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盈利兑现能力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年末科技投资抉择:谁在坚守,谁在撤退,又是谁在观望?
上海证券报· 2025-11-18 03:14
文章核心观点 - 临近年末机构调仓 科技股年内强势领跑但机构持仓已处历史高位 导致机构对后市看法出现显著分歧 主要分为坚守、撤退和观望三大阵营 [1] 机构对科技板块持仓情况 -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对科技(TMT)板块的配置比例达到40.16% [4] - 电子、通信两大科技行业的机构配置分位数均处于历史最高位置 且超配幅度明显 其中电子行业机构超配幅度超过10% [4] - 机构持仓水平参考阈值约为40% 历史上新能源板块持仓接近40% “茅指数”持仓水平约为45% [4] 坚守者观点 - 认为AI产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未来几年有望看到AI应用规模增长 实现资本投入与AI收入正向循环 [2] - 国内企业AI资本开支启动较晚 例如阿里巴巴宣布未来3年投入3800亿元 与海外市场千亿美元资本开支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后续有较大提升空间 [2] - 即使短期海外市场有AI泡沫讨论 对国内而言尚不存在此问题 [3] - 在市场震荡调整时资金持续流入 人工智能主题ETF近一周净申购48.68亿元 近一个月净申购44.23亿元 [3] 撤退者观点 - 认为风险是股价快速涨出来的 当AI概念股公布抢眼三季报后股价未强势上行 即意识到调整开始 并顺势降低仓位 [4] - 在筹码集中度提升过程中 部分基金已显露退意 基金三季报显示减持短期涨幅较高热门标的 四季度以来有基金经理对科技股持仓进行调整 [5] 观望者观点与市场动向 - 观望者多为过去几个月才买入AI概念股 面临盈利回吐和加仓或撤退的抉择 [7] - 机构近期明显加大科技板块调研力度 近一个月半导体、电子设备制造、计算机软件等行业接受机构调研次数均超2000次 [7] - 上市公司业绩及核心业务后续发展成为机构关键考量因素 市场对AI大厂业绩敏感度提高 未来核心关注AI大厂盈利兑现能力 [7] - 科技股投资应坚持正确方法 股价中长期表现取决于企业内在价值创造 组合构建核心是挑选价值创造能力强、安全边际高的企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