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监管制度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前7个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11.7%
据成都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7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3130.8亿元,增长11.7%。 经过十多年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入驻企业超8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全球超过一半的笔记本电 脑CPU、iPad产自这里。成都海关持续推进监管制度创新,首创"区间结转"监管方式,应用加工贸 易"工单式核销""客运货""综合保税区寄售维修"等监管模式,创新推动"区区流转""分送集报"改革、综 合保税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模式和综合保税区"同企跨片"业务改革落地,助力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发 挥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2024年以来,为支持综保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都海关批准设立四川首家寄售维修型保税仓库,专门 存储、寄售维修进口设备所需零配件。该关创新实施进区(仓)预检验、分送出区(仓)货物条码追踪 等监管方式,满足企业对零配件的即时需求。 "对于集成电路企业来说,生产车间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作,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件需要在2个小时 内送到工厂,避免出现设备宕机导致产线停产或良品率下降等情况。寄售维修保税仓库的设立解了我们 的燃眉之急。"泓明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海说。 此外,"集中查检" ...
从“区域窗口”到“全球枢纽”,深圳海关不断深化改革为深圳与世界架起“黄金纽带”
搜狐财经· 2025-09-06 10:56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罗凯燕 通讯员 侯雅文 马骊 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举世瞩目的"创新之都",深圳外贸发展成效卓著,不仅进出口规模稳步攀升、出口长期领跑内地城市,更成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贸格局,成为推动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这一路,深圳海关始终以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为抓手,不断迭代通关模式、 升级监管体系,为深圳联通世界架起"黄金纽带"。 2025年5月14日,关员对大湾区首次跨关区保税LNG加注实施现场监管。(通讯员 李砚伟 摄) 从"区域窗口"到"全球枢纽" 口岸的通关水平,是衡量开放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罗湖、文锦渡口岸的设施简陋,旅客攥着手写的申报单排队,一排就是好几个 小时。现场全靠人查验,关员忙得制服都能拧出水来。 1986年,深圳海关率先开展"红绿通道"模式,让旅检监管跟国际接轨;2003年,皇岗口岸的旅检改成24小时通关——成了全国独一份客、货运都能24小时过 的公路口岸,夜里要过关的人、要运货的车,再也不用等天亮了;2007年深圳湾口岸实施"一地两检",跨境往来更方便;2019年广深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开 通,成为全国首个在香港实施 ...