担当
新华社· 2025-11-16 09:41
秋冬时节,位于黄河入海口东营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片芦苇褪去翠绿换作金黄,风 过处翻涌成层层"芦浪"。盐地碱蓬染红滩涂,与天边霞光交相辉映,候鸟或低空盘旋、或浅滩觅食,为 静谧的景象增添了灵动生机。 东营市副市长王秀凤介绍,这里是国际候鸟迁飞保护的关键区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近年来, 当地积极推进综合生态治理,鸟类数量已由建区初期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4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 类在这里繁衍栖息。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日益凸显全球领导力。黄河入海口令人惊叹的'鸟浪'奇 观提醒着我们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还有我们保护它的共同责任。"11月15日,在第三届"沿着黄河遇见 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活动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说。 国家林草局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鸟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 保护栖息地和迁飞通道对全球鸟类生存繁育至关重要。全球共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中 国。 据悉,为共同保护迁徙的候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泰国、新西兰等国签署合 作协议,携手开展国际候鸟护翼行动计划。 " ...
聚焦生态修复 专家学者鄱阳湖畔共议湿地保护
中国新闻网· 2025-11-13 21:44
聚焦生态修复 专家学者鄱阳湖畔共议湿地保护 中新网江西永修11月13日电 (记者 李韵涵)11月13日,第二届洪泛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学术交 流活动在"中国候鸟小镇"江西永修吴城镇举办,200余名参会嘉宾共商洪泛湿地保护与发展大计。 11月13日,第二届洪泛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国候鸟小镇"江西永修吴城镇举 办。记者 李韵涵 摄 作为第四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以"水情变化条件下洪泛湿地响应特征及其应 对策略"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主 办,汇聚了30余个科研院所、高校、保护区、NGO及政府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管理骨干。 江西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宾表示,近年来,江西林业部门不断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扎实推 进鄱阳湖等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当前以鄱阳湖为代表的江西湿地生态仍面临着气 候变化、水位异常等多重挑战。此次活动正是为了集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湿地保护的前沿成果与实践 经验,为洪泛湖泊湿地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路径。 本次活动通过特邀专家报告、分会场专题研讨、科研与管理对话 ...
重庆今年以来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42起 打击处理192人
中国新闻网· 2025-11-06 14:53
中新网重庆11月6日电 (梁钦卿)2025年重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湿地保护宣传周5日在重庆市黔江区 濯水古镇启动。记者在活动中获悉,今年以来,重庆会同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持续开展专 项执法,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42起、打击处理192人,联合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跨部门、 全链条机制基本形成。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重庆今年以来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42起 打击处理192人 重庆是西南山地湿地的典型区域,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其中鸟类500余种,具迁徙习性的 候鸟超300种。重庆市已建成湿地公园26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市级重要湿地3处,发布"小微湿地+"名 录25处,首批划定9条候鸟迁徙通道并设立鸟类环志监测站,持续开展越冬水鸟同步监测,中华秋沙鸭 已连续14年在綦河流域江津段越冬。 活动期间,来自黔江、梁平、开州三地的湿地工作者,讲述了湿地从"闲置洼地"到"生态宝地"的蝶变, 诠释"生态美"与"民生富"的双向奔赴。梁平区尾水湿地让污水变清流;黔江区官村小微湿地以花卉观光 和研学旅游带动村民增收;开州区则以"科研+特色修复"模式,让2万余只 ...
苏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
苏州日报· 2025-10-31 11:03
今年6月25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 了第一次审议。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工作专班,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和集中修改工作,共收到修改意 见建议355条,经过四轮集中修改和多次个别修改完善,采纳或者部分采纳138条,形成了《苏州市湿地 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会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要认真做好《条例》的报批工 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要认真做好《条例》实施的宣传和准备工作,切实保障法规有效实施。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沈国芳、黄靖、陈嵘、蔡绍刚、陈正峰出席会议。副市长查颖冬、市中级法院院 长刘建功,市监委、市检察院负责同志等列席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苏州市2025年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提请审议《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工作条例(修订草案)》的议案。会议还表决通过了人事 任免事项。 昨天(10月30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苏州 市湿地保护条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亚平主持会议。 ...
老师兔的“灵魂”
人民日报· 2025-10-29 06:56
湿地的名字很奇特,叫老师兔,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泉水出露之处"。祁连山的雪水流淌,形成了 这片明水与沼泽相间的湿地。湿地面积2.6万亩,植被丰茂,不但有戈壁常见的骆驼刺、白刺、红柳, 还有冰草、芦苇等伴水而生的植物。其间,还有200多种野生动物,与王俊以及王俊的同事、工作站共 同构成湿地独特而奇异的生态。 王俊并不俊。一张圆圆的大脸、一双细长的眼睛,似乎专门为了适应戈壁环境而"设计"。对于他这样一 个不善言辞也没有太多机会与人沟通的人来说,表情传递着他内心的喜怒哀乐。脸大,相当于一张大纸 写上大字,醒目。不仅熟悉的人能看懂看明白,陌生人也能看懂看明白,甚至湿地上的动物们也能看懂 看明白。眼细,就更有必要了,戈壁上的风沙大,眼睛太大了是个短板,好看不中用,太容易进尘土。 戈壁上炽热暴烈、无遮无挡的阳光如箭矢般射来时,眼睛大的人就要刻意把眼睛眯起来,以防脆弱的神 经被"灼伤"。眼睛小,就省去了这个麻烦。 王俊虽然不俊,却憨厚、踏实、有亲和力,特别讨动物们喜欢。他是这片湿地的"灵魂",有他在,湿地 上的一切都井井有条起来。他在湿地上行走,动物们在湿地上栖息,相互往来,谁也不拿谁当"外人"。 他见到那些动物时,龇 ...
洪泽湖湿地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央视新闻· 2025-10-26 15:03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公布新一批22个国家重要湿地,江苏省泗洪县境内的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国家 重要湿地成功入选,标志着江苏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洪泽湖国家重要湿地总面积约15万亩,全部位于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内,主要保护 对象为内陆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青头潜鸭、东方白鹳、震旦鸦雀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该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带关键节点和密集交汇区,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 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近年来,江苏省林业局会同地方党委政府扎实推进退渔还湿和生态修复,持续 强化巡护管理和科研监测,生境质量显著提升。目前,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达1361种,其中鸟类240种、总数超80 万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已连续四年在此繁殖,监测栖息数量增至20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种 群突破4万只,多年未见的豹猫也再度现身保护区,反映出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00多 万公顷,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国共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认证国际湿地城 ...
辽宁康平:东方白鹳飞抵卧龙湖湿地
环球网· 2025-10-23 07:53
8.43 KHA s 1 / ) STANTAL BE S READ AND 人民日 per 19 N e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5年10月21日,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卧龙湖湿地,东方白鹳在浅滩嬉戏、觅食。 近年来,康平县加 大卧龙湖湿地保护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都吸引数以万计的迁徙候鸟 来此中转停歇。燕冬亮摄(人民图片网) ...
中国新增22处国家重要湿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1 07:31
近年来,我国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00多万公顷。共指定国际重要湿 地82处、认证国际湿地城市22个、认定80处国家重要湿地和1205处省级重要湿地,初步构建起湿地分级 管理体系。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持续落实湿地保护法,着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体系、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监管体 系建设,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黄垚)国家林草局近日发布通知,将山西省山阴县桑干河等22处湿地列 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至此,我国国家重要湿地已达80处。 ...
两大保护区更新签署《谅解备忘录》
辽宁日报· 2025-10-11 09:24
合作核心内容 -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新西兰米兰达保护区管理机构更新签署《谅解备忘录》,延续长达20年的跨国生态合作[1] - 新版备忘录将加强湿地及鸻鹬类鸟类栖息地保护列为核心合作目标[1] - 双方明确将在候鸟保护信息共享、联合科学研究、宣教项目实施等方面深化协作[1] 生态与地理重要性 - 鸭绿江口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关键节点,每年3至5月迎来新西兰、澳大利亚70%种群的斑尾塍鹬[1] - 该湿地记录到最多一次斑尾塍鹬数量达6万只,是北迁途中重要的能量补给站[1] - 米兰达保护区作为拉姆萨尔公约认证的国际重要湿地,是斑尾塍鹬在南半球的越冬家园[1] 未来发展举措 - 合作将着重聚焦以斑尾塍鹬为代表的迁徙水鸟种群动态监测及保护工作[1] -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于2024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1] - 丹东市计划依托新版备忘录框架,推动生态、赛事、文化协同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