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信息学
icon
搜索文档
复旦大学宋振举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生物世界· 2025-07-02 16:03
宋振举教授简介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副院长 金山医院院长 上海市急危重症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1] - 上海市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1]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危重病学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 - 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 省部级课题3项 通讯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8篇 发表专家共识5项 申请专利27项 转化5项 [1] 研究方向 - ARDS的发病机制与干预 [6] - 脓毒症脏器损伤 [6] - 急性中毒发病机制与干预 [6] 招聘专业 - 临床医学 生命科学 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 药学等相关专业 [3] 博士后招聘要求 - 遵纪守法 品学兼优 身心健康 能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 [4] -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应届博士毕业生或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5] - 需发表一篇SCI论文 具备细胞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 生物信息学等学术背景 [5] 薪酬待遇 - 参照国家和复旦大学标准 享科研业绩奖励 表现优异者可获额外补助和津贴 [7] 应聘材料 - 需提交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科研内容 论文专利清单 获奖情况 [8] - 博士论文及毕业证明材料 1-3篇代表性论文全文 [8] 联系方式 - 应聘邮件需注明"应聘博士后" 发送至linzhang0315@fudan.edu.cn 抄送song.zhenju@zs-hospital.sh.cn [9][10] 其他信息 - 公众号免费为科研机构发布博后招聘广告 材料需以Word形式发送至genecong@163.com [11] - 提供专业交流群入口 需备注学校/专业/姓名 PI或教授需额外注明 [14][16]
新工具发现230种海洋巨型病毒
科技日报· 2025-06-13 09:56
巨型病毒研究突破 - 美国迈阿密大学团队开发出新型生物信息工具BEREN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从海洋宏基因组数据中识别出230种新型巨型病毒并完成功能表征 [1][3] - BEREN工具突破传统生物信息学流程局限 能够从公共DNA测序数据集中高效识别巨型病毒基因组 处理并组装大量宏基因组数据 [3] - 研究发现巨型病毒基因组包含530种新功能性蛋白质 其中9种参与光合作用 显示病毒可能操纵宿主的光合作用过程 [3] 巨型病毒的生态影响 - 巨型病毒在单细胞海洋生物(藻类/变形虫/鞭毛虫等原生生物)生存中起重要作用 这些生物构成海洋食物网基础 [3] - 某些大型DNA病毒会引发有害藻华暴发 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3] 技术应用前景 - 该研究建立了检测新型病毒的新框架 未来可应用于水道污染物和病原体检测 [3]
全球人群基因组填上“最后一块拼图”,能解答人类起源了吗?
观察者网· 2025-05-30 11:53
东南亚基因组计划核心进展 - 构建了目前最完整的东南亚人群基因组变异数据集SEA3K,填补全球人群基因组研究的空白 [1] - 运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实现全基因组覆盖,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变异位点识别与统计分析,解决了传统分子生物学位点不足的质疑 [3] - 采用基于溯祖理论的全基因组推测方法(PSMC),明确基因谱系会因遗传漂变随机消失,驳斥了"变异全部保留"的误解 [3][4] 技术方法与理论突破 - 通过群体有效大小(Ne)数学模型量化基因谱系消失概率,例如当代群体中两个谱系源自同一祖先的概率为1/2Ne [4] - 引入"松散分子钟"和"随机本地分子钟"概念,允许DNA变异速率存在差异,超越传统"严格分子钟"的局限性 [3] - 发现东南亚土著人群中丹尼索瓦人多次基因渗入的遗迹,证实现代人类与丹尼索瓦人存在无生殖隔离的混血 [5][12] 人类演化争议与证据 - 中国最早的分子证据来自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但更早的元谋人、北京人等化石尚未获得古DNA支持 [6][8] - 尼安德特人对现代人类基因贡献平均值为2%,丹尼索瓦人对大洋洲人群贡献达3-6%,其他大陆人群约0.1% [12] - 发现"幽灵"早期智人(Super-Archaic)的基因残留,可能通过丹尼索瓦人间接影响现代人类 [12] 形态特征与演化机制 - "铲形门齿"等表型特征可能由趋同进化导致,例如鼻梁形态与气候适应性相关,而非单一遗传连续性 [9][10] - 复旦表型研究院通过环境模拟舱(如低氧环境)研究表型形成机制,揭示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10][11] 研究意义与区域价值 - 东南亚人群遗传多样性高,位于现代人"走出非洲"迁徙路线的关键节点,其基因组对疾病遗传研究具重要启示 [14] - 突破欧美"西方中心论"视角,填补亚洲人群基因组学研究长期被忽视的空白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