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商基建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双11的AI电商:热闹在入口,但核心是基建
36氪· 2025-10-31 10:43
AI电商导购的当前体验与局限性 - 字节跳动豆包在网页端尝试AI导购时,未能稳定提供可跳转的商品购买链接,例如在回答“双11购买录音笔推荐”时未附带链接,而App端仅在产品名上增加了跳转抖音商城的链接[1] - 美团小美展现出更强的代理执行能力,可基于用户习惯直接完成下单操作,如点一杯自取的瑞幸咖啡并将燕麦拿铁换成美式,但尚未完全记住用户偏好(如常点饮品品类)[2] - 当前AI电商产品整体处于早期测试阶段,豆包仅添加商品链接(简单流量操作),小美需邀请码,元宝曾测试京东跳转链接后又下线,距离用户习惯对话式购物尚远[6][9] AI电商竞争的两个核心层面 - 入口之争体现在通用AI助手(豆包、元宝、ChatGPT)与垂类平台(淘宝、京东、美团)对信息分发权的争夺,前者想成为AI时代的Google/抖音,后者希望直接成为消费入口[6] - 代理执行(Agent能力)是另一竞争维度,小美能直接完成下单支付,而豆包仅提供链接跳转,完整的AI购物体验需结合对话能力与Agent落地[6] - 国外OpenAI通过合作(沃尔玛、Stripe协议)尝试定义AI购物体验,亚马逊则倾向自建Agent作为用户与AI导购的中介,避免交流量税[8][21] 电商平台AI基建的投入与成效 - 京东重写推荐引擎,融合大模型深层推荐与传统搜推规模能力,训练懂电商的多模态模型(如从图片判断口红光泽度),以支持轻购物(快思考)与慢购物(慢思考)融合模式[12][14] - 淘宝改造数据库、搜索引擎、推荐引擎及广告引擎,补全商品信息并重构底层索引,实现大模型与传统模型混合架构(大模型负责商品检索,传统模型处理点击率预估)[14] - 淘宝复杂语义搜索相关性提升20%,推荐信息流点击量增加10%,京东与淘宝均认为此类双位数增长需靠新技术范式改变实现[14] 平台AI化改造与效率提升 - 天猫旗舰店升级至智能态3.0版本,称为“AI时代超级入口”,通过AI感知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展示与服务,京东打造“千人百面”商品详情页,基于用户画像匹配模板[15] - 基建升级旨在提升用户需求与商品匹配效率,对万亿规模平台而言,1%的效率提升即显著增量,长期可能变革搜推系统为AI助理推荐的一部分[15][17] - 平台通过强化商品数据与搜推系统,增加与AI助理博弈的筹码,依赖数据沟通频率与匹配效率巩固对用户消费需求理解权的掌控[22][23] 未来入口博弈与平台策略 - AI助理可能像微信成为底层入口,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美团)需抉择与AI助理的关系,博弈焦点在于用户消费需求理解权[22] - 平台或通过自建Agent(如亚马逊设想)提供完备消费链路,结合独特产品与会员关系(如京东PLUS)构建壁垒,使AI助理成为执行者而非决策者[23] - 国外OpenAI与Stripe的协议保持开放(仅撮合流量),Perplexity的Buy with Pro则要求站内完成购买,电商平台根据自身角色(零售商或撮合者)选择合作模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