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

搜索文档
2025年最推荐的百万医疗险出炉:星相守实至名归
搜狐网· 2025-08-11 14:40
在健康保障需求日益高涨的当下,百万医疗险市场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复星联合健康 保险旗下的星相守百万医疗险,却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备受青睐。它究竟有何独特魅力,能赢得如 此高的关注度与认可? 一、20 年保证续保,锁定长期医疗保障 以一位上海互联网企业高管王女士为例,她因突发脑垂体瘤需要手术,通过星相守特需版预约了上海瑞 金医院国际部神经外科专家,从就诊到手术仅用 72 小时,总治疗费用 18 万元,经保险报销后自付 2.3 万元。"普通部排队至少要等一个月,特需服务不仅抢回了治疗时间,独立病房的休养环境也加速了康 复。" 王女士感叹道。 四、外购药不限清单,大病用药有底气 二、高保额全场景保障,医疗费用不用愁 星相守在保额与保障范围上诚意满满。一般医疗保额高达 200 万,重疾医疗保额同样为 200 万,年度报 销上限总计 400 万,足以应对各类高额医疗支出。无论是 ICU 每日 1.2 万元的高额监护费用,还是器官 移植动辄 50 万以上的手术开支,亦或是肿瘤放化疗、肾透析等长期治疗费用,都能轻松覆盖。 其保障范围全面且细致,住院医疗涵盖手术费、麻醉费、床位费、护理费等;门诊手术也在保障范 ...
把健康险卖给病人,真能卖十几亿?
第一财经· 2025-07-22 11:07
行业趋势 - 商业健康险行业在2025年面临增长乏力问题,健康险保费收入达9774亿元,同比增长8.2%,但健康人群产品逐渐饱和,行业需寻找新增量[6] - 带病体保险成为行业新焦点,产品设计转向非标体、带病体人群,包括疾病复发险和可保一般既往症的百万医疗险[7][9] - 2022年带病体保险曾快速崛起,众安保险推出的带病体百万医疗险上线十天保费过亿,乳腺癌复发险已形成亿级规模[6][9] 产品创新 - 疾病复发险在2025年出现新尝试,泰康在线扩展"好效保"至淋巴瘤、肺癌等新病种,众安保险推出覆盖30种恶性肿瘤的"众民保·复发险"[5] - 乳腺癌复发险是当前最成功的单品,太平洋健康"粉红守护1.0"通过医院合作获取复发数据,泰康年报显示其乳腺癌+甲状腺癌复发险累计赔付超5000万,续保率超80%[11] - 众安在线"众民保"百万医疗险表现突出,2023年底至2025年2月总保费从2.7亿元增长至6亿元,但近期核保趋向保守[12][23] 市场挑战 - 带病体保险面临销售难、控费难两大难题,需先开发产品再寻找渠道,与传统保险逻辑相反[8][16] - 医院渠道开拓困难,公立医院合规风险顾虑大,太平洋健康尝试通过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合作解决进院问题[16][17] - 药企渠道成为突破口,国药控股旗下宸汐健康协助多家保司销售乳腺癌复发险,复用药品销售资源[18] 运营模式 - 疾病复发险控费相对成熟,选择预后好、治疗方案成熟的病种,符合保险大数法则[23] - 百万医疗险控费压力较大,众安"众民保"初期核保宽松导致带病体客户涌入,后期通过限制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投保收紧风控[23] - 保司主要依靠加费、核保和核赔三种传统手段控费,通过医疗数据风控拦截高风险投保人[24][25] 发展前景 - 业内共识认为带病体保险短期内不会亏损,但长期控费能力仍属初级水平[21][22] - 行业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有限,可能经历初期扩张后迅速萎缩,续保率不高将影响可持续发展[26][27]
星相守百万医疗险——2025年7月医疗保障的王者之选
搜狐网· 2025-07-08 16:46
行业痛点与市场现状 - 百万医疗险市场产品繁多但存在三大核心问题:续保不确定性(仅主险保证续保)、医疗资源紧张(公立医院排队难)、外购药报销限制(43%特药需院外自购但多数产品限定清单)[2] - 行业痛点催生对"全周期确定性"与"医疗自由化"的需求,星相守产品设计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2] 产品核心优势 - **20年全责任保证续保**:行业唯一将基础责任与附加责任(如外购药、特需医疗)均纳入20年保证续保的产品,用户即使确诊癌症或产品停售仍可持续享受权益[3] - **无清单限制的外购药报销**:基础责任覆盖400万保额外购药报销,无药品清单限制,仅需医生处方即可100%赔付(如年费30万的"可瑞达"或120万/次的CAR-T疗法)[4] - **特需医疗普惠化**:特需版支持报销102家三甲医院特需部/国际部费用,年保费1800元(30岁有社保)较同类低60%,且特需责任同样享受20年保证续保[5] - **灵活免赔额+双重抵扣**:四档免赔额可选(0元/1万/1.5万/2万),连续无理赔每年免赔额降1000元(最高减5000元),体检费用可抵扣次年免赔额(最高2000元)[6] - **家庭投保优化**:支持家庭成员自由组合计划,2人享95折、4人及以上85折且共享免赔额(如三口之家连续3年无理赔后全家免赔额仅7000元)[7] 市场定位与竞品对比 - 星相守被权威媒体评为"年度最值得推荐的百万医疗险",其全面性超越竞品:蓝医保特需医疗仅限5种疾病且续保稳定性弱,金医保2号外购药责任仅1年续保,尊享e生2025缺少特需医疗长期续保承诺[9] - 产品设计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基础保障型(年保费约1200元)、品质医疗型(年保费1800元)、家庭优化型(共享免赔额+门急诊附加险)[8] 用户案例验证 - 抗癌患者案例:淋巴瘤患者使用120万/次的CAR-T疗法及后续5年靶向药治疗累计报销超200万元[8] - 白领家庭案例:椎间盘突出手术通过特需版入住协和国际部,总费用15万元自付仅1.5万元,实现高效就医[8] 行业影响与评价 - 星相守以长期主义设计和用户导向创新成为2025年"保障王者",解决突发重疾高额支出与日常就医体验提升的双重需求[10]
百万医疗险,内卷中求增长
虎嗅· 2025-07-07 20:38
百万医疗险市场动态 - 蚂蚁保旗下"好医保"系列升级2025年版,新增覆盖全国470家三甲医院国际部、特需部及部分私立医院,癌症等特定疾病住院治疗纳入保障范围 [1] - "好医保"扩充院外购药报销责任,新增全目录进口药、近400种原研药在内的1500多种先进药械 [1] - 众安保险旗下"众民保百万医疗险2025版"新增门诊手术及住院前后30天门急诊费用,针对慢病患者推出长期用药可选加油包 [1] - 尊享E生百万医疗险升级后覆盖民营医院增至102家,特药清单扩展至312种 [1] - 中国人寿推出首款10年保证续保产品"国寿康悦臻享医疗保险",提供院外特定重大疾病急需药品费用保险金责任 [2] 产品迭代趋势 - 续保条件从1年期不保证续保升级至6年/20年保证续保期,如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好医保20年版 [5] - 保障范围从医院普通病房扩展至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及民营医院,从住院延伸至门急诊、外购药品与器械 [6] - 免赔额机制创新包括家庭共享免赔额、无理赔优惠、特定病种0免赔等 [7] - 药物保障从外购靶向药不报销升级至覆盖CAR-T疗法、PD-1抑制剂等特药单独责任,药品种类从几十种增至150+种 [7] - 质子重离子医疗从高端医疗险专属变为百万医疗险标配 [7]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百万医疗险规模约600亿元,占健康险7%、医疗险20% [9] - 人保健康好医保系列2023年总保费88.22亿元占公司总保费19.51%,2024年两款互联网产品保费合计86.13亿元 [14] - 众安尊享E生2024年保费46.61亿元(2023年为65.15亿元),众民保2024年保费7.68亿元同比增长177% [13] - 平安健康e生保系列四款产品总保费约90亿元占公司总保费55% [14] - 太保健康蓝医保系列核心产品2024年保费7.2亿元占公司原保费23% [14] 行业发展前景 - 商保在医疗支付中占比有望提升,2023年商保赔付仅占直接医疗支出7%,医疗险占比仅3% [17] - 专家预测百万医疗险规模将从当前不到900亿元增长至2029年1700-2600亿元 [18] - 近五年健康险中疾病保险保费下滑而医疗保险增长,惠民保冲击减弱 [21] - 行业综合赔付率中位数39%低于70%合理值,人保健康57.84%为头部最高 [21] - 产品定价需平衡"健康人群补贴高风险人群"逻辑与客户获得感,要求精准定价和客群精细化运营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