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搜索文档
和静县科协“科普母亲”活动情暖草原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33
在巴音布鲁克镇科普馆内众多孩子和家长前来参观,邀请到的"科普母亲"担任了科普馆的讲解员,科普 馆内设置了党史教育、声光体验、安全生活、运动旋律、数字生活、探索宇宙等主题展区。"科普母 亲"带领大家有序参观各个展区,在声光体验区,她们耐心为孩子和家长们讲解光与声的原理,结合馆 内的互动设备,让大家亲身感受科学的奇妙;在探索宇宙展区,她们用简洁的言语讲述着宇宙的奥秘, 激发了孩子们对浩瀚星空的无限遐想。家长们认真聆听,不时与"科普母亲"互动交流,孩子们兴奋地穿 梭在各个展品之间参观学习。 此次巴音布鲁克镇科普活动,以"科普母亲"为纽带,采取送教上门服务的方式,让科学知识真正扎根草 原,既拉近了距离,也让科普教育突破地域限制,并在牧区基层中生根发芽。(马辛乐) 8月19日至20日,和静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巴州科学技术协会走进巴音布鲁克草原,以"科普母亲"为纽 带,在蒙古包与科普馆间搭建起科学传播的桥梁,为牧民家庭奉上一场浸润心灵的科普盛宴。 活动在牧民的蒙古包里拉开了序幕。蒙古包内,"科普母亲"俨然成为全场焦点,她们眼神里闪烁着对科 学传播的炽热光芒。在孩子和家人的围绕下,"科普母亲"变身科普讲解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
市规划馆推出暑期特别活动 返场呼声高涨
杭州日报· 2025-08-13 10:44
炎炎夏日,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以下简称"市规划馆")内涌动着别样的热闹与活力——日前, 市规划馆精心打造的《规资课堂》特别活动"大自然里的金木水火土"成功举办,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 中"五行"元素为核心,巧妙融合城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知识,借助趣味互动和科学实验,点燃了青少年探 索科普的热情。 如何让科普课堂"动"起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探秘五行"活动给出答案:"水"主题活动中,孩 子们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水循环原理;"木"主题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植物观察和手工制作,认识森林资 源的重要性;"火"主题学习中,专业老师通过火焰掌演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火焰的神奇特性……"回 家后,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像模像样地做起实验。"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 说,这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让那些停留在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可感,孩子在玩中学、学中 悟,体会科学乐趣。 此次活动共吸引超500人次报名,覆盖近180所学校,成为今年暑期我市科普教育领域一个亮 点。"这是对我们创新实践最大的肯定。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活动内容,策划更多孩子感兴趣的主 题,让自然资源科普惠及更多青少年。"市规划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虽 ...
你听说过崩岗吗?赣县区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7-01 09:42
崩岗治理现状与分布 - 崩岗是南方花岗岩和砂砾岩区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 - 赣县区12个乡镇存在崩岗侵蚀,累计4138座,面积达18.1平方公里 [1] 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应用 - 采取"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的立体治理模式,建立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2] - 结合科学勘测与高校合作,采用椰丝草毯植草等新技术提升修复效果 [1] - 开发式治理包括梯田整地、雨水集蓄工程,并种植脐橙等经济作物提高收益 [2] 分类治理模式与成效 - 生态修复型:对偏远崩岗采用蓄水保土措施,累计治理1165座,面积380.5公顷 [3] - 生态开发型:近居民区采用"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模式,推动经济转化 [3] - 生态旅游型:城镇周边崩岗统一规划建设示范园,形成休闲旅游景点 [3]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5000亩劣地转为可利用地,经济果林年效益达3600万元 [4] - 结合旅游资源打造农事体验基地,建成科普馆展示治理成效 [4] - 通过承包经营和"公司+农户"模式确保长效管护 [4]
花汀村科技中心:助力乡村添“智”提“质”
科技日报· 2025-06-12 17:18
科技中心建设与运营 - 科技部在江西永新县花汀村建立全国首个村级科技中心,分为儿童活动中心和科技小微湿地两个科普区域 [1] - 中心联合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捐赠科普设备,培育6名本土科技志愿者,形成硬件、师资和运营闭环 [2] - 中心累计服务留守儿童1632人次,惠及农民800余人 [2] 科普教育与成效 - 通过科学实验、农技培训和线上课程等活动,留守儿童科学素养显著提升,无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2] - 案例:学生小雨因科学实验重拾学习兴趣,成绩从班级下游跃升至前列 [2] - 开设AI科普教室和"花汀开讲啦"讲座,累计培训青少年儿童1200余人 [3] 农技培训与产业成果 - 农民掌握稻虾共养技术,稻虾基地年产值达80余万元 [2] - 案例:小雨父亲通过培训承包200亩稻虾基地,家庭年收入从5万元增至7.5万元 [2] - 科技特派员和"科技轻骑兵"围绕稻虾共养等产业开展培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合作与拓展 - 与江苏省海门科技馆"科普结对子",拟邀请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Dale Sanders开展讲座 [3] - 举办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展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果 [3]
观山测水,讲好科普故事(绿水青山守护者)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祁连山生态监测与研究 - 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全称为"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排露沟流域是其试验流域[1] - 自上世纪70年代创建以来,该站基础性工作围绕祁连山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研究展开,近年来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1] - 研究站日常观测对象包括山中之林、林中之水、一草一木,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科技支撑[1] 生态监测技术与设备 - 测量树高工具已更新到第四代,从过去需人工爬树测量发展为自动化设备,显著提升效率[2] - 研究站设有30米高观测塔,分10多层安装自动化仪器设备,可测得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辐射量和大气碳通量等数据[2] - 试验流域配备8座自动气象站、600余台各类仪器,承担坡面地表径流场、林冠截留固定样地和土壤水分动态自动监测点等上百个点位的自动观测任务[2] 数据采集与科研进展 - 2019年研究站与相关部门合作完成试验流域供电电网和通信覆盖,实现野外科学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和传输[3] - 观测数据库网络逐步建立,自动化观测水平显著提升,但仍需定期读取数据、维护设备和人工观测部分生态要素[3] 科普教育与公众参与 - 研究站设有植物标本室、土壤标本室等10余间科普教室,保存上百种相关标本[3] - 为扩大科普范围,研究站制作科普视频、手册,并到县里、市区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班[3] - 研究站站长敬文茂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致力于通过科普鼓励公众了解并关爱大自然[1][4]
蒲慕明院士:未来数十年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
第一财经· 2025-05-17 21:14
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而非AI直接取代人类 [1] - 未来5年内20%到30%的职业会被AI取代,2030至2060年间50%现有职业将被取代,中点为2045年 [3] - 2050年发达经济体60%的工作岗位可能受AI影响,90%以上职业可能被重构 [3] 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变革 - 传统教育需变革,重点包括社会伦理教育、群体生活规范训练及自我学习能力培养 [3] - AI应成为中小学和高校的基础必修课,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 [3] - 教育目标应从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习能力、求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AI时代的科普教育 - 科普需针对两类人群:一般公众和有科学基础的科研人员,后者目前较缺乏 [4] - 科普核心任务是从专家角度帮助公众获取准确信息,而非单纯提供材料 [4] - 科学公民需具备AI能力、辨伪能力,并参与引导AI发展机制 [4] 科学教育与未来社会 - 人工智能时代需培养未来科学家和科学公民,后者需具备科学素养和AI能力 [4] - 科学公民的参与程度反映社会现代化水平,需助力AI发展符合社会需求 [4]
国内外奇石亮相“石头城” 南京矿博会再度开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3:50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南京矿博会)于5月15日开幕,汇聚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展商,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涵盖八大展示区域[1][5] - 展会以"石"为媒,连接科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自2023年起每年在南京举办一届[1] 展品亮点 - 重磅特展以紫色矿物为核心元素,展出璀璨宝石、远古化石、神秘陨石、稀有矿晶等奇珍异宝[5] - "镇馆之宝"紫晶"宝船"产自乌拉圭阿蒂加斯省,具有1.34亿年地质历史,造型独特呈优雅弧形[5] 技术创新 - 采用数字技术唤醒"石头的记忆",通过云端平台、AI技术实现多维度互动,展现石头背后的故事[5] 行业影响 -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表示展会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科普教育开辟新路径,促进文明互鉴[2] - 南京大学副校长认为展会是高校矿物科学走向公众的重要平台[2] 配套活动 - 展会期间将举办"国际博物馆文化发展交流大会",邀请行业学者、文博专家围绕"自然与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度探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