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频短剧

搜索文档
短剧难逃「内热外冷」
36氪· 2025-09-12 20:43
暑期档短剧行业表现 - 短剧平台如红果短剧和河马剧场通过免费模式、CP营销和系列化内容推动数据增长 单剧播放量突破30亿[1] - 长视频平台如爱奇艺和腾讯视频通过IP改编和竖屏短剧加入竞争 爱奇艺的《成何体统》创站内热度纪录 腾讯视频举办首届短剧节[1][17][19] - 社区平台如快手和小红书利用社区优势推出热度作品 小红书的《关于我和死对头同名这件事》播放量接近3000万 话题浏览过亿[1][20] 内容创作趋势 - 系列化续集成流量主力 红果短剧的《十八岁太奶奶2》播放量破30亿 多部续集如《云渺4》《乡下真千金2》持续推出[10] - CP营销工业化 如何聪睿与刘念三搭的《念念有词》和王凯沐与马乐婕四搭的《善男信女》成为平台战报核心[13] - 男频短剧和漫剧崛起 《一品布衣》《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等进入10亿播放俱乐部 漫剧因AI成本可控成为新风口[14][16] 行业数据与用户规模 - 短剧播放量达十亿级 总观看量突破300亿 行业迈向50亿和100亿流量时代[3][23] - 用户规模接近饱和 短剧用户总量达7亿 占网民总数近70% 增量空间受限[31] 市场挑战与困境 - 内容同质化严重 叙事模式套路化如"重生逆袭"和"霸总甜宠" 导致观众疲劳[26][27] - 短剧缺乏破圈现象 社交媒体热搜稀少 观众被动消费而非主动讨论[23][30] - 影视化趋势抬高成本但未提升观感 短剧失去短快爽优势 难以复制长剧文化影响力[34][36] 平台竞争策略 - 长视频平台发挥IP和资源整合优势 爱奇艺通过长短IP联动 腾讯视频加强竖屏短剧布局[17][19] - 社区平台依赖社区驱动 小红书通过影展合作和话题营销制造小圈层热度但整体收益有限[20][22]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平台密集上线内容争夺同一批用户注意力[31][33]
别只盯着女频,男频也开始在短剧市场抢“钱”了
36氪· 2025-08-12 18:55
男频短剧市场崛起 - 中文在线制作的《一品布衣》上线红果平台不到五天播放量突破10亿 成为暑期档最受关注短剧之一 [1] - 2024年底至2025年中 《凡骨:问道篇》《重回1985东北往事》《权弈天下》《逆流1992:枭雄崛起》等男频短剧均取得不俗成绩 [1] - 男频短剧受众从男性向女性扩展 《一品布衣》女性观众占比达39% 打破男性专属内容刻板印象 [8] 内容制作升级 - 剧情设计从简单逆袭转向深度成长叙事 注重角色发展、权谋博弈和群像互动 [1] - 《一品布衣》采用底层小人物硬刚逆袭设定 《我有一张小丑牌》创新学院风题材 《丹帝转世》聚焦修仙重生 《老千》主打复仇剧情 [4] - 制作水准逼近长剧质感 改变快餐消费印象 形成"以短打长"新模式 [7] 用户结构变化 - 女性观众转向男频剧主因是女频题材严重同质化 霸总契约/真千金打脸/前世今生等套路使观众审美疲劳 [9] - 男频剧减少后宫情感线 专注事业成长叙事 女性观众认可逻辑自洽的情绪递进 [11] - 社交平台传播由女性主导 小红书女粉丝积极剪辑成长线/混剪配乐/群像推荐等内容 [17] 商业模式转型 - 平台加大投入力度 红果平台为《行道者剑二十四》提供保底费用 看好男频商业价值 [21] - 男性用户付费意愿强劲 愿意为优质内容氪金/开会员/催更 [21] - 男频题材覆盖玄幻/商战/复古/监狱/重生等多元类型 叙事空间大于女频 [1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短剧市场进入专业博弈期 从"量多价低"转向内容质量竞争 [1] - 女频短剧在TOP20榜单中占比超70% 但市场出现过度开发导致增长乏力 [20] - 男频赛道尚未出现顶流演员 成功依赖剧本质量而非明星效应 [26] 发展挑战 - 权谋/军事等宏大题材在短节奏中难以完整呈现 存在逻辑支撑不足的问题 [26] - 行业需要突破题材限制和叙事天花板 需精准把握男性用户"上头机制"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