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众民保
icon
搜索文档
把健康险卖给病人,真能卖十几亿?
第一财经· 2025-07-22 11:07
行业趋势 - 商业健康险行业在2025年面临增长乏力问题,健康险保费收入达9774亿元,同比增长8.2%,但健康人群产品逐渐饱和,行业需寻找新增量[6] - 带病体保险成为行业新焦点,产品设计转向非标体、带病体人群,包括疾病复发险和可保一般既往症的百万医疗险[7][9] - 2022年带病体保险曾快速崛起,众安保险推出的带病体百万医疗险上线十天保费过亿,乳腺癌复发险已形成亿级规模[6][9] 产品创新 - 疾病复发险在2025年出现新尝试,泰康在线扩展"好效保"至淋巴瘤、肺癌等新病种,众安保险推出覆盖30种恶性肿瘤的"众民保·复发险"[5] - 乳腺癌复发险是当前最成功的单品,太平洋健康"粉红守护1.0"通过医院合作获取复发数据,泰康年报显示其乳腺癌+甲状腺癌复发险累计赔付超5000万,续保率超80%[11] - 众安在线"众民保"百万医疗险表现突出,2023年底至2025年2月总保费从2.7亿元增长至6亿元,但近期核保趋向保守[12][23] 市场挑战 - 带病体保险面临销售难、控费难两大难题,需先开发产品再寻找渠道,与传统保险逻辑相反[8][16] - 医院渠道开拓困难,公立医院合规风险顾虑大,太平洋健康尝试通过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合作解决进院问题[16][17] - 药企渠道成为突破口,国药控股旗下宸汐健康协助多家保司销售乳腺癌复发险,复用药品销售资源[18] 运营模式 - 疾病复发险控费相对成熟,选择预后好、治疗方案成熟的病种,符合保险大数法则[23] - 百万医疗险控费压力较大,众安"众民保"初期核保宽松导致带病体客户涌入,后期通过限制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投保收紧风控[23] - 保司主要依靠加费、核保和核赔三种传统手段控费,通过医疗数据风控拦截高风险投保人[24][25] 发展前景 - 业内共识认为带病体保险短期内不会亏损,但长期控费能力仍属初级水平[21][22] - 行业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有限,可能经历初期扩张后迅速萎缩,续保率不高将影响可持续发展[26][27]
百万医疗险,内卷中求增长
虎嗅· 2025-07-07 20:38
百万医疗险市场动态 - 蚂蚁保旗下"好医保"系列升级2025年版,新增覆盖全国470家三甲医院国际部、特需部及部分私立医院,癌症等特定疾病住院治疗纳入保障范围 [1] - "好医保"扩充院外购药报销责任,新增全目录进口药、近400种原研药在内的1500多种先进药械 [1] - 众安保险旗下"众民保百万医疗险2025版"新增门诊手术及住院前后30天门急诊费用,针对慢病患者推出长期用药可选加油包 [1] - 尊享E生百万医疗险升级后覆盖民营医院增至102家,特药清单扩展至312种 [1] - 中国人寿推出首款10年保证续保产品"国寿康悦臻享医疗保险",提供院外特定重大疾病急需药品费用保险金责任 [2] 产品迭代趋势 - 续保条件从1年期不保证续保升级至6年/20年保证续保期,如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好医保20年版 [5] - 保障范围从医院普通病房扩展至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及民营医院,从住院延伸至门急诊、外购药品与器械 [6] - 免赔额机制创新包括家庭共享免赔额、无理赔优惠、特定病种0免赔等 [7] - 药物保障从外购靶向药不报销升级至覆盖CAR-T疗法、PD-1抑制剂等特药单独责任,药品种类从几十种增至150+种 [7] - 质子重离子医疗从高端医疗险专属变为百万医疗险标配 [7]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百万医疗险规模约600亿元,占健康险7%、医疗险20% [9] - 人保健康好医保系列2023年总保费88.22亿元占公司总保费19.51%,2024年两款互联网产品保费合计86.13亿元 [14] - 众安尊享E生2024年保费46.61亿元(2023年为65.15亿元),众民保2024年保费7.68亿元同比增长177% [13] - 平安健康e生保系列四款产品总保费约90亿元占公司总保费55% [14] - 太保健康蓝医保系列核心产品2024年保费7.2亿元占公司原保费23% [14] 行业发展前景 - 商保在医疗支付中占比有望提升,2023年商保赔付仅占直接医疗支出7%,医疗险占比仅3% [17] - 专家预测百万医疗险规模将从当前不到900亿元增长至2029年1700-2600亿元 [18] - 近五年健康险中疾病保险保费下滑而医疗保险增长,惠民保冲击减弱 [21] - 行业综合赔付率中位数39%低于70%合理值,人保健康57.84%为头部最高 [21] - 产品定价需平衡"健康人群补贴高风险人群"逻辑与客户获得感,要求精准定价和客群精细化运营 [23]
众安保险将国内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纳入赔付范围
快讯· 2025-06-19 13:39
行业动态 - 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干细胞药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开出首张处方 [1] - 众安保险成为铂生生物的战略合作伙伴 [1] 产品创新 - 众安保险将艾米迈托赛注射液纳入旗下核心健康险产品尊享e生和众民保的赔付范围 [1] - 符合适应症要求的干细胞治疗药品使用可获得理赔 [1] - 责任内最高赔付比例达到100% [1]
众安在线(6060.HK):保险科技双轮驱动 WEB3铸就新增长极
格隆汇· 2025-06-18 02:48
保险主业表现 -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险企,依托"保险+科技"双引擎战略,2024年总保费达334.17亿元,2018-2024年CAGR为19.9%,市占率位列国内财险行业第八,互联网财险市场份额第一 [1] - 公司连续四年承保盈利,2024年综合成本率为96.9%,投资端风格稳健,总投资收益率回升至3.4%,驱动保险分部净利润同比增长6.2%至5.88亿元 [2] 四大核心生态表现 数字生活生态 - 2024年保费同比+28.9%至161.97亿元,占公司总保费48.5%,创新业务增速达77.2%,综合成本率99.7%保持稳定,费用率优化至31.7% [2] 健康生态 - 2024年保费103.38亿元(CAGR=23.8%),占公司总保费30.9%,赔付率优化至39.0%,普惠型产品(如众民保)保费同比+177%,慢病、女性专属险种贡献增量 [2] 消费金融生态 - 2024年综合成本率大幅优化6.3pp至90.1%,底层资产质量可控(笔均借款7200元,平均期限10个月) [2] 汽车生态 - 2024年保费同比+29.8%至20.51亿元,新能源车险增速达188.4%,综合成本率94.2%优于行业 [2] 科技业务发展 - 科技分部收入6年CAGR达43%,2024年收入9.56亿元(同比+15.3%),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0.78亿元),签约98家保险产业链客户(16家跨行业客户),千万元级大单占比提升 [3] - 累计研发投入72.44亿元,占保费比例4.8%,云核心系统"无界山"支撑2024年197亿张保单处理,承保自动化率99%,工程师占比45%,专利申请463件 [3] 数字银行业务 - 数字银行ZA Bank 2024年总资产223亿港元(同比+60%)、存款194亿港元(同比+66%),均位列中国香港8家数字银行首位,净收入5.48亿港元(同比+52.6%),净亏损收窄42%至2.32亿港元 [3] - 公司为中国香港首家稳定币发行人储备银行,服务超200家Web3企业,独家合作圆币科技(金管局沙盒参与者),提供法币储备及清结算服务 [3] 未来增长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保费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1%/14%/14%,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7.15/39.18/41.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4/10.11/12.21亿元 [4]
保险行业研究:一季报综述:利润表现分化,NBV延续较好增长,COR大幅改善
国金证券· 2025-05-03 15: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五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841.8亿元,同比+1.4%,各公司增速分化,利润负向驱动为利率抬升致FVPL债券贬值和权益市场投资难度提升,国寿高增因亏损合同转回,新华正增受益低基数与权益投资,平安负增长受平安健康并表影响 [1] - 中国财险和众安财险承保投资双改善,太平人寿净利润+87.5%预计由所得税同比减少带来,平安集团、寿险归母营运利润分别同比+2.4%、+5.0%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整体业绩:五家A股险企净利润合计+1.4%,资负两端表现分化 - 2025Q1五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841.8亿元,同比+1.4%,各公司增速分化,利润负向驱动为利率抬升致FVPL债券贬值和权益市场投资难度提升,国寿高增因保险服务费用减少和亏损合同转回,新华正增受益低基数与权益投资,平安负增长受债券浮亏和平安健康并表影响 [11] - 中国财险净利润同比+92.7%,承保端保费稳健增长,COR同比下降,资产端总投资收益增加;太平人寿净利润+87.5%预计由所得税同比减少带来;众安财险净利润同比增加6.6亿,承保投资双改善 [12] - 2025Q1上市险企ROE新华、国寿、人保提升,太保、平安下降;平安集团归母营运利润同比+2.4%,寿险与健康险、资产管理板块正增长,财险、银行负增长 [13][14] - 2025Q1平安、国寿、太保、新华、人保归母净资产较上年末分别+1.2%、+4.5%、-9.5%、-17.0%、+3.9%,增速较低或负增长主要受利率翘尾影响带来资负利率趋势错配 [17] 二、业绩归因:保险服务业绩普遍正增,投资业绩表现分化 - 报行合一后费用效益提升,2025Q1平安、太保、人保、国寿、新华保险服务业绩分别同比+2.9%、-10.6%、+26.1%、+123.9%、+5.2%,国寿保险服务费用同比-33%源于利率抬升驱动部分VFA模型业务转盈利 [21] - 2025Q1平安、太保、人保、国寿、新华投资业绩分别较去年同期-168、-13、+42、-80、+8亿元,新华、人保承保财务损益高增预计受分红险账户投资收益抬升和新华保费高增驱动传统险保单负债规模增长影响 [21] 三、资产端:投资资产稳健增长,投资收益表现分化 - 除人保外4家A股上市险企投资资产规模合计较年初+3.2%,新华增速最快为3.6%,太保增速最低为2.8% [25] - 总/综合投资收益受利率上行导致的FVPL债券浮亏短期影响,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速人保>新华>太保>国寿>平安,综合投资收益同比增速新华>人保>平安>国寿>太保,人保高增长因去年基数低,新华高增因权益仓位高和投资风险灵活 [26] - OCI账户股票投资表现分化,与OCI账户A/H持仓结构有关,一季度A股红利承压,港股红利表现较好,平安表现较好源于集中持有港股大行 [26] - 预计高股息策略下净投资收益率下降趋势边际放缓,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受利率抬升影响普遍下滑,新华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其余部分公司下滑 [27] 四、寿险:NBV整体延续较好增长,分红险转型成效显现 - NBV整体延续高增,基数重算可比口径下太保、平安、人保寿险、国寿分别增长39.0%、34.9%、31.5%、4.8%,非可比口径下新华、友邦、太保、平安增速分别为67.9%、12.8%、11.3%、持平,平安、国寿、人保寿险由预定利率下调带来的margin抬升驱动,新华由新单保费高增驱动,太保与友邦量价齐升 [30][31] - 新单保费分化,新华、太保高增长,友邦稳健增长,其余险企负增长,预计普遍负增长受预定利率下调导致的客户需求集中消耗影响,银保高增是主要驱动力 [32] - 分红险转型各有差异,一季度国寿新单期交保费中浮动收益型占比达51.7%,太保分红险新保规模保费占比18.2%,同比+16.1pct [32] - Margin除新华外预计均实现提升,平安受益于缴期改善,友邦受益于产品组合转向,新华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同比-45.6%叠加银保业务占比提升,margin同比下滑 [33] - 个险渠道预计普遍负增长,太保个险新单同比-15.2%,新华同比增长123%因加大中短缴期传统增额终身寿险销售 [34] - 代理人规模微降,但质态持续改善,平安、国寿代理人数量减少,太保代理人队伍企稳正增,新华加快绩优队伍建设成效显现 [36] - 银保渠道大型险企优势突显,网点拓展加速,新单保费快速增长,太保、新华分别同比+130.7%、+168.1%,期缴新单分别同比+86.1%、+94.5%,期缴占比分别下滑5.4pct、18.6pct,与趸交投放增长有关 [37] 五、财险:保费增速分化,大灾减少驱动COR改善 5.1保费:车险低个位数增长,非车险业务选择加大 - 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众安在线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3.7%、+7.7%、+1.0%、+12.3%,众安在线增速优于同业受健康险与车险驱动,行业集中度CR3同比-0.6pct至63.8%,预计后续行业集中度有望回升 [44] - 车险整体延续低个位数增长,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车险保费同比分别+3.5%、+3.7%、+1.3%,车均保费基本企稳,预计全年车险增速有望维持5%左右增长,受益于内需提振政策和新能源车险占比提升 [45] - 非车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非车险保费同比+3.8%、+15.1%、+0.7%,人保财险增速低于行业受农险、责任险等险种拖累,公司主动业务选择持续,农险受个别险种和招投标影响 [49] 5.2 COR:大灾损失减少叠加报行合一深化,COR同比改善 - 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4.5%、96.6%、97.4%,同比分别-3.4pct、-3.0pct、-0.6pct,原会计准则下太平财险、阳光财险、众安财险COR分别为98.5%、98.5%、94.1%,分别同比-0.9pct、-1.2pct、-5.3pct,预计主要受益于大灾同比减少与报行合一深化,平安受益于保证险出清 [51] 六、投资建议 - 建议保险股关注3条主线:首推众安在线,利润预计可实现高弹性增长,目前估值处于低位;财险属于高股息防御型板块,承保投资双改善,Q1利润高增长,建议逢低配置;寿险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太平,预计2025年利润在高基数下仍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4][52]
【众安在线(6060.HK)】投资大幅改善,科技扭亏为盈——2024年年报点评(王一峰/黄怡婷)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22 22: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1.3亿元,同比+1.8%,保险服务收入317.4亿元,同比+15.3% [2] - 归母净利润6.0亿元,同比+105.4%(可比口径),其中下半年同比+657.1% [2][3] - 承保利润9.9亿元,同比-24.4%,综合成本率提升1.7pct至96.9% [2][4] 投资收益率 - 集团净投资收益率2.0%(同比-0.2pct),总投资收益率3.4%(同比+0.7pct) [2] - 保险板块净投资收益率2.3%(同比+0.1pct),总投资收益率3.4%(同比+1.5pct),境内保险总投资收益同比+85.4%至13.4亿元 [3] 保险业务分板块表现 健康生态 - 保费收入103.4亿元(同比+5.4%),非标体产品"众民保"保费同比+177%至7.7亿元 [5][6] - 综合成本率95.7%,同比+8.5pct,受赔付率和费用率双升影响 [4] 数字生活生态 - 保费收入162.0亿元(同比+28.9%),占比48.5%(同比+5.9pct),宠物险保费同比+130%至近7亿元 [6] - 综合成本率99.7%,同比+0.2pct [4] 消费金融生态 - 保费收入48.3亿元(同比-12.9%),承保在贷余额242.0亿元(较上年末-10.7%) [6] - 综合成本率90.1%,同比-6.3pct,因风控措施优化 [4] 汽车生态 - 保费收入20.5亿元(同比+29.8%),新能源车险保费同比+188.4%,占比超12% [7] - 综合成本率94.2%,同比-1.2pct [4] 渠道与用户运营 - 自营渠道保费74.6亿元(同比-2.0%),人均保费+17.6%至788元,续保率91.0%(同比+2.7pct) [8] 科技业务 - 科技输出收入9.6亿元(同比+15.3%),净利润0.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7亿元) [9] - 研发投入8.5亿元(同比-29.0%),聚焦AI、区块链等领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